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渗透与学生个性培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语文学科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学科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长期以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数重视工具性的一面。这是社会和政治要求导致的,也迎合了社会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思想及方法所产生的弊端逐渐显现。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教育性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进而对其推进其个性培养。本文从两方面入手,探讨语文学科教育性渗透的重要性、方法以及与之关联的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
一.语文学科的发展和性质分类
语文是文化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功能。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文明发展较早的国家,也有文字可以考证,所以这片土地早已孕育了文化和教育。
语文是从1949年由 “国文”、“国语”改称,独立设科。自此以来,人们一直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存在争议,真可谓众说纷纭。如:工具性、知识性、科学性、基础性、技能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等。这些性质都是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当然以“工具性”最为人们熟知。人类的文明在发展和创新,就需要有传播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我们会更充分的掌握全球的知识结构及变迁。这是国家生存的需要,也是我们各人求得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这为我们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二.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渗透及方法
我们不能忽略语文的教育性。一堂语文课不单单是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僵硬讲授,这些内容仅仅是基础。我们的老师不可能只是“教书”而不去”立人”。任何学科的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教育活动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变化,这尤其适合语文学科。文字不仅有字形,还有悦耳的声音。汉语因为有声调转换,朗读是悦耳的。在讲授文学作品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注意,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例如学习《诗经.蒹葭》,这节课的重点就不应落脚于字词的讲解,而是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了解,还有汉语言的音韵美。
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渗透,更重要的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种精神底子应当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青少年应该是充满梦想的,他们的精神也是亮丽的,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不仅仅是教材的讲授,老师在写作的训练上也可以进行教育性的渗透。老师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好的题目,不是“一件难忘的事”,也不是“最难忘的人”。好的题目可以唤起学生的共鸣和感受,引起学生的兴趣。作文就是写我所感,抒发真情。也可以不设定题目,让学生自己发挥。这是对其创造性的培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老师不是课堂的主导,学生也可自行选择,大家交流或许会得出更好的结果。当学生的目标达成一致时,就可以动笔写。在阅读中积累的素材会帮助他们更顺利的进行写作,这样的作文必定是抒发学生心中所想,写出自己独到的体验。写作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一种途径,老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写作的潜能和创造能力。在这种教育情境写下,教育性更会展现,让课堂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口语交际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比较特殊,它时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一途径,教育性贯穿的更加深刻。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说,一方面接。现在的中学生有很多不善于表达,在课堂中存在话语“霸权”,只有少数学生得到了发言的机会。交际更强调的是多数人之间的交流,单方面的阐述也不可以。老师要打破过去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状况。这时是老师的话语占了主导地位,学生的想法得不到确切的表达。同时,老师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发展他们的能力。
三.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双基教学”一直占有主导地位,教育的目的远不止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这是最基本的培养方式,有时候会忽略学生的感受,造成机械化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进行教育性的渗透,这样的渗透最重要的目的也是延展学生的独特个性。学校不是工厂,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个性心理。所以老师要因势利导,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同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现有动态,鼓励学生。
学生的个性培养需要老师的努力。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个性。老师在课堂是还是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了学生有话不敢说,有意见不敢提,关心和询问流于形式。所以,老师要主动接近学生,在接触交流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学的口语交际版块,是沟通老师和学生的桥梁。通过语言的交流,可以产生心灵的碰撞。其次,创造条件,发扬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老师要创造情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培养自信心理。
语文学科的性质表述有很多种,教育性蕴含其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性的渗透可以是有意或无意。这种渗透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学生也会从他律逐步走向自律,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炳照等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刘永康主编.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雎文龙等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肖北方.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教育性和审美性[J],课程.教材.教法,1995( 06)
[6]张亚礼.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情怀[J],文学教育,2010
[7]罗秉欣.探索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