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大陆思考海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大陆思考海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香港的特别之处在于,一方面生动地展现了近代以来中两文化与政治之间的较量对峙,另一方而也湿现着中國文化与两方文化的不同特质。香港是打开中同现代性问题的钥匙,也成为中國理解两方的重要参考和课题。

今年,香港回归15周年,两岸四地所有中國人以及全球华人都会引发大量思考

香港的主流叙事要么从西方的思路看香港,要么从香港本地角度看香港,或着以香港的姿态看中國内地,很少以中國全局角度看待香港。即使有,也常常从历史上中國,而非从当下尤其未来中國的角度阅读香港。

中國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期,中國企业与个人需要面临大量的关于中西古今的思索,大量的模式与信息,如冯友兰所言“亘古亘今”,迫使中國企业与个人需要快速消化,并形成可操作的观念与做法。香港正好成为这思考的参照。

中國VS帝國主义

殖民地,不仅意味着领土的割占,也意味着由此造成的心灵的割占,而心灵割占导致自我认同的变化逐渐把领土的割占当然化了。

香港,文化与政治,交织一起,折射了香港百年的悲欢离合。

迈因纳斯曾把港英的政治制度看作是“早期帝國政治的活化石”,因为港英的政治制度从1840年以来经历了一百多年几乎保持不变。

这种政体的设计反映了大英帝國治理殖民地的政治“艺术”。大致上说,英國在香港的体制受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英國本土的政治经验,代议制度为殖民统治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第二,大英第一帝國的经验,也就是北美殖民的经验,依附总督给当地精英参政机会;第三,大英帝國统治印度的殖民经验,维持当地特有的社会建制。站在中國整体的角度观察香港,不是把其看作是中國的区域问题,或局部问题,这恰恰是人们忽略香港价值的简化思考。

应该把香港看成是中國现代性的重要切口和课题,把其看作是打开中國现代问题的钥匙。一方面,香港展现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锋的特殊场域,另一方面,暗示了中國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征、表现、逻辑。

不可回避观念

中西文化的差异,明末传教士东来之后已经被中國人所意识到,但对于中國传统文化进行反省,却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事功紧迫于心性,这种反省来自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的危机,所以,当时的中國政府才会主动引进西学。

今日之香港,早已见证了西学东渐的人间百态。观察香港的角度很多,经济,政治,法律,世风人情,民國史,國际政治,文娱,儒家,教育等等,这些关键词经历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编制,次序也随之重新排列组合。有两种狂妄表现:排斥理性,或只承认理性(帕斯卡尔)。

如果我们把香港回归的15周年扩大,不只看这15年的光影变幻,以更加宽泛的20世纪作为思考的背景,当然,不必要遥远的望到宋明时期,来看待变动中的香港。民族主义、帝國主义、社会主义都曾经作为切口香港历史的观念切口。然而,以何种符号、何种动机、伺种观念切开香港的问题与历史,体现了思考主体的洞察力。

相对的经验,检验相对的标准,旧有的思路,不足以满足现代人,当下,全球化的多元思考,所以,以观念史的侧面进入香港的历史是不得不做的省察。返身以诚,天地万物皆备于我,欧洲、美國、日本等现当代最新的现代性观念,都可以成为凭借分析香港进入中國问题的普遍性观察,或政治学,或心理学,或人类学,或社会学等等,让西学成为鼓舞中國人思考的动力。大江尽头,大海之南

黄河,长江,香江,体现不同的人文气质,属于岭南的气质,属于南國的气质,属于未来希冀的气质,如李永平《大河尽头》的表达。大河的尽头,海,也是大河的源头。旧的时代流逝,就是新的时代的创生。新与旧的更迭,香港,香江,是个重要的时代表征。

黄河文明过后,有长江,有湖南学风,有江浙省察,那么属于岭南的文化呢,是不是可以给中國文化的当代表达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当然,港台、马来的华文世界已经让人看到了语言的新生命新活力新张力,语言、解构、性别、神话叙事、人类学、后殖民主义、符号、美学救赎等等,港台乃至宽泛的东南亚华文创作,给人在现世之外制造了更多思考的可能。

时世胜过棋局,香港,中國,东亚,都面临着经济危机和文化危机,或全球都面临危机。20世纪危机遗存一直持续,所以,现世考验各國各地的创造与想象力。

有人信百物都可以吃,但那弱者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不吃的人不可责怪吃的,因为神已收纳他们。——有人看这一日比那一日强,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样的,就让人人被他自己的信念所充实吧。(《新约?罗马书》)

一个人,一个区域,一个文明,为了铺设更加完美现世之路所追求的过程,必然面对冲突、误读与对立,但开放、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必然趋势。

香港,给中國人通往开放现代社会的希冀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