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MRI诊断小肠疾病与小肠钡灌肠的优越性的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MRI诊断小肠疾病与小肠钡灌肠的优越性的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8 - 48 - 02

【摘要】目的 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患者行小肠MRI检查,其中21例同期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所有25例小肠病变患者中14例经手术证实,另5例均结合临床病史作出诊断,并对MRI各种检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与结论 在显示肠腔狭窄、肠外压迹方面,MRI与小肠钡灌肠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肠壁肿块和增厚方面,MR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P>0.05和P>0.01)。 MRI各序列在显示肠壁及系膜改变方面弥补了小肠灌肠检查的不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放射技术;小肠病变

小肠各部互相重叠、盘曲,内窥镜难以到达,且患者常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所以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是一个难点。以往小肠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小肠钡剂检查和小肠钡灌肠检查,这种检查方法操作复杂并且患者有一定痛苦。MPI检查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消除疾病的诊断,本文分析了30例小肠疾病患者的资料,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30例疑有小肠疾病而行MRI检查的患者疾病资料,21例行同期小肠钡灌肠检查。其中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16~70岁,平均42岁,30例中,小肠肿瘤性病变12例(间质瘤2例,恶性间质瘤1例,淋巴瘤2例,小肠癌1例,转移瘤2例,小肠癌术后复发2例,结肠癌和卵巢癌术后粘连1例),小肠炎症性病变12例(节段性回肠炎4例、风湿性小血管炎所致的小肠炎2例,肠结核2例、非特异性小肠炎4例),小肠巨大溃疡1例,小肠血管性病变1例,最终诊断阴性患者4例。所有30例阳性患者中,17例经手术证实,1例血管性病变经DSA证实,另10例均综合各项临床资料(典型症状、体征、手术史和诊断性治疗等)作出诊断。

1.2 检查方法

1.2.1 MRI检查方法患者于检查前24小时进流质,必要时清洁灌肠。扫描前15~30分钟口服配制的混合液(1000毫升溶液由20%甘露醇250毫升、5%糖500毫升加250毫升水配成)1000~1500毫升。扫描前肌注山莨菪碱2毫升。采用Philips Gyroscan NT 1.5 T磁共振机,体线圈和呼吸门控,扫描时患者自由呼吸。扫描序列包括SE-T1WI,TSE-T2WI频谱预饱和翻转回复序列T1WI,SPIR-T2WI和3D最大强度投影,分别采用横断面集冠状面扫描。成像参数:视野380~435mm2,层厚10mm,间隔10mm。

1.2.2 小肠钡灌肠检查方法检查前禁食12~18小时,服用泻药清洁肠道。检查时经口腔插入专用小肠导管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水平,然后注入稀钡(17%~20%),总量1500~2000毫升,依次观察小肠各段,直至回盲部。

MRI与小肠钡灌肠检查对小肠病变的显示情况的比较,采用自身对照小样本小反应率校正t检验。MRI检查序列对小肠病变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采用自身对照X检验。

2 结 果

30例最终证实有小肠疾病的患者接受了MRI检查,共发现25处病变;16例同时接受了小肠钡灌肠检查,其中15例的病变得以显示。小肠病变的主要表现:肠壁肿块、肠腔狭窄、肠外压迹和肠壁增厚。

两项检查对以上4种表现的显示情况,见表1。

表116例患者MRI和小肠钡灌肠检查显示病变情况(例)

影像表现MRI小肠钡灌肠t值 P值

肠壁肿块 932.30P

肠腔狭窄12 110.40P>0.05

肠外压迹 73 1.52P

肠壁增厚142 6.00P

MRI与小肠钡灌肠检查比较,在显示肠腔狭窄、肠外压迹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而在显示肠壁肿块和增厚方面(图1),MRI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P

23例MRI检查阳性病例中,MRI各检查序列对病变的情况显示及比较结果,见表2。

表223例患者MRI各检查序列显示病变情况(例)

MRI征象 SE-T1WI SET2WISPIR-T1WISPRI-T2WI

肠壁肿块(n=8) 575 5

肠壁异常(n=17) 616 9 7

肠腔狭窄(n=17) 615 5 8

黏膜异常(n=17) 210 3 7

溃疡(n=17) 130 2

肠外压迹和系 223 7

膜异常(n=9)

结果表明,各序列对肿块的显示率较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SE-T2WI对肠壁异常改变(包括厚度异常即>4mm及信号异常)的显示率(94.1%)明显高于SE-T1WI(35.3%)、SPIR-T1WI(52.9%)、SPIR-T2WI(41.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SE-T1WI、SPIR-T1WI和SPIR-T2WI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SE-T2WI对肠腔狭窄(图2)的显示率(88.2%)高于SE-T1WI(35.3%)、SPIR-T1WI(29.4%)、SPIR-T2WI(47.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SE-T1WI、SPIR-T1WI、SPIR-T2WI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SPIR-T2WI对肠外压迹的显示率(77.8%)明显高于SE-T1WI(22.22%)、SPIR-T1WI(33.33)和SE-T2WI(22.22%)差异有显著意义。余各序列间的差异显著性意义(P>0.05)。

SE-T2WI和SPIR-T2WI对黏膜异常的显示率(58.8%、41.2%)分别高于SE-T1WI(5.9%)和SPIR-T1WI(17.6%)。SE-T2WI与SPIR-T2WI之间对黏膜异常的显示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

各序列对溃疡的显示率均较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 论

MRI检查由于成像时间长、易受呼吸和胃肠道蠕动等因素的影响,故以往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受到限制[1]。近年来,随着MRI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像速度的加快、各种后处理软件的不断应用,MRI检查正被逐渐用于胃肠道特别是小肠的检查。

3.1 MRI与小肠钡灌肠检查的比较传统的小肠检查主要依靠小肠钡灌肠检查,其优点为检出率高、能显示较小病变、定位准确、能很好显示梗阻点和肠管受压改变及能显示小肠功能改变。但小肠钡灌肠检查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要进行插管,如失败则不能进行检查。其次,不能很好显示肠壁及系膜的改变;再次,患者要接受大剂量的X线照射。本研究表明,MR检查能很好的弥补小肠钡灌肠检查的不足:在显示肠壁增厚及系膜异常方面,MRI检查明显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在显示肿块方面,MRI检查也优于钡灌肠检查;而且由于冠状面扫描机新技术如MR水成像的运用,MRI检查在显示肠腔狭窄部位、肠腔受压改变方面与小肠钡灌肠检查也相仿,没有明显差异。另据相关报道[2,3],MR检查技术能很好的显示肠腔狭窄、肠壁增厚、系膜改变,在节段性回肠炎的活动性评价及临床分级方面有很大优势。

3.2 MRI检查技术的探讨MRI检查时,小肠适宜的充盈至关重要,如小肠充盈不佳,则不能很好的显示病变,造成漏诊;而如果小肠扩张不佳,则对肠壁厚度的观察将失去意义[4]。所以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中MRI检查前患者需口服特别配置的混合液,能让小肠适度充盈。此混合液为等渗偏高渗液体,能减少检查时肠道对它的吸收,同时也加速了肠道的充盈。

MRI检查序列较低,并可多方位成像,各种序列及各方位对病变的显示各有优势。本研究表明,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及肠腔狭窄方面,SE-T2WI有明显优势,分析原因由于在T1WI时肠壁与肠腔内液体的信号差异不大,均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对肠壁结构显示不利,而在T2WI时肠壁仍为等或低信号,而肠腔内液体和肠管周围的脂肪组织则为高信号,从而使肠腔轮廓和肠壁结构能较好地显示;脂肪抑制序列抑制了脂肪信号,反而不利于肠壁结构的显示。而在显示肠外压迹方面,SPIR-T2WI明显优于其他序列,分析原因为脂肪抑制序列抑制了肠道周围的脂肪高信号,使系膜显示更清晰,系膜内信号异常改变也表现的更为突出[5]。

目前,肠道MRI检查正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新序列的临床应用上,如半傅立叶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等快速成像序列的应用,能显著减少运动伪影、提高成像质量;扩散成像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MRI增强检查对炎症性肠病的评价;以及MRI检查各种肠道准备方法的研究。而MRI灌肠的功能诊断,更将成为小肠的理想检查方法。

总之,MRI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其在显示梗阻部位、管腔受压方面的作用与传统小肠钡灌肠相仿,而又因为其多方位成像及良好的软组织分辩力,能很好的显示肠壁集系膜的改变,弥补了小肠钡灌肠的不足。随着各种检查序列的不断开发、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MRI将成为一种检查小肠疾病的有效方法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侯英勇,陶琨、谭云山,等.消化道肿瘤临床病理学及形态研究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5):277-280.

[2] Herinz WU Dieter S,Johann G,et al.Small-bowel Disease;Comparison of MR Entrroclysis images with conventional entreoclysis and surgical finding[J].Radiology,2000,215(3):717-725.

[3] Heringer H,maglinte DDT,Birnbaum BA Clinicai Imaging of the Small Intrstine [M].New Yourk:Spring-Verlag,1999:167-187.

[4] 周建春,郭亮,沈海林,等.胃肠道肿瘤的影像学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2):126-129.

[5] Lee JK,Marcos HB,Semelma RC,et al.MR Imaging of the small Bowel Using the HASTE Seqence[J]. AJR,1998,170(6):1457-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