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问题,问题,有问有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不要开展质疑环节的教学?答案是肯定的。好奇、爱问问题是小孩子的天性,但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出的结果令人深思: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举手提问的学生小学为13.8%,初中为5.7%,高中为2.9%。如果说小学生高出初中生、高中生的那几个百分点让小学教师还能聊以的话,那当我们面对着13.8%以外的那些学生时做何感想呢?我想我们更多的是应精心呵护小学生那份好奇的天赋,尽最大努力给孩子环境上的支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笔者认为让学生从小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质疑,质疑能力是探究性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给足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在人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应该在学生感知的不同阶段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机。
(1)课前质疑。把质疑作为预习环节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质疑。由于课前时间与空间上的充裕,可以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交给老师(这也可以是教师前期诊测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依纸条上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设计。实践表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学生不甚了解和感兴趣的内容恰恰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比较好办,按学生的思路展开讨论即可。②由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的质疑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浅显,通过仔细读文就能解决;有些问题比较散乱;有些问题则不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决的。这时,教师的梳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肯定的态度进行归纳和总结,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什么问题就行了。
(2)课中质疑。随着学生对课文内容感知程度的加深,尤其是当学生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比较浅显,难以涉及课文的重、难点时,教师在课中为学生提供的质疑机会就显得既重要又必要了。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质疑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时老师所做的更多的是提供一个质疑的环境,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步提高质疑能力。如果学生提不出(或提偏)问题没关系,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3)课后质疑。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总是从问号开始,以句号结束,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在画上句号的同时又能产生新的问号,甚至更多的问号,于是再进行探索与研究,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得以发展。下课前再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这既是对本节课目标达成的一个反思与检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高层次的质疑,开始新的探究活动。如:在教学完《司马光》一课后,有学生提出:司马光不砸缸不行?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少学生认为不能不砸缸,也有学生认为可以想其他的办法,只要能救出小伙伴就行。这时候再组织学生想象当时情景,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指导他们体会司马光的多谋善断。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质疑技巧
(1)培养质疑的习惯。可以通过具体的科学家、名人的事例,教育学生不要不懂装懂,让学生知道“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同时不要盲从任何人的结论(包括家长和老师),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与人交流。
(2)学生是学生的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我是怎样想到提这个问题”的交流活动,“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好在哪?”的评议活动,在交流评议中让问题意识强的学生带动弱的学生,提高学生提问的技巧,以求得整体提高。
(3)教师适时适度发挥主导作用。①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方法性总结。如:他提出了自己不懂的词语(句);他在对课题质疑;他在根据文中的问号质疑;他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质疑;他在比较中质疑;他在从结果的反方面质疑……②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质疑。如:在教学《好学的爸爸》一课时,老师扮做“爸爸”,让学生扮做“我”(或其他小朋友)向“爸爸”质疑。③在梳理学生的问题中提高质疑的技巧。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一致的,只是问法不同而已,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辨析,提高质疑能力;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虽不是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但对解决重、难点问题有帮助,教师应积极引导。
(4)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支持。如果说学生的质疑能力存在差异的话,这个差异在小学生进校门的第一天就已经存在了。这个差异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有生理方面的、有遗传方面的、有知识积累方面的、有习惯方面的,等等。这些因素的形成无疑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与家长在观念、行动上达成一致,以求形成教育的合力。加大宣传力度很重要,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也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参与评价这一环节,利用所设计的问卷调查,在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征得更多的家长在行动上的支持。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承德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