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教”与“学”脱节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教”与“学”脱节现象的分析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与“学”脱节现象,致使师幼之间不能有效互动,从而使教学难以达成目标。现结合以下三个例子,来谈一谈我的分析思考

【示例一】在数学活动“数字朋友7”中,教师A以乘火车去刘奶奶家的游戏导入活动。教师A要求幼儿根据车票上的实物或点卡坐到相应号码的车厢里,然后他当检票员和幼儿一起清点各节车厢的人数,检查每一位幼儿是否上对车厢。

【分析与思考】在导入环节上教师A设计了“乘火车”游戏,通过对号入座、清点车厢人数让幼儿练习点数。显然,教师A将幼儿的点数学习融入到了游戏之中,想让幼儿在玩中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玲玲小朋友拿到车票后一看是6号车厢,便迅速跑到了6号车厢里。由于教师A要一一检查每位幼儿是否上对车厢,因此玲玲等了较长时间才被检查到。被检查完后,玲玲还需等待教师A检查完后面的几名幼儿。在接下来的清点车厢人数中,幼儿大多没有兴趣,有的应和着教师A或同伴点数的声音,有的索性说起了悄悄话……

教学活动并非每个环节都需要游戏,是否需要设计游戏,关键是看游戏能否服务于教学目标、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教师不应为游戏而游戏,游戏应能让幼儿轻松快乐地学到知识,否则教师所设计的游戏就形同虚设。

【示例二】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理解掌握汉字“星星”,教师B事先在教室里藏了好几颗星星,然后请幼儿把星星一颗颗找出来,再一一贴到黑板上的背景图中,

【分析与思考】“找星星”这一活动环节花费了不少活动时间,那么花如此多的时间是否有效呢?现来回顾一下活动过程:教师B请几名幼儿去找星星,其他幼儿做观众。幼儿找到星星后,教师B将星星一一对应贴到写有汉字“星星”的背景图上。显然,这只是个别幼儿在“玩”,而大部分幼儿只是被动地“玩”。而且,找星星和理解掌握汉字“星星”几无关联,幼儿本有机会在一一对应贴星星时认识汉字“星星”,但又被教师B剥夺了。

既然这一活动环节达不到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汉字“星星”的教学目标,那么其存在就是多余的。如果教师B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便于每位幼儿都参与的活动环节。或许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示例三】在一次大班集体舞教学活动中,教师C讲解完动作便让幼儿跟着音乐跳起来。在音乐声中,不时响起教师C的提醒声:“XXX,出左脚。”“XXX,和旁边小朋友拉起手来。”……

【分析与思考】在幼儿学习动作的过程中,这是经常会出现的场景。然而。诸如教师C之类的指导,对幼儿学习有效吗?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音乐响起时。幼儿都跟着音乐跳了起来。由于是第一次完整地跟着音乐,个别幼儿做不对动作或跟不上节奏是很自然的事。但教师C的提醒却干扰了幼儿的学习,因为当其提醒时音乐还在继续。是听老师的纠正动作,还是听着音乐往下做?幼儿即使稍做犹豫,也会使本就不熟练的动作更加跟不上音乐节奏。

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动辄就介入指导。即使要指导个别幼儿,也要择机而行。尤其不能干扰其他幼儿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