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立质量提升导向的监测评价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立质量提升导向的监测评价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外关系入手,在肯定学校内部监控作用的基础上,强调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作为质量外部监控实施主体的必要性,提出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宏观评价同时兼顾微观评价、终极性评价同时兼顾过程性评价、行政性评价同时兼顾专家的技术性专项评价等的新认识,并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对象、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构建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为基础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统一的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徐健(1969-),男,江苏海安人,江苏省海安教育局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科副科长,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的管理与教学研究。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质疑甚至非议,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的、首要的也是根本性的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的工作方针和“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的要求,作为县域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我们遵循质量管理的“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人员的能力”等三个条件,积极建立质量提升导向的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一、革新理念: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行政监控是以教育行政为主,引进第三方参与的技术性的质量监测与评价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分为学校内部和外部的监控和评价。就学校内部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来说,此种监控与评价属于组织内的质量自我提升与组织目标自我实现的措施。外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相对于学校来说,是组织外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但由于教育评价的专业性较强,组织外还缺乏相对专业和权威的教育评价机构,本应由外部监测与评价的教育评价仍然是由教育部门的相关机构来承担,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教育评价,未能切断二者间“胎联式”的血缘关系,往往会出现评价的“晕轮效应”。基于上述认识,必须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的内涵。

(一)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宏观评价同时兼顾微观评价。作为行政区域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对具体某所职业学校的质量评价,主要关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关注专业教学的实施是否按照课程计划的实施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以及该校的社会舆论评价,并就区域多所职业学校作出质量的质性判断后进行布局调整和制定相关应对政策。监控和评价指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设置的审批和专业课程计划的实施与教学视导;二是教学管理者(主要是职业学校校长)的任命和教师的调配;三是教学测试和师生测评。有时更多的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深入职业学校进行涉及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的监控。

(二)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是终极性评价同时兼顾过程性评价。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形成与提升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监测与评价主要是依托学校内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来实现的,所以职业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以过程评价监控为主,兼顾结果的终极性评价。但形成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基础的学校内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常因监控主体单一、监控视角片面、监控体系不周、监控方法缺少可操作性以及监控工作的倦怠等导致效果的降低。因此,作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外部评价,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是必要的。考虑到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形成的制约因素较多,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从主要因素入手,侧重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终极性评价同时兼顾过程性评价。

(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是行政性评价同时兼顾专家的技术性专项评价。职业教育主管部门是职业教育行政的载体,也是职业教育行政的执行主体。行政性的评价是以荣誉性承认为目的,通过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行政性评价结果的确认,建立奖励与惩罚机制,以此来激发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虽然行政性评价是信度较高的质量认证,但多为终极性的质性评价。此外,由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表现形式不只是知识性的学业成绩,还有可视的动作技能和物化的产品,更有经验性的能力体验和情绪化的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的信度还须建立在深度的、全方位的专项技术性评价上。因此,积极引入行业、企业和社会第三方(主要是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才能真正构建以教育行政为主、引进第三方参与的技术性的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二、评价体系:建立在以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为基础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统一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可用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是指标的确定。对于指标的确定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量:一是明确性(Specific),即评价指标是不是具体明确的。二是可测量性(Measurable),即评价指标是不是可以测量。三是可获得性(Attainable),即评价指标能否达到,其所需要的信息可否获得。四是关联性(Relevant),要求评价指标与工作紧密相关。五是时限性(Time-bounded),即评价指标有无明确的时间限制。其次是指标体系的建构逻辑。基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终极性评价同时兼顾过程性评价,评价体系应分为过程性评价指标和终极性评价指标。第三,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数量。指标设定的数量未必很多,往往是“关键的少数”,同时兼顾指标的指向,主要维度的指标都必须有所反映。第四,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与分值以评价等次来确定。

(二)评价方法:工具性承认与荣誉性承认相结合。职业教育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意识形态、职业教育者的思想或教育制度、措施等都属于教育事实。以变革教育事实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实践,都是与价值取向相对应的教育价值倾向性的选择,通过教育测量(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而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获得承认。监测与评价不可量化的,可采用荣誉性承认,尤其是要以职业学校做出的成绩以及对发展的贡献为特征。行政性的荣誉性承认实际上已成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重要形式和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评价对象:分类评价和整体综合相结合。行政区域内的职业学校因其所属部门和办学层次的不同,对象类型较多,又由于行政区域层级和范围的不同,职业学校的数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各级行政区域内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由区域内的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并对辖区内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分别进行评价,监测与评价数据应能反映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由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区域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整体分析和综合,力求较为全面、科学、完整地监测与评价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随着职业教育在县级层面的资源整合与布局调整,未来趋势是县域只有1~2所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应在地级市或者省级层面展开。

(四)结果运用:激励与惩罚相结合。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作为职业教育主管部门所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其行政性评价结果的运用应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把提高质量作为检验一个地区、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二是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把提高质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基本依据。围绕“基本标准”和“基本依据”,对职业学校资源配置、教职工的薪资待遇、职业教育管理者的任免等进行激励和适度的惩罚。

三、评价方案:质量提升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监测与评价的特征分析

(一)方案的架构设定

架构是指方案中涉及的诸多元素及元素间关系的呈现形式,表现为关系与要素两个方面。

1.关系的确定。根据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形成的过程及制约因素,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涉及的要素主要有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由于职业学校是办学的主体,也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形成载体,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其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实施的监测与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形成过程(包括教育资源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的监测与评价。二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形成结果的监测与评价。对前者的监测与评价,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基于职业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等管理活动过程和效果的确认。对后者的监控,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具体的监测手段和行政措施进行直接监测。监测手段如学生学业水平的统测与抽测,行政手段诸如专业设置的申报与审批、专业课程方案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备案审查、毕业证书的发放验证等。为此,我们设计了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考核两个方面的评价内容。

2.要素的选择。对于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监测与评价,依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筛选出主要元素,并作为检测与评价的监测点。本指标体系共有教学文件管理、教学环节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教学科研管理、教学场所管理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92个三级指标。对于职业学校教学结果的监测与评价,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出发,兼顾实现“就业与升学”的两个满足,同时从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就业导向”特质出发,重点监测就业,并梳理出二级监测点如专业思想、技能考工考级、校企对接等。本指标体系共有就业考核和升学考核2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中涉及就业考核的专业思想、考工考证、校企对接、专业能力竞赛等4个指标和指向开学考核的单科成绩、综合指标等2个指标,计6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再设立12个三级指标。

(二)运行机制的建立

1.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组织体系。建构三个层次三级监控组织。第一层次,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领导组。主要由行政区域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第二层次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实施机构。主要由行政区域的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科室(包括行政科室和职教教研科室)组织实施,其中行政科室侧重于组织,职教研究科室是指导。第三层次,基层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组织与执行机构。主要由行政区域的各职业学校具体实施,负责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反馈等工作。

2.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方法体系。对每个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时段原则上为一年,监测与评价方式以学校自查和县局考核相结合、工具性承认与荣誉性承认相结合、常态评估和实地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以获分多少确定学校最终获得的等级。

3.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动力机制。主要由利益动力和精神动力组成。其中,利益动力机制是根本,精神动力机制是主导。为确保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强调监测与评价结果的运用,尤其是要强调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建的引导和利益的分享。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结果,综合决定学校评估的等级,评估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整改”四个等级。优秀等级的学校授予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等学校的荣誉及奖品,学校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上浮两个百分点,在各类评优评先和组织安排的参观考察、进修培训中优先考虑。良好等级的学校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上浮一个百分点。对评估等级为“整改”的学校,一年内必须接受整改复评,整改复评不通过的学校负责人将被教育主管部门提醒谈话一次,连续三次评估仍为“整改”的学校负责人接受组织处理。各职业学校可以参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奖惩措施制定校内细则并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徐梦秋,欧阳峰.科学界的奖励系统与越轨行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

[2]徐健.制约职教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研究[J].职教通讯,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