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踏歌声度晓云边――谈《踏歌图》的空白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画讲究空白,计白当黑,本文分别讲述了形式的“空白”、内容的“稀声”、意境的“无形”。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空白美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读者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键词:空白;计白当黑;意境;稀声;无形;空灵
《踏歌图》是马远的传世名作,此图近处田溪桥,巨石锯于左角,疏柳翠竹有几个老农边歌边舞于垅上。远处高峰削成,空阙隐现,朝霞一抹。整个气氛欢快、清旷,形象的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诗意。据《武林旧事・元夕》载李负房写南宋京城临政繁华气象的诗中,就有“人影渐衡益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之句。此外,张武子诗:“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都城半掩人争路,忧有胡琴落后船。”可见踏歌娱乐形式在平民中甚为盛行。
此图作者马远在南宋画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具有代表性的院体画家。他在构图上善于采用以局部表现整体的手法,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即画史上所论马远山水:“其小幅削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角,或近山差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境也。”所以,被人称为“马一角”。
形式的“空白”
新石器时代的仰韵彩陶,战国时期的龙凤妇人,御龙人物图,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传为顾恺之所作的《女史箴图》……顺着绘画史的足迹,我们可以发现绘画空白被巧妙地组织到画面中来,人们常常通过与洁素的绘画载体的对比,充满感情和韵律的线条,来组成明朗概括视觉形象,从而造成线内、线外的空白。中国古人有诗句:“素以为绚(1)”,孔子曰“绘事后素”(2)。中国古代儒、道、释三家学问都谈到“空”、“无”的思辨精神境界。搀河释家的一切皆空的“空空”境界,以至于宗炳的“澄怀观道”、“以神法道”(3)和“抚实若虚(4)”贯穿融会了老庄之学“无无”和释学“空空”思想,宗炳在《明佛论》中说“佛经所谓变易离散之法、法识之性空”。就是澄怀(清净)和法道的意思。
画面构图固有空白而更有生气,在《踏歌图》中,马远画山不画云,把空白变成无际的云海,恰到好处地留白从而使画面既高远又有深远,重岩叠峰,幽谷逶迤,溪间曲折,路桥蜿蜒,曲尽变化。苏辙曰:“空,犹之天焉,湛然寂然,元无一物,然四时自尔行,万物自尔生,粲为日星,翁为云雾,沛为雨露,轰为雷霆,皆自虚空生。(5)”经空白有机穿插组成的画面,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
内容的“稀声”
马远的绘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山水中的诗情与感人力量,着意形象的加工提炼,注重章法剪裁和经营,使得作品更加简洁完整,主题明确突出。“马一角、夏半边”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
画面的空白易使全画面气韵生动,呈现出整体性的和谐统一的美。空白是画面整体的一个有机构成因子,中国画色彩因空白的插足而变得更加的丰富。清代唐岱堂云:“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六者缺之,山之气韵不全矣!(6)”画上白中生色,靠的是对比映衬,靠的是凝黑涉想。有了黑白,画中明暗更为确实,醒豁。在《踏歌图》中,作者有对形世界的再创造,相对地具有更多的主观随意性。对画面空景实景的处理更加精心,也更加大胆。画中之白,使人尽情地想见山高水远之貌。欣赏马远的作品,如《寒江独钓图》、《山经春行图》等都是笔精墨妙,意境深远的佳作,充分体现了“马一角”的艺术特色。
意境的“无形”
针对《踏歌图》整幅画面,作者巧妙的运用了远山空蒙浮悬,极目怡云,似有“雨霁晴峦荡远晖”的诗意,来表现烟览迷离之美感,将空灵之气夹杂于烟雾朦胧之中。远处的山,近处的老农,似乎令人想起老农的歌声在高山峻岭之间流连忘返,余音缠绵,充分显示了“空灵化”格局的一种特点。中国画的空白使画面直观主体得以充分突出的表现,保证了全面艺术形象的概括性,抓住了画面的重点,从而进一步精心描绘。
绘画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空白也就是绘画中的一种美。无论西方绘画还是中国绘画,离开“美”又如何创作出真正的美之艺术呢?艺术离开了“美”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失去了灵魂。没有了生命,没有了灵魂的绘画作品,也就无所谓“艺术”之说。艺术的美感,并不单纯是对感觉信息本身的接受,而是要加上这些信息所诱发的欣赏者的思维想象和情感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