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常见的混凝土柱质量问题分析与防治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常见的混凝土柱质量问题分析与防治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混凝土柱设置在住宅工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混凝土柱施工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整栋建筑物的质量。本文通过总结经验,对今后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构造柱;质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要求地震区建筑多层混合结构,房屋应按规范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主要是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建筑物经抗震设防后提高多层房屋的整体性和刚度,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我们通过对多层建筑物中构造柱的施工,感到施工既复杂又易出现问题,也是住宅工程中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

在抗震地区的高层及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的设计中 ,依照《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均设置钢筋混凝土柱 ,这是提高高层、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然而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却时常会出现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足、轴线位移、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以及构造柱主筋根基不牢、主筋错位和钢筋绑扎不符合规范规定等质量问题

混凝土柱又叫抗震柱,顾名思义,就是在抗震地区的建筑物中,按构造要求而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小柱。由于它并非依照受力构件设计,因此在施工中,往往不被重视,从而导致构造柱的诸多弊病,如轴线移位、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以与主筋错位以及构造柱与墙连接处不砌马牙搓等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为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留下了不可低估的事故隐患,我国唐山和近期的汶川地震就是佐证。因此在抗震地区的高层及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的设计中,依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相关部位均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它能和圈梁一起加强房屋的整体性有效地抵抗地震对房屋建筑的作用,如加强纵横墙的连接,提高墙体的抗剪、抗弯能力,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有效地防止墙倒屋塌。基于以上原因,在施工中构造柱的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混凝土构造柱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及露筋问题

出现构造柱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及露筋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模板与墙体接触面不严密而漏浆。

2、模板表面粗糙,支撑前,未清理干净或未深隔离剂。

3、混凝土配合料中粗骨料粒径过大,砂率偏低及水灰比过大。

4、投料过高和振捣不到位。

5、侧模拆除过早。

6、拉结筋水平净距小,震动棒难以操作。

危害:一是降低了房屋的整体性及构造柱的承载能力;二是钢筋加速腐蚀,影响建筑物耐久性。

对以上问题的防治措施:

1、支模前要检查好模板,对变形的模板要进行维修,达不到要求的不予使用,模板表面应干净光滑,并涂好隔离剂。

2、支模要牢固,方法得当,以满足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模板拼缝应严密,对模板与墙体接触面的缝隙要用泡沫等软性材料填塞。

3、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使砂浆能够充分地填充在骨料间的空隙。石子要求用一三石,最大粒径不大于3cm,砂子的含泥量小于3%,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施工所需要的流动性及和易性。

4、清理干净马牙槎处及板面施工缝处的砂浆及杂物,浇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干净。

5、控制混凝土在垂直运输时离析现象,浇筑时控制落差,使下落高度保持在2cm内。

6、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专人振捣专人看护,发现移模及时更正。振捣时以40cm高为一个振捣层,振动棒插入下层未初凝的混凝土中50mm-100mm振至模板开始出浆,混凝土表面不再有大量气泡排出。混凝土震捣时,震动棒要做到快插慢拔,每一插总振时间为20-30s,高频振动器不应少于10s,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

7、侧模不宜过早拆除,一般为24小时以后。

处理方法:

1、对于面积不大且数量不多的蜂窝、麻面、露筋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2.5的水泥砂浆抹面,在抹面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

2、对于面积圈套的蜂窝、麻面、露筋的混凝土面,应按全部深度凿去不密实的混凝土层及突出的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3、当混凝土表面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对裂缝处加以冲洗,再用水泥浆抹补。

4、对于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同设计院一起处理或拆除返工。

二、混凝土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足和轴线位移的问题。

原因分析

1、侧模变形、凸起。

2、马牙槎不垂直,施工时未吊铅垂线。

3、放线时,轴线移位。

危害:截面缩小降低构造柱的承载力,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传力不均匀产生应力集中而破坏。

防治措施:

1、砌墙时,先根据所放构造柱施工线排砖样,在构造柱截面尺寸的基础上每侧加放6cm,先退后进,砌成每30cm高进,再每30cm高退。

2、轴线放线准确,砌筑马牙槎时,其凸凹棱要用铅锤锤吊。

3、严把模板质量关及支模程序关。

4、控制好构造轴线位置。构造柱轴线可用经纬仪法确定。

三、混凝土构造柱主筋错位的问题

原因分析:

1、在浇筑圈梁和混凝土时,构造柱主筋统一移位。

2、构造柱端部箍筋和密区露箍或未绑扎好,特别是在圈梁处,主筋不到位,成捆状。

防治措施:

1、将构造柱的轴线定位于圈梁的侧模上,浇筑混凝土时,专人负责看护。

2、浇筑混凝土前检查箍筋的绑扎情况,要求箍筋绑扎牢固,间距符合要求,特别是圈梁及加密区部份。

3、加强测量放线工作,浇筑混凝土前,将构造柱主筋外伸部分固定,如在高于板面30cm处加一箍筋。

出现主筋移位处理方法:

1、当构造柱根部断面允许加大时,可将下部构造柱的主筋的根部按1:6角度弯折后与上部构造柱主筋搭接,按加大构造柱根部断面的方法处理。

2、当构造柱根部断面不允许加大时,将下部构造柱桩顶混凝土凿去。将主筋在楼层标高下以1:6角度弯折后与上主筋搭接,重新浇筑下部构造柱柱顶混凝土。

四、钢筋绑扎不符合规范要求

原因分析:

1、对施工规范认识不够,出现主筋搭接不够、锚固不够。

2、箍筋加密区不够高,特别是在圈梁处不绑箍筋。

3、支模前未校正箍筋,致使箍筋成束、松动等。

防治措施:

1、加强专业培训和施工交底。

2、支模前校正箍筋,加强检查。

五、水平施工缝处出现砂浆及垃圾,柱身有砖块等问题。

原因分析:

1、构造柱根部砌筑砂浆未清理净,浇筑混凝土时检查不到位。

2、用砖块等校正主筋位置。

防治措施:

1、在浇筑板和圈梁混凝土时,用木模将构造柱根部表面抹平,便于清理,砌筑墙时,用水泥袋等物覆盖构造柱根部,砌完墙立即清理马牙槎和构造柱根部。

2、浇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加强检查,同时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构造柱根部。

3、用预制好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试块固定钢筋位置,保证保护层厚度,杜绝用砖等做垫块。

以上是构造柱在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和防治措施。只要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防范和处理,均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可避免事故隐患的发生,保证了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谭皓.构造柱的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J】.山西建筑,200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