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魔鬼”的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魔鬼”的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孬种才会怕“魔鬼”重庆天地秀保洁服务中心经理

李文清

事隔两三年,当时那种感觉仍然记忆犹新。那是我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时参加的一次“成功训练”,为期一个星期,却感觉比此前一两年进步都大。

我记得有一次是一个大货车把我们拉出去,在陌生的地方抛下来,并不是一次全抛下来,而是一处放一个,规定身无分文的我们搭便车回公司。这事本身并不难,关键是有两个前提:必须向同性的司机求助,因为同性相斥,难度要大一些;二是把自己打扮得很“另类”,以增加难度。那次参加训练的全是中层干部,女性不多,后来回去说起都叫难。我们几乎全是低胸衫超短裙打扮,浓妆艳抹,别人看我们的眼神都是怪怪的。女性司机本来就不多,在那条乡镇公路上更是难得一见,我从早上一直等到傍晚,才等到一辆夫妻俩开的车。我又累又饿。不顾一切拦住车,那女的立即警惕地盯着我。她的眼神让我羞愧.但我还是软磨硬泡,抓住车门不放,还跟她攀老乡。可能是因为说到她的家乡,也可能是见我说得可怜,女的终于将信将疑地说,我把你送到就是。快到公司门口的时候,她已经有点相信我是在进行训练,在我的央求下,和她丈夫换了位置,亲自开车。后来才知道,除了我以外,只有一位女同事坐了一辆女司机开的出租车回来付了钱,算是完成任务外,其他女同事全都是公司派车接回来的。

后来的训练对我来说就不那么难了,比如同事之间互相拥抱、不暴露身份在街上擦皮鞋等,我想既然我都曾经被人看作“那神女人”,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

当时我们说的是“成功训练”,其实都是“魔鬼训练”的内容。那些方法真的像“魔鬼”一样,受不了的会趴下,但一旦经受住,就会发现自己有了全新变化,更加自信,更加坚定,甚至更加宽厚。而最重要的,就是它撕破了你的面子,让人“脸皮变厚”。中国人实在是太爱面子了,放下面子几乎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我很多朋友都曾参加过类似训练,都觉得有收获。有一个朋友,从前是相当拘谨的人,可后来碰到他,已经变得非常开朗自信,说话做事都很有魄力。他认为训练磨练了意志,打消了顾忌,在训练中以为自己绝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都做到了,“所以我觉得没什么事不能去尝试”。而那些排斥或对“魔鬼训练”有偏见的人,他认为要么是仍然“死要面子活受罪”,要么是没有真正领会“魔鬼训练”的实质。“只有孬种才怕‘魔鬼训练”’,他这样说。

作为一个普通的创业者,我一直坚信,心态决定命运。而“魔鬼训练”让人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它超常规、超强度的训练挖掘出的潜能(智力的、体力的和意志力的)是不可想象的。在日本以及一些西方国家,“魔鬼训练”一直都是企业培训的重要内容。所以,我认为,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应该从“魔鬼训练”中受到启发,学习和借鉴他们一些好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让接受培训的人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

多少荒唐假训练之名四川大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华源

对于“魔鬼训练”,我只有两个字形容:荒唐。

你想,让员工跪地乞讨,说是让他们放弃面子观,换句话就是训练厚脸皮。真正的乞丐脸皮厚,为什么不招进去呢?再比如让员工在闹市高喊“我要学习,我要成长”,让推销员在菜市场捡烂菜叶吃,这不是侮辱人吗?在人们眼里,不是神经病又是什么呢?这样做了,受训员工就突破心理障碍,就有坚定的毅力了吗?我看不见得,要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企业抱着良好的初衷,他却只是为了得到这份工作敷衍你,反正,装疯卖傻也就一回,别人也不认识他。

有些企业还算是真心实意想提升员工的能行“魔鬼训练”,有一些企业就纯粹是赶时髦,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企业,“魔鬼训练”简直成了时尚,不搞好像企业就没有活力,就没有科技含量。要不就是故弄玄虚进行炒作,“突破心理极限,挑战自我”倒成了了副产品,简直是想让员工忘记作为一个最根本的自尊,成为利益不择手段的工具。

有的企业还把进行“魔鬼训练”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这更加荒唐。企业需要的是充满自信、勇于克服困难的员工,需要的是团结奋进、互助互利的氛围,如果这种侵犯人格尊严的方式也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个企业本身的品质都令人置疑。面对这样的“魔鬼训练”,消费者心里难免令犯怵:一个为了挣钱连最根本的自尊都可以全然不顾的人,天知道会怎样处心积虑地掏出我口袋里的钱!一个使出如此“绝招”的企业,天知道有多么惟利是图!

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一提到“魔鬼训练”,我就想到传销分子一些非法传销分子就是用这种方法对受害者进行洗脑。还有一些销售人员特别是一些保险、医疗、美容行业的销售人员,也用“魔鬼训练”方式死缠烂打,让我见到他们就想躲:听到“魔鬼训练”就烦。中图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理性,单是纠缠足没有用的,只会让人厌恶。

我是不会让员工参加“魔鬼训练’的,好端端的人成了“魔鬼”,这人还怎么做?生意怎么做?要知道,做成生意固然重要,但赢得尊重同样重要。要想突破心理障碍创造更好的业绩完全可以采取别的更好的方法,具有健康性格的个体才能塑造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性格。

“魔鬼训练”是把双刃剑上海影响国力训练公司经理

褚洪波

作为业内人士,我坚定地认为“魔鬼训练”是有效果的,经历过类似培训的人都说,尽管当时觉得很苦,过后却确受益颇多,这也是为什么“魔鬼训练”受青睐的原因。

参加“魔鬼训练”的从我的经验看主要是广告、保险等行业的销售人员(大概占整个市场的80%),他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很大,最适合参加这种“魔鬼训练”。“魔鬼训练”直接将人拉到实战中去操作,并且用一些极端方式,让他们保持斗志、增强信心。

不过如果采用的方式过于极端,就很容易遭人误解。跪地做“乞丐”,向人伸手要钱,已经够引起广泛争议了,但还有更加骇人听闻的,曾经有一家培训公司,居然要求全体受训人不论男女,统统衣服上台演讲,号称回归自然,抛开面具、找回真正的自我。这种做法才真是极端中的极端,连我们这些业内人都觉得做得太过了,有点邪,更何况普通人,所以有个度的把握。

再就是因为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民族对同一方式的接受度不一样。比如跪地,在电影票文化中可能很平常,但在中国人看来,则是“男儿膝下有黄金”,还有侮辱性质。在进行培训时,不仅要考虑受训练者的文化习惯,还要考虑公众的反应。比如让受训者有闹市高喊“我要成功”,一般人会认为有碍公共秩序,就可换别的地方。

可以说最好的工具都是双刃剑,好的作用与坏的作用成正比。“魔鬼训练”也一样,关键在于怎样发挥正面的效果避免副效应。要避免“魔鬼训练”进入误区,最重要的一点于师资力量,不同的培训师进行培训,达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一套课程,如果培训师功力不够,尺度把握不好,就很难控制场面。同这要看培训师的个人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在课程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魔鬼训练”的另一个误区是,很多培训师光给了个人勇气和信心,让人兴奋异常,觉得什么事情都做得成,但却没有在之后教给他如何去做的方法。就好比给了人跳海的勇气,却没教给人游泳的技能一样,受训者自然只有死路一条。当然这不仅仅是培训师的职责,也应该引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关注。

要工作还要人格

法官

侯庆学

我问过一些参加过“魔鬼训练”的人,他们有的确实是想通过训练让自己脱胎换骨,有的却是为一工作不好不接受公司的培训。据报道,沈阳一家公司为了培训销售人员“突破思想障碍的机限”,竟让员工喝便池里的水。我相信,没有人是主动想让便池里的水打破自己“思想的障碍”,我相信他们都是为了那份工作。

我国就业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劳动力大量过剩,供大于求。在这种状况下,劳动者要得一个工作岗位相当不容易。劳动者就业竞争激烈,使一些人不得不放弃了捍卫人格尊严的权利,屈从于企业不合理甚至违法的安排,尽管有时候他们是以训练的名义。

从企业的角度,市场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就想方设法在“人”上下功夫,尽可能地“用尽”员工的一切潜能,有的就不考虑员工的人格尊严和承受能力。于是,“魔鬼训练”作为工具登场。很多“魔鬼训练”的内容是超越人格尊严的雷池的,特别是一些近乎变态、虐待性的方式,如“人体宴度”、“打不还手”等。

人格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人格利益被视为人的最高利益,法律有专门条款对人格权进行保护。工作和人格有时候对员工来说是一个两难,我也不能说大义凛然地拂袖而去就是好的,要看员工自己的接受度。你若认为这是工作的一部门,或者认为并不损害人格,或者认为工作比人格更重要,那也随你。我要说的是,不管老板和员工怎样“一个愿打,一相愿挨”,都不能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