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掀开古代诗歌形象的盖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掀开古代诗歌形象的盖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诗歌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群星璀璨,作品繁多,古代诗歌可以说是我们的精神母乳。

考生在按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更应该品出古代诗歌艺术的韵味,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真正达到学习古代诗歌的目的。

形象的魅力在古代诗歌中是不可忽视的,考生在吟诵诗歌时,要细心地去捕捉诗歌美的形象,领略古代诗歌那别有洞天的美丽。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也有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杜甫的《登高》描绘的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白居易的《琵琶行》则刻画了琵琶女的形象。

在品读古代诗歌时,考生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把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利于考生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请简要赏析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则指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此身谁料”说明词人没有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翼,落到地上,在痛苦中。

这首词确实蕴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更多的历史内容,所以,他的忧国之泪中饱含着对祖国炽热的感情。

考生在鉴赏人物形象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感知形象;第二步,分析形象特点;第三步,体会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首词描写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自然界中的山水草木、鸟兽虫鱼、雨雪风霜、日月星辰等,一旦被写进古代诗歌的意境之中,就渗透着诗人的主观色彩,包含着诗人的情绪,即“一切景语皆情语”了。

鉴赏景物形象包括鉴赏单个的景物(单个意象)和多个景物构成的意境。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请简要赏析小松形象之美。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却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

参考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不被统治者发现、重视,但具有强大生命力,终成栋梁之材的“小松”形象。“自小刺头深草里”说明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的野草都比它高,以至于被淹没在“深草里”。它虽小却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现在的小松,后一个指小松长成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时人”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因为它已成栋梁之材。诗人借塑造小松形象,贬斥统治者不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现象,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中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让人心底春光骀荡。诗人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诗人善于选择最具有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光。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活动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诗中也勾勒了静态景物。春天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本诗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前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露出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汀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责任编校 曾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