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即神宜静而不宜躁。

静神的思想,始于老庄,老子在《道德经》里指出:“静为躁君。”其意是说安静是躁动的主宰,庄子也提出“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并认为静和无为便能达到长寿的境界。继老庄之后,《黄帝内经》第一次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静神防病的思想,如在《素问》里说:“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的“恬虚无”,主要是指安静而言,精神安静,神气内持,邪气不能侵害。

现代有许多“养生之术”对此有更为深刻的诠释。比如现代瑜伽功虽然提倡静坐,但强调通过静坐调整呼吸,“安静的一呼一吸”,静心自守,慢慢地达到气血通畅,筋骨柔软。静不再是人们所理解的“绝对的静”,而是相对的静,虽然我们安静地坐着,但是呼吸平稳地进行着,气血通畅地流通着,神志与大自然亲密地交合着。

当然,除了瑜伽,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静以神藏”。

静坐调息

每日至少闭目静坐30分钟,放松身体和心情,主要包括练意和练气两方面的内容,相当于古代的静坐、吐纳、调息、服气等方法,其中的练意(又称调心),即是放松心情、调整精神状态,以达到促进神气入静的作用。《养生四要》说:“人之学养生,曰打坐,曰调息,正是主静功夫。但要打坐调息时,便思要不使其心妄动,妄动则打坐调息都只是搬弄,如何成得事。”可见,闭目养生是以静神和调气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锻炼方法,而静神又是养生锻炼的前提和基础,每日闭目静坐30分钟有清静神气的作用。

抑目静耳

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此即是说乱视杂听,则会使耳目过用不清,而耗伤神气。老人由于阅历万千,思虑易起,故神更是易动难静,《千金翼方・养老大例》针对老年人这一特点,强调指出:“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抑目静耳二者,对于神气来说,抑目尤为重要,因为“目之所致,心亦至焉”,说明了目视累心动神,所以静神必先抑目的道理。当然,目不可以不视,耳不可能无听,关键在于不要为了满足私欲而乱视妄听,使神气不宁。

凝神敛思

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里所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现代人都在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下奔波终日,精神和思想都高度紧张,不能放松下来,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从养生学角度而言,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凝神敛思是保持思想清静的良方。当然,这种凝神敛思、保持清静的养生方法,并不是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也不是过于压抑思想和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因而它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汉思想是绝不相同的。

所以,“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实际是培养一种安静的心情,即把安稳、安静的心理状态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的,只有能肯定自己,悦纳自己,喜欢自己的人才能静得下来,才会不为外界环境所动,表现出“名利于我如浮云”的超然达观态度。安静的本身也是一种彻底的放松,在人生道路上,多少恩恩怨怨、多少荣辱贵贱,如今都像过眼的烟云一样,这时的心理,不正是一种轻松和彻底解脱的感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