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中专学校普通话教学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中专学校普通话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少数民族语言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和民族的习惯性,与标准普通话之间无论在声母、韵母、声调还是在思维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迪庆是典型的方言区,方言特色明显,致使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语音方面发音不够标准、方言思维,表达不清楚,难度较大。但是只要针对问题,找准难点,加强训练就能够逐步掌握并得到提高。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语言文字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和信息传递的载体,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使之规范化、标准化尤其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普通话要求做出了相关规定,推广普通话,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全民族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培养普师类和导游专业为主的职业中专学校,相关职业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更多的人出于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思考,对普通话越来越重视,实践证明,语言流畅,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在当今社会中更具有竞争的实力,很多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招聘中,把这一点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普通话教学任重而道远。 笔者作为一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推广者,结合以前在职业中专学校教学实际,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采用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谈一些粗浅认识。

1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语言环境问题

迪庆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州人口共有37万,少数民族人口295416人,占了总人口的 88.15% ,中专学校的生源来自州内各个乡镇,许多学生在日常交往中,习惯用家乡话,民族语来交流。由于汉语和藏、彝、傈等少数民族语分属不同语系,语音、语法和词汇有较大差别,所以即使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普通话训练,平常也很难说标准的普通话,加之教学条件不完善,师资水平有限,大部分教师授课时往往用不够标准的普通话,或直接不用普通话,而用方言,这样的语言环境加大了普通话的教学难度。

1.2学习态度问题

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普通话的认识不够深入,对学习普通话感到无所谓,更谈不上兴趣,由于学校部分班级课时设置不合理,有些专业一个星期只有一到二节课,学生在每周一课时的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经过一星期后,基本上又全还给了老师。加之一些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缺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这门课变得枯燥乏味,而一些学生在小学时由于语文基础没有打好,识字量低,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久而久之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畏惧,甚至认为这门课程对自身发展没多大的用处,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3心理障碍问题

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与改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胆小,羞怯,平常习惯于用民族语言交流,甚至部分学生只会讲民族话,这些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害怕自己生硬、别扭的发音出丑,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得学习进步缓慢,学习效果不明显,如果教师不能给予这些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一段时间后,部分学生逐渐会产生厌学心理。

1.4思维习惯问题

中专学校普通话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重“读”“写”,轻“听”“说”,导致学生普遍听说能力不强,远远不能适应社会所需的语文能力要求,在此种培养条件下能较准确流畅表达自己思想观点意愿的学生并不多。迪庆是一个以藏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95%是少数民族。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他们都习惯用民族语言和方言交流,即使用普通话交流,也习惯先用方言思维,再用普通话表达。例如:普通话教学中“话题说话”这一部分,需要在规定的时间,用大量的词汇组成语句,完成一个完整的话题。大部分学生在练习时方音明显,表达混乱,特别是一些多音字的词语,例如:“角色、创伤、兴奋、似的、纤维、关卡”等等,习惯用方言思维,方言表达,很难纠正。还有比如翘舌音的字“生、初、瘦、束、撑”等等,在读单字和词语时发音基本都能到位,但是在话题说话中,按方言习惯发音,常常把翘舌音的字读作平舌音。另外由于受名族语言的影响,大部分藏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正确读出上声(214)的调值,常常将上声和阳平混淆起来;而纳西族、傈僳族和彝族的学生韵母a,o,ü,ai,ei,uo,iou,,ing,iong,等的发音几乎都不到位,这样致使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得不到质的提高。在我看来,用普通话思维不仅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要想讲好普通话,必须先学会普通话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对一个旅游发展城市的中专生来说更是如此。

2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2.1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

迪庆由于自然环境及社会历史等原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和社会发展至今相对落后,文化教育事业起步较晚,语言文字工作基础相对薄弱。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所固有的交际语大都是少数民族语言或者当地方言,这些正是阻碍普通话推广和教学的不利因素。为了不至于让学生在走出校门步入工作岗位后仍满口方言,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我们要将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乃至“城市语言”来推广,生活中要求学生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对话,大胆讲,时时讲,不怕讲错,不怕被人笑话,学校要从领导到一般教师,均以推广普通话为己任,教师以身作则,带动学生讲好普通话,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上课,宣传,交际,工作用语基本实现普通话,使普通话得到充分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将得到一定的提高。

2.2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态度

随着迪庆旅游业的日益发展,对职业中专生就业时普通话的表达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直接影响职业中专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甚至于就业的成败,职业中专生毕业后大多直接走向社会,要应付职业的、社会的选择,必须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老师要做到耐心指导,调节学生心理状态,放下心理包袱,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联系目前学生求职的实际情况,从社会人才需求角度,经常向学生宣传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从而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并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3教学中采用思维训练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⑴普通话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俗话说“会说话的人想着说,不会说话的人抢着说” 足见语言与思维的密不可分性。所谓“语言”即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及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发展的客观标志。思维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加强思维训练是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有效途径之一。思维决定语言,普通话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思维训练。

⑵普通话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

学会用普通话思维,改变方言思维习惯是说好普通话的关键,同时也不能忽视受方言语法的干扰而产生语言迟缓、语调生硬或是用普通话语音说方言词的现象。训练普通话思维能力可采取找对应词的方法,找出最典型的家乡话与普通话词语相对应的范例,通过情景模拟反复练习,逐渐缩短从普通话思维到表达的过程,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达到脱口而出的说话能力。具体方法为:

①找出差异,置换训练。 普通话思维训练不同于专门的思维训练课,必须要把思维训练置于口语表达训练之中,将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两者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运用"上。针对学生习惯用方言交流的现象,逐步把学生的方言积累转化成学习普通话的语言财富。每一种地域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也是比较复杂的。迪庆方言表达与普通话标准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音异实同。用不同的名称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发音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比如,普通话朗读训练《住的梦》里提到的“柿子”在迪庆叫“刺花”;普通话中的“去哪里”“晚饭吃了吗”迪庆方言说成“克哪点”“晚饭给有吃了”;普通话中的“瘦肉”“老师”迪庆方言是说“嗽肉”“老思”等等,由于这一特点的存在,在普通话教学中,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进行词汇的置换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所以,我循序渐进地对学生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和典型句式的置换训练,要求学生按地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罗列出本地区方言和普通话发音差异较大的单字,词语,短句;分类、归纳后做成表格形式,方便学生置换练习。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方言积累和教师的普通话教学中搭起桥梁和纽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思维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认识也更加深刻。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独特的世界观。这就说明,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进行的这种置换训练,还进行了普通话运用的思维训练。

②克服障碍,营造环境,模拟训练。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心理素质差,特别是人多的时候往往开不了口,基本的表现就是害羞、脸红、不敢正视老师和同学的目光、手和脚不知该放到什么位置、甚至呼吸急促,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自尊心强,自卑感重的心理,老师要利用各种先进教学设备,如电视、录像、录音等手段,将口语性强,有吸引力的一些演讲、辩论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观摩学习中增长见识,树立信心,大胆开流,老师不断给学生说话机会,首先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作简单的表达,然后离开座位走向讲台面向全班同学表达,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第三步进行模拟训练,教会学生掌握训练的要领:要想把自己的思维变成话语,首先就要用词语把思维分割开,接着再按句法规则把分割开的各个成分组织起来,使之变成可以叫人理解的链型词语。说出的话应该是跟大脑想的完全重合,没有完全重合就得不断更换词语或调整句子结构,直至重合为止。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比如导游专业,找出一个景点,做成图片,叫学生做现场模拟讲解;普师专业,找一篇文章或一些成语,做课堂十分钟的讲解等等,通过这种循序渐进地训练,一段时间后,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克服了口语交际中胆怯、自卑等心理障碍,做到能从容自然、得体地站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清楚、流畅、较为准确地用普通话表达。同时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绕口令比赛,讲笑话,讲故事,演小品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互听互评,对比纠正,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并鼓励学生从课堂开始说标准的普通话,然后能到校园说标准的普通话,最后能到社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使普通话教学规范化、标准化,对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于学生的求职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此只是针对迪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中专学校在这门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浅显的分析和建议,希望通过以上方法的尝试和训练,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有所增强,普通话表达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现代语言学理论》,1998年第一版,云南人民出版社,作者:骆小所

[2]《迪庆藏族自治州州情教育读本》,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年第一版

[3]《语文建设》1987年第六期,《培养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作者:范可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