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带病长寿的母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母亲今年86岁,身体灵便,一点都不糊涂,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会保养,懂健身,没大病,有长寿秘诀。其实,母亲既不讲保养,又很少锻炼,病魔缠身多少载,历经磨难几十年,但她心宽,好像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对她没有心理冲击,都能理性接受,凡事都能想得开,都能保持好心情,荣辱生死,全顺其自然,这样的心态,伴随一生!
要说坚强,母亲再坚强不过,她没有文化,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更没见过什么世面。她生在农村,10岁给地主家当丫头,受过许多苦,遭过不少罪,从小就患气管炎、心脏病,结婚后又遭遇失子丧夫之悲痛。我上有一哥哥,下有一弟弟,都在8岁夭折,母亲33岁时,我父亲去世,她开始守寡,至今未改嫁。
1960年,母亲带我们从双城农村到哈尔滨,投奔在省委党校当科长的舅舅,舅舅花50元钱,给我们在党校附近的牛房屯买了一间简陋寒酸的茅草房,母亲靠修鞋维持生活,供养我和姐姐、妹妹3个孩子上学。我上小学,就见母亲坐在街口,顶风冒雨,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缝,补,贴,钉,无休止忙碌,无休止操劳,她身上又多了肺气肿、关节炎、风湿病,后来又患高血压。疾病的折磨,没有压倒母亲,她没有危机感,一直保持坚强乐观的情绪,那时,我们都担心,母亲要是病倒,日子就没法过了。
母亲总是用她特有的母爱,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一直把我们拉扯大。
1970年,我初中毕业,许多同学都接父母班,分配了工作。
我母亲没有正式单位,我自然也就没班可接,因为姐姐留城,我只好下乡去当知青。
记得,我走的那天清晨,天气寒冷,母亲起得很早,给我包饺子。看母亲那苍白的脸,我知道,她一夜未眠,也许她在为我少小离家而满心惶恐,也许母子别离令她难过。吃饭时,母亲不断往我碗里递饺子,还硬是挤出一个笑脸,嘱咐我:“咱家穷,穷要穷出志气,你要好好干,多看书,多干活,做个有出息的男子汉……”送我到胡同口,她还在叮嘱,“要注意身体,凡事想开,不要犯愁,别忘了,晚上把鞋垫掏出晾上,着凉得病,那可是一辈子的事……”走出胡同,我回头,见她还站在那望着我,她一定哭了……
母亲教育我,没有惊人的大道理,但她勤劳善良的行动,是对我最好的教诲。
我牢记母亲的教导,一定不辜负她的期望!
后来,我返城,尽管没有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可我还是通过努力自学,当上新闻记者和作家,并取得了让母亲值得自豪、高兴一生的成绩。
一晃几十年过去,如今,母亲老了,腰弯了,背驼了,发白了,眼花了,她该享受儿女们的孝敬,她该过幸福的晚年。
慈善的母亲
情感孤独,已成为当今大多数老人的一种通病,这也是危害健康的心理疾病。
母亲没有追求,但她有寄托,3个子女都成家立业,有了出息,现在又儿孙满堂,她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就是她的精神寄托支柱,所以,她晚年有健康心态,有充分的安全感。
母亲70岁后,我家换过3次住房,无论搬到哪里,她都有自己的老人圈,老人圈给她带来温馨,给她增添情趣,丰富了她的生活。老人圈的老人,都是母亲在楼区花园结识的,她们有离休干部,退休职工,就数母亲地位低,没工作,也没文化,可她与这些老太太关系处得像亲姐妹一样。
平时,我家常有老太太光临做客,老太太聚一起,唠起来没完没了,她们虽然未来少了,但过去的事极多,她们都乐意缅怀过去,讲她们小时候,讲她们的封建婚姻,讲她们的生活方式,讲她们的家事儿女,当然,也免不了扯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母亲没有议论人非的习惯,也许这就是她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的优点。由于母亲对“闲话”光听不说,老太太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向她透露,听的多了,知道的也多。母亲还是个最能忍耐的人,她从不因为什么事委屈自己埋怨别人,也没因为什么事情,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有一些老太太感叹,过去的生活不如现在,现在的媳妇不如过去,有些儿女敬钱不敬老!母亲常安慰这些受伤害的心,居家过日子,哪有那么顺当的,吃饭的肚子要小,装事的肚子要大,自己要想得开,吃亏才是福。母亲还经常应邀去开导她们的子女,年轻人,要哄着父母过日子!有时,母亲会坐家里闭口闷声,陷入沉思,我问她怎么了,她会告诉我,哪家老人在家受气,谁家老人看病没钱。她就是这样,常替别人操心,好像人家的命运,跟她连在了一起。邻居张大婶患脑血栓,卧床不起,母亲总惦记着,去看过好几次,还把家里的桔子、苹果选出最好的送去。
母亲惦记着别人,别人也惦记着她,我们搬家好几年,换过好几个地方,一直有老邻居们前来光顾,每当来一大帮老人,母亲就热情地请他们吃饭,走时打的送,我们给她的零花钱,都这么用了……
俭朴的母亲
作为儿女,我们理所当然地要用孝心,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为她营造美好的精神乐园。
母亲永远是宽厚、勤劳、俭朴、无私的,她这辈子好像过惯俭朴生活,不喜欢吃肉,就爱吃鱼和鸡蛋,每顿饭2/3以上是蔬菜、豆类,更爱吃腌制咸菜。我告诉她,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6克以下,您都最少8克左右,这样对身体不利,尤其是还患高血压病,这病最怕吃盐过量。可她不信,桌上没咸菜,她咽不下饭。她还从来不相信那些“营养液”、“滋补品”,我给她买这些东西,她从来不吃,她说,过去没有这玩意儿,没见谁早死,现在这些东西遍地都是,也没看谁喝了长寿,还是多吃点家常便饭好。
从母亲60岁开始,我们都找大饭店给她祝寿,把这当成孝敬她的一种体现。
人越老越重视自己生日,而且对生日越来越讲究,然而,母亲却反对办奢侈的生日宴席,她说,这是铺张浪费,过去老人过生日,只吃一顿白菜馅饺子,哪像今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她总叨咕过去,这话,我们听了几十年,不知是让我们记住过去,还是说明她现在的幸福?也许都有了,她越讲过去,我们越重视现在……
母亲没有劳保,前些年,也没有医保。一次,她心脏不舒服,我领她去医院看,检查、化验、点滴,一下子花了几千元,她心疼,别在大医院看,去小医院治吧!我告诉她,只要病能治好,花多少钱都没关系。病治好,医生让她吃药巩固一段时间,她说什么也不吃了,说费钱。我把药买回来,她怕浪费,只好坚持吃下去。为照看她,我给她雇保姆,没过几天,她擅自把保姆打发走,说家里没啥活,养个闲人干啥?有些小活她抢着干,有时偷着干,她呆不住,说总闲着,会闲出毛病,你不是写文章宣传,健康在于勤劳,生命在于运动吗?她还抓住了理论根据。
母亲只懂得付出,不知道索取,有时候我们埋怨她,为什么不像别的老人那样,知道心疼自己,只要自己过得好,完全可以向儿女索取?可母亲一辈子养成的习惯,永远改不了,她没有那么多复杂心理,她活得最简单,在这简单的活法里,她无忧无虑,感到幸福。
说也奇怪,母亲80岁以后,真有点返老还童,她没有治疗,气管炎、心脏病、肺气肿竟然不知不觉好了,怎么好的,至今还是个谜,也许心情是最好的逻辑。我问她,她还说出一番道理,有病别怕病,没病别愁病,越把病当回事病越重,越不把病当回事越治病,无忧防病,无虑治病!还说个顺口溜:要想身体健康,心情时时顺畅,幸运藏在心里,快乐常在身旁!我问,这是您编的,她笑,电视里健康节目说的!她的记性这么好。这也许就是母亲带病长寿的原因吧?
通过母亲带病长寿的实践,我得到启示:没病不一定长寿,有病不一定短命,关键在人心理的调节,身病可治,心病难医,心病是身病之源,心态决定病态,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
我深信,仁者寿,义者健,我更深信,人世间最甜美的享受,还应该是那最古老的母爱,人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多大年龄,还是有个母亲最好!
祝愿我的母亲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