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介绍了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本概况,并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原则以及详细的实施方案,该研究有利于增加整个森林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同时,也有利于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森林公园概况

1.1 地理位置

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有“江西东大门”之称的资溪县南部株溪采育林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4′58″—117°00′35″,北纬27°28′42″—27°32′35″56。东南与黎川县毗邻,西南与南城县接壤,北与乌石镇相接,规划总面积3397.82公顷。

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属武夷山脉中段支脉,以雄、奇、秀、美的武夷山脉为骨架,以变化多样的森林与溪流景观为主体,再加之乡风民俗等人文景观的点缀,形成了动静景观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独特风貌,是我国武夷山区罕见的、特色突出的山、水、林、人文景观元素组合区。

1.2 地质地貌

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部武夷隆起带中段,东南临近太平洋板块,受晚中生代时期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作用明显。区域范围内地层主要是大片的燕山期花岗岩层,局部有加里东期花岗岩,组成花岗岩的矿物有钾长石、石英、云母及少量磁铁矿。

森林公园属于中低山地貌区,山地多,丘陵平原少,其地形特点为四面环山,中部隆起,在北部、东南、西南分别形成天然峡谷;境内海拔高程一般在300-800米之间,最高峰葫芦嵊海拔1100.3米。总体地貌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中部除隆起山地外尚有部分小盆地。

1.3 气候状况

森林公园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季较长,夏季一般为137天,冬季一般为122天。春秋季较短,一般都是53天。

年气温变化和无霜期:根据资溪县气象局多年资料,区内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7月平均气温27℃。无霜期260天。

光照条件:年平均辐射量为100.697千卡/平方厘米。由于受山脉的阻挡,日照较平原地区短。全年平均日照为1596.7小时,全年平均日照率为36%。

湿度状况:年平均相对湿度83%,一般5月湿度最大,1月湿度最小。

降水情况:公园年内平均降水量为1921mm,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7%,为丰水期,雨季开始一般在4月9日左右,在7月6日左右结束。11月至次年元月为枯水期,多年月平均降水量63.6毫米。其它月份为平水期。由于地处武夷山中段西麓,地形对降水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且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年降雪期为6天,平均积雪厚度为6厘米。

1.4 土壤类型

区域成母质主要是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主要岩性有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混合岩、斜长花岗岩等。

土壤主要包括2个土类,3个亚类。受成土母质、地势等因素影响,土壤呈垂直分布规律。海拔500米以下主要分布为红壤土类的红壤亚类,海拔500-800米之间主要分布为红壤土类的山地黄红壤亚类,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为山地黄壤土类山地黄壤亚类。

1.5 水文状况

森林公园内水文条件良好,为开展森林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水文条件。株溪河是清凉山森林公园内的主要河流,自北向南流入南城县的洪门水库,经洪门水库汇入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抚河。此外,公园内还有2座水库。一是为株溪水电站而建的王石坑水库,水体面积约5040平方米,蓄水量约86000立方米。二是为佳明水电站而建的茶坑水库,面积约9760平方米,蓄水量约145000立方米。

1.6 生物资源

(1)植物资源

公园所在区域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的长期孕育下,森林植被繁茂,植物区系丰富。《中国植被区划》将其划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江西森林》又将其划为武夷山西麓多雨栲、楠林、松杉林亚区。公园范围内植物种类繁多,具有较多南北植物交汇过渡的色彩,构成了较为丰富的植物区系。且森林植被类型丰富,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同时还分布有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竹林以及灌丛等几个基本类型。有种子植物163科767属1666种,木本植物828种分属90科328属。常绿针叶乔木优势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主要有壳斗科的青冈属、栎属、栲属和石栎属,樟科的润楠属、香樟属,冬青科的冬青属,杜英科的杜英属,山茶科的木荷属等。落叶阔叶乔木树种主要有壳斗科的栎属,榆科的榆属和朴树属,桑科的构树属,木兰科的木兰属,椴树科的椴树属,柿科的柿树属,槭树科的槭属,以及蔷薇科的李属。灌木常见主要树种有樟科的山胡椒属,杜鹃花科的杜鹃花属,豆科的胡枝子属,野茉莉科的野茉莉属,紫金牛科的紫金牛属,山矾科的山矾属,马鞭草科的紫珠属,蔷薇科的石楠属、蔷薇属、悬钩子属,卫茅科的卫茅属,鼠李科的鼠李属,忍冬科的荚迷属和忍冬属,山茶科中的柃木属,大戟科的野桐属和算盘子属,以及桑科的榕属等。木质藤本植物极为丰富,主要代表植物有葡萄科的各属,猕猴桃科的各属和木通科的各属,木兰科的南五味子属,豆科的羊蹄甲属和鸡血藤属,桑科的薜荔,清风藤科的清风藤属,夹竹桃科的络石属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十字花科、唇形科、百合科、蓼科、毛茛科、豆科、堇菜科、玄参科、野牡丹科以及伞形花科植物等。

(2)动物资源

公园野生脊椎动物相当丰富。经调查,现有27目91科387种,占江西省陆生脊椎动物634种的61.0%。其中哺乳类6目22科64种,占江西省哺乳动物105种的60.9%。鸟类17目49科245种,占江西省鸟类420种的58.3%;爬行类2目12科49种,占江西爬行类79种的62.0%;两栖类2目8科29种,占江西省两栖类38种的76.3%。

2、规划原则

植物景观规划要根据地貌形态、地貌部位、土地资源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及其功能性需要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绿化区域。根据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具体资源条件,特按其功能性需求做出相应的植物景观规划。

森林植物景观规划的主要原则包括:

(1)对公园内现有天然森林植物资源及公园附近且立地条件与公园相似的现有次生天然林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仿照天然林的结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造林树种结构及其比例模式,引入群落结构的主要建群树种,为加快恢复地带性森林群落创造条件。

(2)设计重构的森林景观力求与公园总体规划及景区景点建设需要相协调,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供游客观赏。

(3)选用和种植材料,以本地的乡土树种为主,并根据公园建设需要,尽量引进观赏性树种,以丰富森林景观特色。

(4)在遵循森林群落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在选择改造树种时,做到慢生与速生相结合、阴性与阳性相匹配、上层与下层相配套,使重新构筑的林分能较快地显示出绿化效果,使今后的林相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特色。

(5)设计改造的技术措施要尽量有利于保护现有的阔叶乔、灌、藤本植物资源,同时要有利于引入的新栽树苗的成活与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