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本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本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应用型的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基础好、技能强、素质高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人才已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针对那些直接与社会联系的高校,更应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设定相应的专业,根据学科打基础,根据就业设模块,形成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的本科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较高综合素质、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三本院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030-02

三本院校在我国的本科教育事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三本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显得迫在眉睫。本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做了简要分析。

一 人才培养类型的发展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不是人为定位的,而是与人才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现如今,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不再是培养精英人才,而是越来越注重培养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等教育的类型长期局限于研究型大学和各类专科院校,应用型院校缺乏,直接导致我国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

二 三本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理论分析

三本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格局中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三本院校应如何发挥自身的特色,赢得有利的地位,关键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三本院校要保持院校的自主性,回归教育本位的人才培养定位。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说:大学自身如果不能自主发展,就不能科学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也就难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把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来看待,由服务性理念向生产性理念转变,实现知识生产力的发展。

三 三本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选拔人才是筛选出好种子,从而让好种子生长得更好,这就是大学的真正任务。大学的当务之急是探索一套符合规律的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规格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分化,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方面的具体要求。三本院校应从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出发,重新规划人才培养的规格。

1.知识结构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专业方面的实践活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能胜任企业的管理工作,在开拓市场,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订和适用中,具有实战能力。具有用外语进行商务谈判和处理商务文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能力结构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走向世界,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将越来越复杂,受其影响的因素也将越来越多。这些变化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复杂性,因此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处理环境变化的能力,具有能在复杂环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驾驭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能力。这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现代企业对于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产品的设计,而且要进行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这就要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竞争,积极参与竞争。

3.素质培养

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要素,是时代对人才质量最主要的内涵要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整体活力和发展潜力将更多地依赖于国家整体的创新实力,依赖于国家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求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致力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是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需要。因而,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高等教育应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四 三本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三本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人才培养教育观念,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应在保持应用研究水平与特色的同时,大力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有科学研究的基础,又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潜力。实践教学包括校内的工程训练、科研项目训练和校外工程实习三方面。高校的实践教学应做好以下工作:(1)根据高校的特点和服务对象确定实践教学的侧重点。(2)加大并确保实践教学的投入,为其开展提供资源保证。(3)制订引导和激励教师与实验人员做好实践教学的政策措施。(4)提升课程设计水平,尤其是毕业设计,鼓励学生早期介入教师的科研项目。(5)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工科学生积累工程经验提供条件,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逐渐呈现出专业细化研究和

多学科交叉研究融合的趋势,这就对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体系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科学地调整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要体现教育的基础性、适应性、发展性,提供给学生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实现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建设更具综合性、基础性、发展性的专业发展基础课程体系分类,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更大的平台。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要整合师资、突出应用特色,提供给学生高质量的专业发展支持。在课程安排上除了必修公共课和一些基础课之外,充分尊重学生选择,但要提供科学和必要的指导。要继续加强学分制改革,充分发挥学分制在自主选择精神培养中的作用。

3.构建完善的服务学生体系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服务,开设好专业导论和学业发展指导课程,将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专业导论和学业发展指导课程是给学生引路的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传播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牢牢把握重点,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扎实基础。学校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师水平在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本课程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全面介绍课程的属性、重要性、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目标等。鼓励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与其他课程、学科知识进行交叉探索。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体现互动、以学生未来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在把握本学科前沿方面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