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敬仰与热爱的梧州航道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敬仰与热爱的梧州航道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航道,在中国传统“三十六行”里找不到的一个行当。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行当,却被这群驻守在广西航运重镇――梧州航道人干得有声有色。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梧州航道的建设和发展,可谓今非昔比。无论是从点煤油灯到太阳能自动化,还是从木舢板到钢质快艇;无论是从竹棒标到铁质标船,还是从夜航巡标到航标遥测监控;无论是从大平板放样到GPS定位,还是从竹竿探水到数字化多波束测深;无论是从潜水炸礁到钻孔炸礁,还是从人力绞滩到航道疏浚机械化……梧州航道历经了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从传统航道管理模式向航道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精彩嬗变。然而,一次次蜕变和飞跃背后,是一代代梧州航道人前赴后继地忘我付出。

他们离家别子,以旷野为家,与青山为伴,听汽笛长鸣,伴孤灯而眠;春去秋来,江边那一盏盏航标灯见证了他们的光荣与梦想,见证了航运的繁荣和复兴。小小标灯,给夜航船只指引前行方向,守护着家人期盼的平安和收获的希望,给我们带来了通往美好生活的新航道。其背后是航道人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

航道,塑造了航道人所独有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秉性。与梧州航道职工多年的朝夕相处,记者发现他们骨子里透射出“艰难困苦,玉汝欲成”的闪光点,他们可亲可爱、可歌可泣,他们平凡而伟大,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黄航、黄标、周作标、陈标、吴贤标、潘鉴标、李志光、王光强、易志海……这一长串与水与航道相关联的名字,就可发现航道这行当已与他们的事业乃至生命密不可分。

干航道,一开始就注定默默无闻,难得为世人所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难、住房难、上学难等问题,落到航道人头上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梧州航道人甘当“无名英雄”。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国家实行“顶职”就业政策下,子承父业蔚然成风,承接“衣钵”的第二代、第三代航道人比比皆是。如今的梧州航道日渐焕发青春气息,航道新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航道新生,老前辈们以今昔对比的方法,以航道的历史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毫无保留手把手“帮传带”,保证航道事业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因此,深受“家文化”影响的梧州航道一贯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了“以船为家”、“以站为家”、“以航道为家”的传统。

作为已守护西江航运干线中段半个多世纪的梧州航道人,在走悬崖、攀峭壁、冒严寒、顶烈日、战枯水、斗洪魔,筚路蓝缕,战滩斗水,在长期与恶劣大自然挑战中,磨砺了他们乐观放达、坚韧执著、敢拼敢闯的性格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

“岩石给了他们坚贞不屈的信念/大江给了他们清纯透亮的灵魂/艰辛给了他们不胜枚举的故事/田野给了他们流溢芬芳的花的花朵/平凡给了他们小草般的奉献”――这首诗歌颂了测量队员高尚而又平凡的人生。

梧州航道管理局不乏这样值得歌颂的人。

“随着测绘仪器的进步,航道测绘技术经历了人工、半自动和全自动的发展过程。”自1971年起就从事航道测量工作的前任局党委书记陈秋生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他算得上梧州航道在职的最元老测量专家,梧州辖区数百公里航道的两岸河滩遍布他的脚印,洒下他的汗水,留下他的歌声和美好记忆。

自手工绘图年代以来,很多人因长期从事超强度的测绘工作,甚至搭上了身体健康。如绘得一手好图、写得一手好字的“老黄”(黄超健)就是其中的一位。因当年长年累月超强度弓腰绘图,终致积劳成疾,落下了脊椎的老病痛,但至今仍坚守岗位发光发热。

主席曾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对于梧州航道人,就是“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航标灯精神,就是一直来为梧州航道事业发展的那股狠劲。

浔江上的星星――交通运输部劳模王光强,数十年逆水行舟不歇桨,为灯不惜人憔悴。他因常年风里来雨里去,加上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作息,落下了严重胃病和风湿性关节。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很多。1985年5月的一个夜晚,繁星点点,碧波悠悠。突然传来“一只航标灯艇被撞”的警报。危急中,王光强毫不犹豫地直赴事发地,对错位几百米的航标进行复位。然而,未等航标艇拖回原位,上游一艘座无虚席的“飞跃”号大客轮在没有标灯引航的情况下,正全速驶向暗礁的方向步步紧逼。在这千钧一发关头,王光强急中生智,马上点燃备用煤油红灯,冒着生命危险高擎红灯向客轮示意航向,客轮发现险情后及时纠正航向,这才使得客轮安全驶过礁石林立的险滩,避免了一场大事故。

作为龙圩航道站的现任“当家人”――梧州市劳模易志海站长。四十载的时光都献给了航道事业。坚持一日易,坚持四十年难!这得有多大多强的意志力和责任心啊!难怪,航标工这样自我鞭策:“搞不好工作,就准备穿红裤子(囚衣)!”他的妻子李月兰告诉记者,“唯一盼着的就是他能按时吃饭!”。

无论是靠双脚跋滩涉水的航道测量队员,还是每天起早贪黑,出没风波,移标设标、巡查标灯、扫床测深的航标工人;无论是江枫渔火相伴的航道维护疏浚队员,还是拿起法律武器斗智斗勇,护卫航道的航道行政执法队员……他们每时每刻怀揣的都是航道安全畅通、船舶航行安全。

纵观梧州航道56年发展史,放眼梧州辖区400多公里航线,像陈秋生、黄超健、王光强、易志海这般饱含创业精神、实干精神、拼搏精神和敬业精神,献身航道,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航道人还有很多很多,包括笔者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喊得出名的和喊不出名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奉献!一句“不愧为梧州航道人!”既是社会的赞许和肯定,也是他们的自我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