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塞腰鼓》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诵读中体会本文磅礴的气势
3.体会排比、比喻等修辞对表达文章主题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导入
展示两幅图画(一幅辽阔草原、生机盎然,一幅黄土高坡、不毛之地)
如果以“生命”为主题来看这两幅图,大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一个可以给人草肥马壮的感觉,另一个呢,则是人迹罕至、………………
如果我说第一幅图能带给大家一种勃勃生机,策马狂奔、牛羊成群呼之欲出的话,相信大家一定不会有异议。但是第二幅图呢?这样贫瘠、干涸的土地能够孕育出生命吗,能够孕育出什么样的生命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安塞腰鼓,走近这个刀砍斧凿般的黄土地上特有的生命形式。
整体感知
这时,有同学可能会疑惑了:腰鼓嘛,谁没有见过呢?我们家楼下、广场上、公园里不是经常见到那些大妈们在敲打嘛,这有什么好稀奇的?
的确,腰鼓,我们见过;但是安塞腰鼓,那就未必了。接下来我们给大家播放一则视频资料,让大家来直观的感受一下安塞腰鼓。
(播放《黄土地》中安塞腰鼓的场面)
好了,这段关于安塞腰鼓的视频资料呢,我节选自电影《黄土地》(得奖情况),和楼下大妈打的腰鼓不一样吧,好,有同学有话要说了,我当然也是想让你说说,但是我有个要求:
请同学们以“……的安塞腰鼓”的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安塞腰鼓。
(学生自由发挥)
老师总结:这是我们看到的安塞腰鼓,大家竭尽所能的用自己能想到的语言来描述安塞腰鼓,而我也看到有同学仍然有种未能尽述安塞腰鼓风姿的遗憾。
我们接下来来看看刘成章能否弥补这种遗憾,或者说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翻开书,看课文、听朗诵)提示:边听边把自己认为写的精彩的地方勾画出来。
这次看完、听完,明显有同学较上次更激动了,如果说上次看完视频是有话要说,这一次是不吐不快了。这一次同样是和上次一样的要求:
请同学们再以“……的安塞腰鼓”的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你读出的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语言来描述)
问题研究
引导学生体会两次描述的不同之处,第一次我们的描述也算准确,但是准确之中又缺乏了感染力与安塞腰鼓本身的魅力,而第二次呢让我们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这是为什么呢?
仅仅是因为我们不是作家吗?
当然不是,我们最缺乏的是对于安塞腰鼓的了解,老师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安塞腰鼓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地域因素
安塞腰鼓渊源流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各部落的男性,常用一中空之树杆包以羊皮,携于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后来,又用于报警和作战。到春秋战国时达到鼎盛,且以秦国为最。安塞腰鼓的形式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以后各代多用刁:边塞守卫,击之以报警号令和助战。到了宋代,多用于边关。
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从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但在击鼓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着某些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
我们看不到不了解的,刘成章大概看到了,才能将安塞腰鼓的气吞山河的魅力用文字表现出来。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了安塞腰鼓这种壮美?
击鼓后生美
( 蓄势待发之美、击鼓之美)
舞蹈场面美
鼓声美 舞姿美
(引导学生大声读出这些部分)
提示学生:这些语言文字能如此生动形象的再现这样一场气势恢弘的场面,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让我们有亲身经历的感受,甚至比亲身经历还要来得深刻,我们不妨从写作的角度来分析,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点。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任意在文中找写得精彩的地方,先大声朗读一遍,再评说一下它好在哪里。(提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 )
明确排比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句内排比 句子之间的排比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总结: 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语句恣肆,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的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本文旨在表现黄土地上原始生命的奔腾,而形式上,本文大量采用排比、短句、反复,一直保持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就犹如那铺天盖地而来的鼓声一般。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拓展练习
这是大家现在比较熟悉的黄土地了,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来描绘你心中的黄土地。
推荐欣赏
《琵琶行》(白居易)去品品琵琶女的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的琴声,去聆听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心声。
《黄土地》影片以故事为外壳,实现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北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
(作者单位: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