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段妍玲:一定要跟自己做朋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段妍玲:一定要跟自己做朋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以一定要跟自己做朋友,不能跟自己过不去。你一定要理解这个人做这个决定,对当时的他来说,是最对的,而你从现在去评判他是不公平的。

一个常年被聚光灯照耀的人,

人们反倒会更多关心阴影中的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我为段妍玲准备的第一个问题便是:

“每个人都有很多侧面的,只是有些侧面比较常出现有些则比较少出现。今天,你最想呈现给我的是哪一面呢?”

她沉思良久,有些抱歉的交待:

“可是……好像每一个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只有一个样子……”

我能够想象得出,那个为Jane Austen神伤的小女孩是今天的段妍玲,毕竟,没有那份敏感细腻的心灵,是没有办法成为一个成功的传媒人士的。但我无法想象的是,这个她,跟那个捧着《西方建筑简史》,也读得津津有味的十岁女孩是同一个人――“我从小就喜欢读一些老头子才喜欢看的东西。”

也许,就是这份“无聊”铸造了段妍玲的今天,作为《居CASE DA ABITARE》杂志的联席出版人兼主编,她在中国设计界的影响力绝不像她自己所言的那般“云淡风轻”,仅仅她所主办的几场设计展,无论从创意还是关注度来说,都堪称中国设计展中的“一线大牌”。而跟ATCASA设计频道合作制作主持的《妍玲设计行》、北京台的《创意生活》,都是段妍玲普及设计生活理念的平台。

老实讲,做人物采访,最怕遇到的就是资深的传媒人。

一是你准备的问题中,哪些问题有哪些用意,他们只需要一听,便心知肚明。要么三言两语的绕开,要么长篇大论却答非所问,都是看家本领。二是倘若他们有心宣传某个事物,那么你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为他们可以无论什么话题,最后都能绕到自己想要宣传的那个部分,最关键的,还可以字字珠玑,让你不用都不行。

在采访段妍玲之前,我着实头痛了一下,因为她恰恰是行家里面的行家。可是,当在北京深秋的午后、三里屯的Le Petit Paris闲坐2个小时后,第一次觉得传声筒也是可以当得很甘愿的。毕竟,难得一个人是真正爱上了她所做的一切。

GRACE:为什么选择做这些介绍设计的节目?

“其实这些节目是很难定义的,表面上看,它好像很关注设计,但如果大家注意我介绍的角度和方法的话,会发现我还是更多的还是在关注生活中的那些点滴……我的出发点很清晰,我觉得设计是可以从大从小改变大家的生活,是很切实的东西。大,好比一个城市规划师,他在为几百万城市居民做设计;而小的东西,比如你今天在街头买的一个小玩意,这个小设计也会让你今天很开心。所以我觉得设计能够从大大小小贯穿你生活方方面面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风格或一个理念。”

GRACE:你的主持风格被很多人定义为“清新”,你觉得这种主持风格足够优秀到能够传达你所想要传达的东西吗?

A:节目的信息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想传达的是什么。我想传达的很简单,说穿了就是一种价值观和心态,这种东西说起来很虚,但它最终决定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一个味道,不论是做电视还是杂志,也无论是跟市长交谈还是跟街头老太太说话。重要的是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和态度,如果这种方式和态度是诚恳的、善意的、开放的一种basic的方式,而不仅仅是聪明的、用气势压制的……我觉得那些都是不必要的东西,也许有时候也会达成自己的风格,但有时候也会弄巧成拙,这跟大家修炼的程度而异。毕竟,永远是那只乌龟赢而不是兔子赢(只要赢了就好?)其实也没什么输赢,人都是跟自己比赛。只要你对你这个时间段做的事情和你自己坐标上这个位置觉得舒服,这就是最重要的。你没有办法纵向和横向比较,因为每个人都这么不同,状况也不同,自身条件也不同,没办法比较的……所以我这人永远打不好比赛,因为我这人从来不care(笑)。

GRACE:你的杂志、你的节目、你的展览、你的论坛……这么多事情做下来,肯定不会是一味赞扬的声音,你怎样处理那么并不让人愉快的批评?

“如果你还是关心别人会怎样评价你做事的初衷,那只能说,你还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你其实只是一个做事情的人而已,这件事情如果你觉得应该去做,那么就去做,出现的别人的声音都不该是你care的,如果你在意,就代表你还是没有很诚心的去做。

GRACE:你觉得你以什么影响大众?

“有一种职责在大众媒体是可以实现的,这就是Social Therapy,社会理疗。就好像Oprah的访谈节目,并不是要告诉你谁怎么样了,她当然采访很多名人,但是也有很多nobody,为什么?因为她做的就是一个Social Therapy,她告你“希望,造成改变”,她把所有的积极的信息给你。虽然有人觉得没意思,但是她至少完成了她一部分的内容,所以她才有她的力量。Oprah首先是极聪明的,但她也是真诚的,因为有些东西是不可能hide from camera的,如果你想采访,你必须care必须interest,这样出来的东西才会精彩。

2009年初,段妍玲做了一个P.S.i love you(“对了,我爱你”)的设计创意展览,用以介绍鬼才“设计界国王”Philippe Starck的作品。她写了一个只有六个场景每个场景只有一分钟的全对话剧本,然后灌制成录音版,让每个来参观展览的人听着iphone,在关了灯的房间静静欣赏大师的作品。那种静谧,会让你感觉那些死板的家具仿佛活了起来,让你一下子记住Philippe Starck跟他的设计。

“我是那种喝着茶也会想到人生很短暂的人,跟每个人相处的时间,其实也都是很短暂的,如果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你能够给这个人一些痕迹的话,对他来说,也许会在他的人生里面无限放大,我觉得这也是件很有功德的事。”

在段妍玲的用语里,常常会冒出很多深具“禅意”的词句,可她却并不信奉任何一种宗教。“我相信三尺之上有神明,这个世界肯定不止我们而已……,但对我来说,宗教只是一种哲学知识而已。”

GRACE:什么情形下你会说谎?

“为了方便。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吧。爸爸和儿子去做客,寒暄一会儿,主人出去了一下子,这时,桌上的大暖瓶倒了,摔碎了。一会儿主人回来,看见碎掉的暖瓶,就说:“哦,没关系!”爸爸就说:“啊,对不起。”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就问爸爸:“爸爸你为什么撒谎?那个暖瓶明明是自己掉下来的,你一直坐在沙发上都没有起身,为什么要道歉呢?”爸爸就说:“那你觉得我是解释暖瓶一开始没放稳,自己摔碎了,还是说一句对不起,哪个更容易呢?”

这就是我对说谎的界限,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候是需要这样的“方便”的。但是如果谎言不是为了方便,甚至需要不断地build up,那么就有很大的问题。

写段妍玲的确很难,因为她并没有如戏一般风云变幻的人生经历以供感叹,也没有激情碰撞的个性冲突以供品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很“虚”的人,总是喜欢思考人生,喜欢分析事物的本质,喜欢追求一种人生的平衡。大隐隐于市的人,多半都是有大聪明的人,有大聪明的人多半也都不是会用账户数字来评断人与事物的。所以无论她是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读广告与传媒学院,还是在纽约佩斯大学攻读国际广告和媒体的研究生课程,她都没有像很多留学生一般在外十年,日日打工、餐餐方便面,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积攒财富。她更喜欢少端盘子多去玩,跟所到之处的人都很快打成一片。

或许正是这种心态,段妍玲才会要求《居CASE DA ABITARE》的编辑都有海外求学的经历,因为她关注的并不是他们的学历,他们知识的多少,而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和对设计文化立体的把握程度。“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要真善美――听起来有点傻,但是,编辑必须有真和善的一面,才能发现美的东西呀。”

GRAC: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你最想挽回的事情是什么?

“我很相信“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炼五读书”,基本上这五件事可以改变你的命运。我觉得任何的选择都是有原因的,可能那个选择是很愚蠢的幼稚的,但是那个选择,是你当时那个人生切片最真实的状态。”

“所以一定要跟自己做朋友,不能跟自己过不去。你一定要理解这个人做这个决定,对当时的他来说,是最对的,而你从现在去评判他是不公平的。我也会像每个人一样去想“没准儿”,但现在和将来对我来说都很重要,过去对我一点儿意义都没有,所以我的的确确没有真正后悔过什么事情。”

Q:假如三天后就是你的世界末日,但是别人的生活还是会继续,你会怎样度过这三天?

A:三天吗?!有点长,要是明天的话,就什么都不用干了……有几个场景是人生很精华的点……三天……瑞典夏天的海边是一个,可如果是冬天就没戏了;在纽约大道上看人们走来走去,感受那种人气;言简意赅的把自己想写没写的书,能写多少写多少……,其实最后还是会想要回忆自己觉得最美好的瞬间,总之肯定不会是在路上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