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在介绍古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村落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从保护要素、保护层次、街巷空间和古村环境整治等几个方面对龙溪古村的保护规划进行探析,认为古村的保护应与开发并重,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古村落;保护;尧头村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发掘历史文化特色,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是关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渭南市澄城县尧头村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为例,对在地方传统村落整治规划中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地方传统风貌等重要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与思考。

2尧头古村概况

2.1古村概况

尧头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东北距澄城县城约10公里,北有澄白公路从境内穿过,南邻澄合矿务局煤炭铁路专运线,西临洛河,整个村域面积为7平方公里。

尧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根据明朝县志记载,尧头“瓷砂始于唐”,明清时期手工造瓷业兴盛,又因依洛河,通白水和蒲城,成为当时的水运、陆运发到的陶瓷业商贸型村镇。此外,根据当地大姓的家谱谱得知,村落始建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是主要由白姓、李姓人家从山西洪桐迁来在此定居形成,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尧头村现辖16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村,800多户,人口约3700人。2013年被列入为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

2.2古村的形态特征

尧头村倚塬而建,村落的中心是东西向的老街,四周环绕着以白、李、宋、周、雷五族宗亲家族划分区域的制窑作坊、瓷窑遗址及居住建筑,洛河支流西河与后河交汇于此,形成“倚塬而居、二水夹流”的山水村落格局。

3尧头古村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古村落的空心化

近年来,村内人口转移到了新镇区内,古村落出现了空心化。村里除了留守的老人和小孩,村落的发展明显失去了活力。

3.2历史建筑得不到有效保护

由于资金缺乏,很多古建筑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一些重要的建筑,如白家祠堂、周家祠堂、(娘娘庙)、以及龙王庙等等大多破败不堪,年久失修,有的则是加速损坏,濒临倒塌的趋势。

3.3人居环境差、灾害隐患多

一是面临环境压力。由于当地煤矿产业的发展,对古村落的环境基由于很多房屋无人居住,长此以往建筑年久失修,很多建筑又为靠山窑,房屋破损数量众多,破损程度较为严重,底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如河水渗流、河床干涸。此外,由于巷道狭窄给排水设施布置困难,加上垃圾的侵袭和生活污水的自由排放,对村落环境造成局部污染。二是面临防灾压力,首先,由于古村落周围遍布矿井,村域的很多地方出现采空区。其次,建筑都是依塬而建,遇到雨水天气,容易出现塬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建筑也多为靠山窑,年代久远的,容易出现漏雨和倒塌的危险。最后,由于古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密度很高,道路狭窄,大型消防设施无法进入,村庄的防火能力弱。

4尧头村保护规划对策

4.1保护要素

规划保护的要素主要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两个方面考虑.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的物质环境,各类文物古迹以及与这些要素密切联系的自然基底环境,包括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特色构筑物、古遗迹、山体、水体 、田地、植被等要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包括了对居民社会生产生活、风土民俗、生活情趣、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反映的历史传统文化。

4.2保护的层次和重点

4.2.1保护的层次

本次规划对尧头古村整体保护采用的保护结构模式定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个等级。三个等级所划定的区域,由内至外保护强度递减,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1)核心保护范围――是尧头古村内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较为完整、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地区,是历史遗存中最能反映古村落形态特征、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村落风貌的区域。

(2)建设控制地带――为了确保尧头古村历史风貌的完整性,把核心保护范围未划入核心保护范围的其他各类对象及周边相关用地划为建设控制地带,是为了保护古村的完整性和风貌协调性所必须控制的周围地段。

(3)环境协调区――环境协调区为本次规划的保护范围,其面积为尧头村行政界域面积。

4.4.2保护的重点

保护的重点为: “一区、一街”。

一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尧头窑遗址的集中区,主要内容为以清代为主的窑洞遗址群、瓷瓦坡遗址、馒头窑作坊以及周家祠堂、雷家祠堂和古民居。总面积为12.26公顷。

一街:尧头老街道及整个街区,主要内容为尧头老街上10余座清代建筑,李、白、宋家三家祠堂以及古民居和下沉式窑洞民居。总面积为6.06公顷。

4.3总体层面上的保护

4.3.1注重保护古村落的“依塬而居、二水夹流”山水格局。

规划将重点保护黄土台塬自然生态环境,着力整治和修缮倚塬而建的窑洞民居群,严格控制台塬地上的窑洞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及院落排布的形式,同时在村域的空间上,按照环境保护有关规定严格保护好洛水和西河两大水系的水质和水量,确保“二水夹流”的景观不会消失。

4.3.2延续“新旧分离”的空间布局。

根据城镇现状的布局形态和镇总体规划的用地安排,古村落保留区(西部的陶趣风情组团)与新镇区(东部的城镇综合组团)分开发展,本次保护规划主要针对古村落区古民居和遗址以及人口的集中范围作为村落重点的保护区域。

4.3.3强古村落区内部的吸引力,注重保护空间活力。

本次规划应注意改善古村落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服务设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古村落区的吸引力,促进原住民的回迁,恢复历史街区的活力。

4.3.4地布局调整

居住用地保留与新增并举,但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居住用地。遗址区内的少量闲置民居建筑,建议村上对建筑进行收回并进行维护,用地性质相应调整为公建用地;由村委会及镇级以上相关部门负责保护修缮,同时给与原住民一定的补贴,遗址区内还在生产生活的居民,实行自愿的形式,对愿意留下居民给予相关建筑维护的指导,并尽最大可能提升其居住条件;对愿意搬出的居民,要进行妥善安排,维护居民的权益。

4.3.5保护与发展并重

首先,在对尧头古村的外观特征和内部布局不做根本性变动的情况下,保持村容整体风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设施改造入手,进行综合治理,以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其次,可以通过适当发展旅游,科学测算环境容量,合理安排旅客在村内重要旅游景点进行休闲观光,通过发展旅游,对本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回迁,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再通过提取一定的资金再投入的村内的保护事业中,实现古村落保护发展的良性循环路径。

5结语

通过对关中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可以提高广大村民自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地方传统风貌的积极性。古村的保护应该建立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和相关的保护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并延续其空间格局和历史文化风貌。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组.澄城县尧头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作者简介:

1.厉媛媛(1980-)女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级工程师,硕士。

2. 文雯(1985―)女,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级工程师,硕士。

3. 崔大鹏(1977-)男,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级工程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