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师,能对我降低一点要求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师,能对我降低一点要求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政治教学应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不断尝试的勇气,对学生不要急于求成。

关键词:政治教学;失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我担任高三(3)班的政治教学。那天早上的第三节课,我在课前两分钟就进入了教室。上课铃声一响我就针对一个问题提问李柏(因为昨天的作业他这道题目做错了),果不其然,他还是没有回答出来,我用责备的眼神看着他,他低下了头……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我走出了教室。刚要踏进办公室,背后传来一声“宋老师”。我回头一看,是李柏:“噢,是你啊,认错来了?”“不,老师,我想跟你说句话。”我有点上火,心想:还说不,明知课后作业做错了题,不及时纠错,对自己要求真是太低。“想说什么?说吧。”我说。“你能不能对降低一点要求,就一点点。”他回答。我迅速回答:“你要参加的是高考,高考要求对你能降低吗?我这是对你负责,真是为你着急。”他若有所思地愣在那里。我说:“没有什么事就回教室吧,记住‘面向高考,加把劲,在政治这种你的薄弱学科上不能降低要求’。”从此以后,他对政治的学习上比以前努力了许多,但只是成绩提高不明显。

高考终于结束了。我想:李柏高考政治成绩一定不会太差。但事与愿违,有学生告诉我,李柏政治等级是“C”,他可能只能上三本了。

得知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我想不通:原来跟他政治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达到了“B”级,他后来在政治上是下工夫的啊,怎么高考比想象的差多了呢?

暑假过去了,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高一教学。每次在高一学生学习政治有所懈怠的时候我一直把李柏的这一事例作为反面案例,希望学生对自己的政治学习从高一就提高要求,否则到了高三恐怕再努力也赶不上的。但每次跟他们讲到李柏的这一事例,这句话就会在我脑海里盘旋:“老师,你能不能对我降低一点要求,就一点点。”

有一天晚上,我问我六岁的儿子:“5加4加17加8等于几?”儿子在白纸上划弄了很久,但最后还是给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儿子说:“这道题太难了”。我说:“做不出就说题难,你能不能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就是太难了嘛,我只会做‘17加8等于几’。”儿子说。看着儿子满头大汗的样子,我说“要么真太难了”,儿子马上应和“是太难了,你先考我简单一点的,以后这道题我一定会做出来的。”我想了想“那好吧,我就降低一点要求吧”。说这句话的同时我又很自然地想起了:“老师,你能不能对我降低一点要求,就一点点。”这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在对李柏,对现在所教的高一部分学生的要求上存在着问题。

就这样,李柏政治学习的反面案例却成了我政治教学的一个反面案例。今天我从李柏的这件事上,悟到了这样一些道理:

一、不要让濒临饿死的梭鱼死去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梭鱼与小鱼放入同一个水池中,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梭鱼看到一群群小鱼在眼前游动,会猛地扑过去,企图捕食小鱼。“砰”地一声,梭鱼被莫名其妙地弹回来;再一次扑上去,再一次弹回来……经过多次的反复扑撞,梭鱼逐渐失去了再次尝试的勇气,以至于人们将玻璃拿开后,小鱼游到梭鱼的嘴边,梭鱼直至饿死,也不肯再去捕食小鱼。

“饿死的梭鱼实验”说明:当个体多次失败后,将会永远失去再战的勇气。我敢肯定李柏在要求我对他的政治学习上降低一点要求之前,他在我高考要求下的政治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如果我当时认清了这一点,对他降低要求,或许他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中会弥补差距;更重要的是他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然而我没有给“濒临饿死的梭鱼”以再尝试捕捉一次小鱼的机会与勇气。可以想象,他高三这一学年政治学习学得是多么痛苦。

二、“因材施教”,想说爱你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

李柏在政治学习中的一次次失败或许使他认识到了高考要求对他当时来说是过高了,他终于鼓起勇气对我说:“老师,你能不能对我降低一点要求,就一点点。”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当时我应该充分认识李柏在政治学习上的水平、实际情况,然后主动向他提出降低要求。但相反,我所谓的“高考对任何学生都一视同仁”的想法,让我偏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使我认识到:①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②对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③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④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三、明知要“循序渐进”,但实践中往往会“一蹴而就”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学习上,学生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难度太大,而是觉得学习目标离自己太远。确切地说,这些学生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高考是一个阶段性的终极目标,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征途进行分段,循序渐进地进行量的积累,最终实现质的飞跃。而我在对李柏事件的处理上却走向了反面——“一蹴而就”。李柏政治学习的目标是参加高考并在高考中获胜,当他向我提出降低对他政治学习的要求时,他正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征途上,还没有达到质的突破的水平;他本应该再用一年跑完的高考马拉松,我却在强制他马上跑完。结果那肯定是:疲惫不堪,被前面目标给吓倒了。如果我当时答应他的要求,并引导他把总目标以一学年为时间范围分成几个阶段性小目标,那么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因为每一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都会为他带来喜悦、成就感、信心,这些积极的情感都会激发他向下一个阶段性目标冲刺,最终冲向高考总目标。

在我政治教学的生涯中肯定会碰到各种问题,但只要我能立足学生实际,注重实事求是,潜心研究教学方法,自觉把握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定能一一解决这些问题,走向政治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张景浩.饿死的梭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