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立农民工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立农民工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建立农民工信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伴随着“打工经济”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来到城镇或城市打工。农民工已经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据测算,2004年农民工对我国GDP贡献在3万亿元以上。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农民工占农村总劳力的40%左右,已经达到中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而且农民工已经占据了中国建筑业劳动力90%、煤矿采掘业80%、纺织服装业80%和城市一般服务业 50%从业人员。但是,如此庞大的群体,在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政治地位等方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难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宏仁将其归结为困难。他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农民之间存在鸿沟,是城市夹缝中的国民。我们的农民工面临着困难:第一是就业问题,第二是培训问题,第三是社会保障问题,第四是社会权益维护问题,第五是子女入学问题,第六是生活文化问题,第七是土地流转问题,第八是政治参与问题。”

这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与信息相关。“包含着信息采集不足、流通不畅、利用不充分引起的问题。”建立一个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体系,用信息化的手段处理社会问题,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面临的所有问题,但是对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却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城市,目前已经建立起各类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劳动就业登记、社会保险和福利、医疗保险、退休金发放的管理和使用等。这些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能帮助政府最大化和最优化为民众提供服务,加强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提升政府形象和发挥政府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安定起到了重大作用。

把信息化的服务对象从城市市民扩展到农民工,用信息化手段处理农民工问题,建立一个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面临的新课题,也是解决农民工问题,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契机。

二、建立农民工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想

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规划、合理酝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好办事”的优势,将所涉及到的各个因素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把该服务体系最终建设成一个能够发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信息系统。所以在建设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调查和统一部署,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化疲劳”的现象。建立农民工信息服务体系,应该遵循“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依托”的原则。

1.以政府为主导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到,政府是一只有形的手,需要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结合起来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指导干预。“以政府为主导”包含着“县-市-中央”三级体系。

中央主要发挥政策制定与宏观调控的功能。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是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与地位,大力推进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保障。国务院下发的文件指出:“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界定了农民工的属性。信息服务体系的系统性决定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周宏仁认为“建设一个完整的农民工服务体系,至少涉及13个政府部门,是一个比较复杂、需要各方协同的巨大的系统工程。一体化农民工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首先是各条块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扩展,在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资源整合平台基础上增加为农民工服务的相应功能;其次是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整合,体现为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第三是电子政务理念的整合,体现为政府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要做到这个层面就必须依靠中央进行统一领导和规划。

城市作为劳务输出地是信息服务体系的中心枢纽。我国每年有2.5亿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由于大量外地人口的流入,也使城市的交通、治安、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受到严峻考验。城市拥有先进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也有建设社会信息系统的成功经验,以城市为中心枢纽,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策略的必然选择。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先从几个小的方面入手,如农民工就业服务方面,应以信息服务体系为依托,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系统,雇、佣双方的信息,采集各地的培训信息,政府、社区培训计划,进行中介培训信息的认证等。

县镇作为劳务来源地,与农民工密切相关,是信息服务体系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它是现行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工的户籍所在地,是农民工政治参与权利的行使地。此外,它还是农民工的父母、子女生活的地方,与农民工本身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农民工来源地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信息服务,是在源头上解决劳动力转移的实际困难。流出地政府相对于农民工个体而言,占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在用工、培训信息的获取上比农民工个体依靠亲友提供信息有着显著的优势。政府出面牵线搭桥的用工契约也更规范化,更有利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此外,有组织成规模地进行劳务输出,有利于发挥团队优势,形成品牌效应,为劳务输出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县级政府也可自行举办技能培训活动,利用阅览室等公共设施倡导学习风气,或者向农民工提供培训学校信息,帮助农民工鉴别学校质量,降低农民工外出务工成本。把县纳入到信息服务体系当中,还可以有效解决 “信息如何传递”的问题。据北京西城职业介绍所负责人介绍,他们在网上了用人信息之后,基本上很少有农民工来浏览,这种现象在劳务市场的网上平台和各类面向农民工的网站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素质普遍不高,对信息化手段的利用能力较低,而提高农民工素质又是一项长期工程。所以将信息经过来源地(即县一级政府)进行一次加工,转化成农民工最为方便接收的形式,就极大地优化了信息传递的渠道,真正发挥出信息服务体系的优势。

2.以市场为依托

用信息化的手段解决农民工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指挥,否则必然带来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以市场为依托,归根结底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自我配置功能,大力发展优秀的民办职介机构,引导民办职介机构的规范发展。2006年,国家劳动保障部组织实施的“春风行动”,是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一个具体措施,全国各地响应中央“春风行动”号召,针对当地市场做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例如,山东省通过各类中介机构实现就业的农民工比重逐年提高,目前济南市约50%的农民工是通过正规渠道实现就业。许多农民工从早期的盲目外出中吸取教训,越来越重视外出求职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重视信息的收集分析,降低流动的成本和风险。与此同时,通过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显示,“委托亲友”和“去职业中介”是他们找工作的主要方式,二者分别占到了 40% 和 36% ,与以往类似调查相比,寻求职业中介帮助的比重有较大增加。这表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依赖地缘亲缘关系的传统求职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目前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到政府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求职,已逐步成为他们的重要选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利用市场进行调节的强大的

生命力。

三、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长期制约和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其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个一体化的农民工信息服务体系可以逐步解决农民工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利用信息化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新尝试。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方法和原则,从而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继而解决“三农”问题开创一个新局面。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