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太极拳教学与体育健康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太极拳教学与体育健康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经过历代先辈们不断地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渐形成为融哲理、医理和拳理于一身,并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表演等多种功能的传统武术拳种。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在体育文化领域中独特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成就。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太极拳教学的任务或目标、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手段、考评的内容体系等,都要进行调整、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的变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太极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析问题

众所周知,太极拳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武林之绝学,也是我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太极拳的防身自卫、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及娱乐等多种功能,使太极拳运动有很大的空间。太极拳在社会体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体育教学只突出对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太极拳是自成体系的拳种,太极拳的教学,不仅应使学生学会拳技,还应相应使学生的相关文化、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发展。太极拳不仅可以防身自卫、强身健体,还可以丰富人们的养生保健知识,提高生活能力。由此可见,过去的太极拳教学有许多缺憾和不足,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条件和客观需要出发,没有发挥太极拳的多元化功能,使太极拳教学越来越脱离学生的需要,人们对太极拳的兴趣在逐渐下降。太极拳教学要改革,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使太极拳教学围绕着学员的发展需要,结合现在习练者的特点进行改革。

1.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应使学生对太极拳有系统、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由于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电讯、传媒事业的发达,互联网上知识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使人在工作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成为可能和现实。另外,现在的学员知识面较广,独立意识增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厌烦呆板、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满足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希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因此,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传授形式,在力求突出太极拳教学重点的同时,又要尽量使内容综合而全面,即以点带面,向学员介绍太极拳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体系及了解各式太极拳的历史、拳理、功法、推手、器械,拓宽学员的视野,使学生对太极拳有完整的认识。其次,现在大部分学员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正逐渐下降,应重视对他们进行系统、规范的太极拳技术教学与训练,为他们实现终生习练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太极拳教学应从介绍太极拳拳理开始人手,逐步展开学习技法体系的内容,教学任务就在其中完成。

要学拳架,先明拳理。在普通学校体育课以及民间武馆、学院的太极拳教学内容中,传授太极拳理的课时一般不多,拳理的讲解常在教学中被忽略,结果是太极拳没有太极“味”,只不过是放慢了的长拳,学生学拳只能是“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学习太极拳也是如此。

在太极拳教学中,始终要让学生进入太极状态。传统的太极拳教学是按套路的技术动作顺序而进行的,其教学任务只是让学员学会套路,结果是学生囫囵吞枣地只明其形而不明其意,从根本上降低了学员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绝大多数学生在太极拳学习结束后,所学的套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由于教学没有突出太极拳技术的系统性、整体性、神形兼备的特点,因此不利于学生对太极拳技术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的太极拳技能特点的形成。

改革后的太极拳教学应从太极拳运动的技术分类出发,进行教学活动,使学员对太极拳技法体系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并通过不同单个技法的练习,使学员更容易形成太极拳技能。

以太极拳的技法体系中拳理的基本知识为例,其中功架包括手型、身型、步型,技法包括手法、眼法、步法、身法等。围绕着太极拳的四正、四隅动作展开,太极拳的任何一个招式都是这些基本要求的再现,再根据太极拳的授课内容、时间及场地、器材情况、学员的身心素质特点,以常见、实用的太极拳基本推手、太极拳基本功法、24式简化太极拳或42式竞赛太极拳为选择。

学员以太极拳拳理作为学习太极拳的切入点,配合学习太极拳套路或散手,实现教学任务与目标,这种教学教给了学员学习太极拳的方法、手段,实现了太极拳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3.充分发挥太极拳的防身自卫功能,具体落实在提高学生的攻防意识和专项身体素质水平上。

太极拳动作攻防含义明确,并具备动作安全、场地与器材要求低等特点。其推手技术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意、气、力与外部动作相合,使身体内外、上下、左右周身一致,在推手中做到防中有攻、攻中有防、攻防兼备、首尾呼应。由于受学员的武术基础、身体素质及场地、器材、授课时间的限制,攻防技术的实战练习有时会较少,教师主要通过想像和两人非接触性的攻防动作来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太极拳攻防意识,这就难免会使学生感到学太极拳就是花拳绣腿。若再忽视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太极拳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将大打折扣,太极拳课将会失去更多的学员。通过实践总结,太极拳教学对学员的专项素质的提高,如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与对劲力的感受与学员对太极拳的理解大致是成正比的。学员的太极拳攻防技击能力的增强,具体落实到专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提高与对拳理的理解上面,使学员的太极拳学习提高有了目标、方向,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使学员对学习太极拳过程和期望达到的目标有了客观的认识,使太极拳运动能继续吸引更多的学员参加学习,并从中受益。

4.结合太极拳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健身养生特点,有目的性地在太极拳教学中增强学员养生保健意识与知识。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对太极拳的发展影响极大,使太极拳与传统养生理论、方法相互融合、互补。太极拳有“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兼修”、“形神结合”等养生特点,讲究动与静、内与外,练与养,形与神的统一。要根据学员学拳过程中的特点施教。如青少年学员,绝大多数是在父母、亲朋、教师的呵护关爱下生活与学习,经历大多一帆风顺,因此保健常识少,增强体质的能力差。教学实践的结果证明,当学员对太极拳技术规律有了一定的掌握后,再配合介绍传统保健功法,将学员的太极拳学习定位在练习和实用相结合,掌握太极拳技术与提高学员生活能力相联系,教学效果更佳。向学生传授保健养生知识是非常必要、非常实用的,如精神、情志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四季与穿衣、饮食的关系;四季与运动时间、运动量的关系及保健穴位按摩等,可对学员的衣、食、住、行的科学合理安排起到指导作用,使太极拳教学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5.太极拳考试的评价体系的变革

太极拳对人的身与心两方面提高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必须转变过去太极拳考试的重点放在让学员记套路的模式上,使太极拳考试不仅可衡量学员掌握功架的程度,还应该与对学员的身心素质发展结果的了解密切联系在一块,保证太极拳教学为素质教育的改革体现该项目巨大且独特的价值。

二、结论

对太极拳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推广普及太极拳的需要。它能充分体现体育健康的科学理念,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现结合当今社会特点,建议:

1.太极拳是自成体系的拳种,因此在教学中要全方位介绍太极拳,提高学员对太极拳的认知水平。

2.太极拳的训练形式与内容颇多,根据不同学员的群体,教学内容可作出相应调整,如功法、推手、太极操、太极拳、太极器械等。

3.太极拳考评应该本着体现太极拳真实水平的原则,要重点突出太极拳外在的功架能否真实体现内在含义,这才能够保证太极拳教学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

4.太极拳教学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责任以太极拳为途径,让学员在实践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提高学员的综合整体素质相结合。

5.要多举办不同层次的太极拳比赛,按不同水平、不同的年龄段、专业与业余分开比赛等手段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得到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