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60例腮腺肿瘤临床治疗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对60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的总结性分析,得出提高疾病治愈率的经验。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7月到我院进行腮腺炎肿瘤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搜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情况,总结提高疾病治愈率的经验。结果 术后发生复发的多形性腺瘤患者1例,粘液表皮样癌患者1例,高分化上皮-肌上皮癌患者1例,恶性混合瘤1例。复发时间6~30个月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涎瘘3例,经局部加压包扎后,给予口服抑制唾液分泌药物治疗;皮下积液1例,给予穿刺将积液抽出,加压包扎2周后痊愈;暂时性面瘫3例,口服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术后3~6月痊愈;永久性面瘫2例,因恶性肿瘤累及神经,术中切除肿瘤所致;味觉出汗综合症5例,未给予特殊治疗。结论 手术治疗腮腺肿瘤的疗效佳,治愈率高,是治疗腮腺肿瘤安全可靠的方式,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最适宜的术式。
【关键词】腮腺肿瘤;临床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9.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028-01
腮腺肿瘤的标准术式是通过对面神经进行解剖,同时切除腮腺腺叶与肿瘤。腮腺肿瘤患者中,80%的病发部位在浅叶,且肿瘤性质80%为良性[1]。临床手术治疗腮腺肿瘤的原则是在治疗疾病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器官形态与功能的损伤。近年来,随着功能性外科的理念在我国临床实践中不断深入,对于腮腺肿瘤切除的体现不再局限于尽力保存患者剩余的腮腺功能,还要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的可能性。我院为提高腮腺肿瘤的治愈率,总结了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7月到我院进行腮腺炎肿瘤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46.7±4.3)岁,病程0.08~20年,平均病程(12.4±2.5)年,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10例。具体病理分型详见表1.
1.2临床表现
60例患者中,48例患者就诊前未感觉到明显症状,其中9例患者早期诉腮腺疼痛,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发现其中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2例患者出现面瘫症状,1例患者为多形性腺瘤合并感染,1例患者为腮腺癌术后并发同侧淋巴结肿大,镜下观察呈现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
1.3临床诊断
60例患者中经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的共55例(91.7%)[2],余下的误诊病例,多为将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或是将良性肿瘤误诊为多形性腺瘤。
1.4手术方式
60例患者均行腮腺肿瘤切除治疗,其中25例行腮腺浅叶切除合并面神经解剖与肿瘤切除,27例行部分腮腺切除合并肿瘤切除,8例行全腮腺切除合并面神经解剖与肿瘤切除,其中1例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中通常要对病理组织进行冰冻切片快速诊断,以此来明确临床诊断。
2结果
2.1所有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的情况,详见表2.
3结论
腮腺也称耳下腺,其主要功能为分泌唾液,利于食物的消化。腮腺肿瘤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发病率较高,通常达到80%以上。而该部位通常也容易发生炎症,故临床诊断中也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腮腺发生肿瘤病变时,通常面神经都会受到肿瘤的侵犯,所以患者容易出现面瘫或是面部感觉出现障碍。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为耳垂周围出现包块,但患者并无自发感觉,早期对疾病的诊断应借助B超或是CT检查。对于良性的腮腺肿瘤,通常会在而耳垂周围长出一些无痛性、可活动、周围界限明显的包块,临床较易误诊为淋巴结发炎或是粉瘤[3]。而恶性腮腺肿瘤在腮腺部位生长的包块生长迅速,并伴随颌面部的麻木等现象发生。
由于良性腮腺肿瘤多为混合瘤,所以其发生恶变的几率高,需尽快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常行腮腺手术治疗的原则都应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量保持残留腮腺的功能。由于手术需对腮腺腺体及肿瘤完全切除,所以对手术医师的要求较高,需将面神经的解剖关系熟络于心,否则术中容易出现损伤神经的可能,造成患者术后出现眼斜口歪等现象。对于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则需根据术中观察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行手术方法,术后给予患者放化疗防止复发。
常规腮腺浅叶切除或是全叶切除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经典术式[4],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的几率,但也有明显的缺点,经其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通常包括耳前后区凹陷、腮腺功能丧失、味觉出汗综合症、耳垂麻木等。近年来,临床上在对腮腺肿瘤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对传统的腮腺术式进行了改良。根据腮腺良性肿瘤的多中心学说,腮腺浅叶或是全叶切除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结合临床经验与病理切片研究发现,对腮腺多形性瘤的瘤体外多作0.5~1cm的切除[5],不仅可以达到根治肿瘤的效果,还能保留残留腮腺的功能,避免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本次研究对象在治疗后的观察发现,腮腺部分切除术的优点包括手术切口短,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腮腺组织与功能,术区不会出现明显的凹陷,由于只需对部分面神经进行解剖,所以减少了对患者面神经的损伤,降低术后出现面瘫的几率。经改良后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对术者的要求较高,不适合初学者使用。且手术仅限于直径较小且组织界限清除的千叶肿瘤,尤其是肿瘤位于腮腺后下部分的患者[6];若肿瘤过大或是边界浸润,会导致术中对肿瘤的切除不够彻底。因此作者认为,对于过大且边界浸润的肿瘤,应使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切除。而腮腺恶性肿瘤、腮腺深叶肿瘤,不论体积大小都主张使用传统手术方式,若患者伴随同侧淋巴结转移,还应在术中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病情进行放射治疗,将残留的肿瘤细胞最大限度的进行杀灭,防止出现术后复发。
参考文献
[1]杜忠洪.127例腮腺肿瘤临床治疗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5):417-418,421.
[2]孙海鹏,冯力,范海东等.184例腮腺肿瘤临床治疗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0,04(3):275-278.
[3]李嘉宁,章锦秀,王淑仪等.腮腺肿瘤85例临床治疗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7):913-915.
[4]梁忠,郭良,赵坚强等.284例腮腺癌的临床治疗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3,19(6):466-469.
[5]房玮.29例腮腺肿瘤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6):19-20.
[6]马欣,王永功.腮腺区包块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9):918-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