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品教师的心理素质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品教师的心理素质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把“为了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作为核心目标,要求思品教师不仅自身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而且要成为学生身心健康的保健者。但中学思品教师的心理现状不容乐观:心理冲突明显,情绪不稳定,心理意识淡薄,缺乏完整统一的心理品质,心理失调等。通过社会及教育管理部门优化教育环境、学校增强教师职业安全感和心理管理、思品教师加强自我认知和自身心理建设等途径,提高、优化思品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促进学生心身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思品教师;心理素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教育的重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知识第一位,发展到能力很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003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初中思想政治课改名为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的定位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把原来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把道德规则、法律意识和爱国情操有机地落实到心理层面,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情感倾向。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所体现的新理念、新特征,汲取了素质教育理论、现代德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华,是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发展的必然产物,新课程一系列理念的创新,其核心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对初中思品教师心理健康的要求

1.初中思品教师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教学工作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其付出的精力和体力是巨大的。因此,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境,健康的身体是其他素质的载体,是胜任高强度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健康人的必备条件,是思品教师素质的基础,也是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的前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心理教育落后现状的要求。其实,思品教师的情感、意志、个性特点、认知水平等,都时刻影响着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己心理素质的训练,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

2、初中思品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

(1)学生心理现状的需要。我国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增多,生活节奏加快,多种信息大量流入,竞争激烈;有的家长、教师教育思想僵化、方法粗暴,我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学习适应障碍、自我意识膨胀、逆反心理增强,还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压抑、焦虑、恐惧、孤独、人际交往障碍、早恋等心理问题,甚至有极个别中学生出现自杀、犯罪情形。面对中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从业务要求来说,思想政治课教师有义务扮演“心理治疗家”的角色;从知识结构来说,也有能力和优势扮演好这个角色。

(2)完成思品课任务的特殊要求。思品的新课标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① 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②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③ 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④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⑤ 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⑥ 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⑦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⑧ 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3)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担当好这一角色。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不正视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把许多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解决,从而造成许多悲剧。健康的心理是优良思想品德的基础,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形成优良的品德。加之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他们更需要关注和指导。因此,作为学生思想观念、人生指导的思品教师,必须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进行心理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塑造健康人格,形成优良品德。

三、中学思品教师的心理现状

思品课任教师缺乏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长期处于无法排解的紧张和矛盾之中,威胁着身心健康。

1、职业角色与心理角色转换不对称产生的心理冲突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变知识的传播者为政治思想的引导者,变独断的专行者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变教材的忠实执行者为视野的开拓者。而有些中学思品教师不能及时转换与之相对应的心理角色,导致内心产生冲突,工作缺乏热情,缺乏进取心、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

2、心理波动过大致使情绪不稳定

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高学历的人才观,使思品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些老师表现得比较抑郁、焦躁、精神不振、情绪不稳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

3、作为教学主体的心理意识淡薄

很多思品教师认为把课上好,学生考高分就行了,而忽视了自身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职能等的培养和塑造;有些教师心理急躁,急功近利,只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不考虑自身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专业能力等的提高。

4、缺乏完整统一的心理品质

教师职业特点、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决定了教师应具备一系列特定的心理品质,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格完整。教师所讲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崇高理想和良好行为习惯等,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起到了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但是,有些思品教师很难将讲的和自己的愿望、思想、目标、行为统一起来;极少数教师还发泄对国家、社会、学校不满的不负责的言论,这样就很难塑造思品教师完整统一的人格和心理品质。

5、过重的工作压力致使教师心理失调

压力,己成为现代教师的共同体验。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给教师带来苦恼,导致生理、心理问题以及行为失调,甚至产生焦虑、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因压力过度而产生焦虑感、不安全感、压力感和挫折感等心理危机,导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趋于恶化。

四、中学思品教师心理素质提升途径

提高、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增强教师魅力,协调师生关系,克服人格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社会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优化教育环境

1、社会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的大事来抓。重视政治教师的价值,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满意感。

2、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创设良好的社会

心理环境。把教师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避免高负荷、超强度的工作,给教师心理“松绑”、“减压”。

3、调整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教师能力、业绩、态度等的综合评价,在终结性评价时加强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兼重学业成绩、思维品质、个性发展及身体健康等多元评价。

4、减少名目繁多而实效不大的检查、评比制度。确立精练、高效的检查和评比制度,积极为教师教学工作做好后勤保障服务,为教师创造一个适宜、宽松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