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语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语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何家英赋予了工笔人物画全新的内涵,把西方绘画的透视、解剖造型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线造型、以形写神融为一体,又结合当代人的审美特点,完成了工笔人物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关键词:何家英;工笔人物画;造型

中图分类号:J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065-01

一、对传统造型语言的继承

(一)以线造型

线是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语言的基础,在中国绘画中占主导地位,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骨法用笔”的内涵与意义。何家英的作品继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他在画面中,用线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空间和结构体面关系,表达人物的情感,做到线与形的统一。

(二)以形写神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奉行“传神论”。最早提出传神论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他主张“传神写照”,意识到绘画应注重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但他并不认为传神可以脱离写形。何家英作为现代工笔人物画家的代表,继承了形神论的精髓。在他的工笔人物画作品中,形与神的统一使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感人,呈现出一种健康的、有个性、有气质、活生生、真真切切的当代中国人的形象。画中准确的人物造型,刻画入微的细节动作,以及描绘精确的花纹服饰,无一不在为传神服务。

二、西方造型语言的吸收

近现代,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方的绘画方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中国画的表现手法。近现代的一批画家,包括徐悲鸿、蒋兆和、黄胄等,他们把西方的透视法和解剖结构引进中国并运用到人物画的创作当中去,在他们的作品中明显出现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具有体积感的透视效果。

(一)西方透视的融入

在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中,注重人物的透视效果,追求人物二度半空间的表现,既没有完全西化,也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平面化。另外他对人物画场景的处理,部分采用西方焦点透视的规则—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二)解剖结构的应用

学院出身的何家英对西方素描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西方的绘画解剖结构应用其画面中,同时舍弃了西方绘画中的光影效果,抓住事物的本质,再现人物结构的准确性。画家在1983年创作的作品《山地》,在中西绘画的结合上有突破性的进展,他把西方解剖结构体现在此作品上。画中的老汉,顶着午时的太阳垦荒,他的双臂、粗大的双手、结实的肌肉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三、个性特征

(一)静态人物的生动表现

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注重静态人物的生动表现。例如,《子君》中成熟娴静的;《落英》中宁静致远的知识分子;《黑色静寞》表现孤独静寂的女学生;《米脂的婆姨》表现精通女红的家庭主妇。尤其是《米脂的婆姨》,作品中人物寓静于动,于静态美中表达娴熟优雅的气质。一位陕北的全神贯注地在缝补衣物,内心世界的静腻与其淳朴俊美的脸庞相协调,产生美的交融,令人久久回味。女子白皙的脸庞,宛若削葱根的巧手流露出青春淳朴的气息,给人一种优雅恬静的美,身旁一只毛茸茸的小花猫伏案酣睡,更加衬托出画面的安静与和谐。

(二)当代女性形象的塑造

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多以当代女性为题材。他借助一群纯情的女性,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理想。他认为女性聚集了世间所有的真善美,她们的世界是美好的,没有纷争、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市井的庸俗。

何家英的画中流露当代女性精神上的大美、人格上的气质美、以及内心的心灵美和外在的形象美。例如,《秋冥》、《酸葡萄》等作品揭示了城镇现代女性的个性美与共性美;《十九秋》、《米脂的婆姨》等作品体现了乡村现代女性的朴实与淳厚。无论画谁,何家英总能抓住人物的时代特征,将其完美地展现在画面中。

(三)现实人物与理想人物的结合

中国画的创作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何家英的人物画继承了这一传统,他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模本,再加上自己主观的审美理想,创造出一幅幅看似写实,实为理想的动人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美;另一方面也蕴含了艺术领域的艺术美。《若云》、《落英》、《黑色静寞》等作品,表现的不是单纯的美,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美,是对客观人物形象经过加工提炼、去粗取精后,将生活上升为艺术的独特的美。

四、结语

总之,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另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绘画的精华,形成一种具有民族特色而又独树一帜,体现时代特点的人物画造型风格,开创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新风貌。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