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数学方法 高中物理 物理规律 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45-04

物理学是应用数学方法最充分、最成功的一门学科,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在高中物理中时常存在数学方法的影子。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除面对物理知识的考查和理解外,可能也面临着数学方法、数学知识的考验,而有时数学方法的使用对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就高中物理解题中用到的典型的数学方法进行归纳。

一、正余弦函数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2012安徽理综)图1是交流发电机模型示意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线圈abcd可绕线圈平面内垂直于磁感线的轴OO′转动,由线圈引出的导线ae和df分别与两个跟线圈一起绕OO′转动的金属环相连接,金属环又分别与两个固定的电刷保持滑动接触,这样矩形线圈在转动中就可以保持和外电路电阻R形成闭合电路。图2是线圈的主视图,导线ab和cd分别用他们的横截面积来表示。已知ab长度为L1,bc长度为L2,线圈以恒定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只考虑单匝线圈)

1.线圈平面处于中性面位置时开始计时,试推导t时刻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1的表达式;

2.线圈平面处于与中性面成φ0夹角位置开始计时,如图3所示,试写出t时刻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2的表达式;

3.若线圈电阻为r,求线圈每转动一周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其他电阻均不计)

【分析与解答】

1.(如图4)线圈abcd转动过程中,只有ab和cd切割磁感线,设ab、cd的转动速度为v,则v=ω。在t时刻,导线ab和cd因为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相同,大小均为E1=BL1v2。由图象可知,v=vsinωt。整个线圈在t时刻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1=2E1=BL1L2ωsinωt。

2.当线圈由图2位置开始转动时,在t时刻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为e2=BL1L2ω

sin(ωt+φ0)。

3.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I=。E为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E==。线圈转动一周在R上产生的焦耳热Q=I2RT,其中T=,所以Q=πRω()2。

【说明】本题考查了交流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以及交流电路中热能的计算,主要运用到了数学里的正弦函数来处理物理问题。不仅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和电流瞬时值,机械振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机械波波动图象等,这些周期性的复杂的过程用正余弦函数表示却会变得非常简单明了。

二、不等式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例1:(2010高考理综)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μ的滑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g=10 m/s2)。求:

(1)运动员到达B点的速度与高度h的关系;

(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SBH为多少?

(3)若H=4m,L=5m,动摩擦因数μ=0.2,则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7m,h值应为多少?

【分析与解答】

.

【说明】很明显,在第二问中就用到了不等式求极值的方法,而第二步的结论又直接影响到了第三问的解答,所以数学方法的应用是本题的一个难点,也体现了数学方法的重要性。

例2:(2012广东理综,36)图5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B质量均为m,水平面上PQ段长为l,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素为u,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r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紧靠滑杆(A、B间距大于2r)。随后,连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做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6所示。A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1)求A脱离滑杆时的速度v0及A和B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ΔE。

(2)如果AB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从P点运动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1,求ω的取值范围,及t1与ω的关系式。

(3)如果AB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到P点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求ω的取值范围,及Ep与ω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分析解答】

【说明】本题是一道很典型物理问题与不等式结合的题目,主要在临界情况应用不等式极值。不等式不仅在运动学题目中应用广泛,在电学题目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有时不等式不仅用于求解物理量的范围,还在分析物理的动力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3:在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分析。

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变速曲线运动,该类运动常有临界问题,并伴有“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常分析两种模型――轻绳模型和轻杆模型,分析如下表所示:

【说明】由以上例子可见不等式不仅在求解范围极限这样的题型中用到,在一些临界情况的分析中不等式法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见不等式与物理的结合能力也是学生分析问题时必不可少的。

三、极值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赶过汽车。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

经过时间t后,自行车做匀速运动,其位移为s1=vt①

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其位移为s2=at2②

两车相距为:Δs=s1-s2=vt-at2=6t-t2③

因为上式是一个关于t的二次函数,因二次项系数为负值,故Δs有最大值。

当t=-==2s时④

Δs有最大值。

例2:如图7所示,底边恒定为b,当斜面与底边所成夹角为多大时,物体沿此光滑斜面由静止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最短?

【分析与解答】设斜面倾角为θ时,斜面长为S,物理受力如图8所示,由图知

【说明】以上两例分别是利用二次函数公式求极值、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极值。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灵活地结合,为解决物理学中的极值问题提供了方便,也体现了数学方法在处理物理问题上的优越性。

四、几何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例1:如图9所示,在悬点O处用长为L的细绳拉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在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面静止,已知悬点离半球面的竖直高度为h,试求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和绳对小球的拉力。

【分析与解答】小球的受力如图五所示,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都不垂直,且三个力构成的三角形中各角都是未知的,但是三角形的的各边长度已知。

说明:由于三个力构成的三角形各角都是未知的,所以三角形边角关系法、正交分解法均不适用于此题,但是,ΔO′OA中各边长度已知,所以运用相似三角形法可将问题解决。

例2:房内高处有白炽灯S(点光源),如果在S所在位置沿着垂直墙壁BC的方向扔出一个小球A,如图11所示,请描述A在BC上的影子沿着BC的运动情况。

由于影子的高度H′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所以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画出光路图,在几何关系中找准关系,然后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光学中的绝大多数题目都不可避免地要应用几何知识,本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五、数列知识、比例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例1:(2011重庆理综,25)某仪器用电场和磁场来控制电子材料表面上方的运动,如图所示,材料表面上方矩形区域PP′N′N充满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宽度为d;矩形区域NN′M′M充满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强度为B,厂为3s,宽为s;NN′为磁场和电场之前的薄隔离层。一个电荷量为e、质量为m、初速度为零的电子,从P点开始被电场加速经隔离层垂直进入磁场,电子每次穿越隔离层,运动方向不变,其动能损失是每次穿越前动能的10%,最后电子仅能从磁场边界M′N′飞出。不计电子所受重力。

(1)求电子第二次与第一次圆周运动半径之比;

(2)求电场强度的取值范围;

(3)A是M′N′的中点,若要使电子在A、M′间垂直于AM′飞出,求电子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时间。

【分析与解答】

(1)设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R2、……、Rn、Rn+1…,第一和第二次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和v2,动能分别为Ek1和Ek2。

【说明】该题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分离的电磁场中的运动,辅助考查在磁场中运动的临界问题。本题的解答运用到了数列知识和不等式的知识。在习题教学中运用数列法解题时,必须根据物理原理,先确定其中某几项(前几项或后几项),然后用递推的方法找出其通用公式,确定物理规律。涉及数列知识的题目多数在直线运动中出现,复杂的但有规律的运动或者动量中多次碰撞的情况也涉及数列知识。

例2:列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位旅客站在站台上列车的最前端,测得第一节车厢经过他身旁的时间是3秒,假设各节车厢长度相同且不计车厢连接处的长度,则第9节车厢经过他身旁需要多少时间?

【说明】本题按照常规的解法计算会相当麻烦,但是利用比例的方法就能很简单地解决,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对数学表达的深刻观察力和善于利用比例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处理物理问题时,若能充分借助数学工具的作用,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数学,数理结合,能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从分析物理现象着手,把物理、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