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章法有序靠“线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章法有序靠“线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的章法结构,都讲究严谨有序和自然流畅的结合,讲究各种材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组合。为此,叙事文章或文学作品总得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所谓线索,是指记叙性文章或文学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又是文章材料连缀的顺序。由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意图及思路的不同,线索的呈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下面简介几种常用的线索类型,以利于同学们在读写过程中把握它、运用它。

以人为线索

以人为线索,就是依据文章中某一人物的见闻或人物间的关系的描述贯穿全篇,使作品成为一个严谨的整体。如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由“我”的见闻或经历引出来的,因此,“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性人物。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阿长,从叙写中可以看到,她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我”是她这些品质的见证人。

以物为线索

这是指选择一个典型事物,围绕它选择相关材料组织成篇,借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就是选用了“羚羊木雕”这件物品贯穿情节、演绎故事的:文章开始写了羚羊木雕是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却把它送给了好友万芳,妈妈发现后逼着“我”索回羚羊木雕。文章中间插叙了“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及赠送羚羊木雕的原因。文章结尾,写了“我”便成了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从作者运思行文的轨迹看,“羚羊木雕”确实是起到连缀人物和事件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事物,文章写得条理清晰得益于此。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在有完整情节的作品里,常用此法结构文章。如鲁迅先生的《社戏》,就是以“社戏”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出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的美好经历。文章沿着“盼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脉络展开情节,按事件的发展进程进行叙述。虽然文章中直接写戏的文字并不多,但文中所写的人和物都与看社戏有关,故文章散而不乱,杂而有章。

以时间、空间为线索

记叙性文章或文学作品往往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为线索,或者以时空交错来组织材料。如胡适的《我

的母亲》一文中,作者用“我小时身体弱”、“十一二岁时”、“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我十四岁”等语句明确地告诉读者,文中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再如唐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采用处所的转换和方位的变迭来描写石潭景物的。文章先从伐竹写起,而后写全貌、写石、写鱼、写水源、写气氛,移步换景,一路写来,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还有的文章以时空交错组成时空结构,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典型的时空迭用组织材料的。

以“文眼”为线索

“文眼”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也就是“画龙点睛”中的“睛”,如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太守登山临水之乐,以“乐”字为“焦点”,向外辐射扩散,尽写极乐之情。文章首段先从醉翁宴引出一个“乐”字,而后写出山水之乐,紧接着依次写了滁人山行游乐,太守宴会之乐,太守醉归之乐,以及山中禽鸟之乐。“乐”这一“文眼”渗透到全文的字里行间,有力地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主题。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抒情性较强的作品,大多是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如冰心的《观舞记》就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写“我”观看卡拉玛姐妹舞蹈时所获得的独特感受,表达中印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的。在一般的记叙性文体中,用一条线索贯穿情节的作品居多,但在较复杂的文章中,常设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所谓“明线”,是指体现全文结构外在形态的凭借,它作用于文章的“形”,是结构线;所谓“暗线”,是以某种哲理或思想感情为贯穿材料的主线,即主题线索,它体现文章的“神”。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以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为明线来结构全文,文章还有条作者思想变化的暗线:“清国留学生”的腐败、日本“爱国学生”的歧视、同胞的麻木,使他弃医从文,这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体现。这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内一外,并驾齐驱,并行不悖,使全文构成了一件和谐统一、形神兼备的艺术珍品。

总之,写文章,只有拉清了线索,有了一个基本的格局,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读文章,也只有理清了线索,才能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主题,真正读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