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构建学生课堂展示中表现性评价的标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构建学生课堂展示中表现性评价的标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界在对传统测验方式批判的基础上,构建

新的学生评价观――表现性评价。本文以学生课堂展示为载体,通过分析学生课堂展示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试构建学生课堂展示中表现性评价标准

关键字:“表现性评价”;“学生课堂展示”;“评价标准”

一、引言

学生课堂展示活动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活动在我国逐渐兴起,该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英语,目前已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课堂展示中,学生经常存有这样的困惑:自己明明很努力的做了课前准备,课堂效果也自觉良好,为什么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反馈却并不如意。究其原因,本项研究的作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师生之间都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在课堂展示中,学生认为老师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更侧重于或内容或表达或流利度,等等,而老师却可能恰恰关注了评价标准的其他方面。这种差异导致了课堂展示中教与学的不同步,对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论文尝试构建学生课堂展示中表现性评价的标准。

二、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界在对传统测验方式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学生评价观一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所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表现性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之间内容整合的能力以及决策、交流、合作等能力。在学生课堂展示中,对学生展示能力的评价正是表现性评价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语言行为表现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其目的不是甄别学生的优劣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对整个语言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从而引导学生成为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善于分析和运用知识、富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人。

三、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表现性评价的兴起,不仅是教育评价发展的产物,也是人本主义和多元智力等学习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1.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崛起于本世纪50年代,是当前西方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情感、需要及人际的交流和个体的自我实现。在教学中,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和情感型师生关系。人本主义理论对教育评价的启示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是拥有主体性的人,两者之间是平等的友好关系,两者之间需要沟通、理解和协作:评价者要关注被评价者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被评价者每个个体能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拥有自信,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能力非常重要,只有使学生学会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2.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

多元智力学习理论对表现性评价也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1983)根据多年对人类心智的研究,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人类至少拥有七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即七种智力。这七种智力包括: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与自我等。不同的人会运用不同的符号系统,透过文字、图画、手势、数字、音乐和其它象征符号来传达意念,那么以单一的评定方法、从单一的维度来评定学生的成就与能力就是不科学的。表现性评价以任务为载体,采取多元方法来评价,学习者不仅可以选择完成任务的方式,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所表现出的其它方面也受到评价。

四、学生课堂展示中表现性评价的标准

Skehan和Forster在评价学生口语表现能力时,提出了三个标准,准确性(accuracy)、流利性(fluency)和复杂性(complexity)。本研究结合学生课堂展示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了学生课堂展示中表现性评价的标准:1.前期准备(Preparation)――展示主题的选择、提前进入教室检查所需设备、交给老师展示大纲;2.组织结构(Organization)――主题引入、逻辑发展、总结能力;3.展示内容(Content)――内容的丰富性、有无实证研究、有无独创性;4.口语表达(Oral expression)――准确性、流利性、复杂性;5.展示技巧(Presentation skills)――吸引听众注意力、眼神交流、时间掌控、音量掌控、承接过渡、带动听众。

五、结语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或学业成果判断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为学生展示和证明自己的学业进步提供了机会,而且通过评价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该研究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展示应该遵循的评价标准,构建了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从而使师生对于课堂展示中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复杂性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参考文献

1.Genesee, Fred & Upshur, John A., 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Morley, N.Assessing Oral Presentations [M]. Higher Education Subject Centre for History, Classics and Archaeology.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Briefing Paper, 2006.

3.李小英. 表现性评价与学生发展之研究[D].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吴红梅. 表现性评价的实证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简介:张一(1991―),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