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本与文本――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本与文本――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以为其主阵地仍然在课堂,其核心仍然是课堂上的文本阅读。然而,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大语文观念的提出和第二课堂的引入,加之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批评甚至抨击,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对课堂文本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或远离文本,架空分析;或漠视文本,以练代讲;或弃置文本而代之以课外阅读、语文知识讲座为主,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文本对于人的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而走进了文本教学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我认为,必须树立以下观念。

一、文本阅读的整体观

这个观点并不很新鲜,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是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我们许多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往往在实践中表现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要实现文本教学的超越,必须具备这种观念。一方面虽然任何形式的文本都是由词和句子组成的,但其意义并不是词和句子的简单相加,它的作用和意义必须从文本中认识,换一个语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文学文本不只是由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对这种深层意义的把握,更需要从整体上去认识。

二、文本阅读的人文观

把文本阅读从工具性中解放出来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是学生人性、人格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大纲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如前所述,课本是纸质媒介文化的精华,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正是屈原那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范仲淹那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博大襟怀,文天祥那永垂青史的民族气概,诸葛亮那鞠躬尽瘁的赤诚态度……在课本中闪烁着熠熠光彩,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民族脊梁。文学即人学,人文之学,它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优化人的精神品质、思想情操。

三、文本阅读的创造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本的理解和接受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想象,从而创造出融注学生自身情感和智慧的新形象,显现作品话语背后的隐喻和寓意。同时,在作品提供的多层次结构框架中,往往隐匿着许多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未定性意蕴空间,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结局到底怎样呢?死了没有?怎么死的呢?这些“空白”有待读者去发现,去填补,去阐释。西方神学解释家H・奥特认为,这种空白的理解和填充,往往体现了人的生存中必然存有的一种生命体验,也是人的真实中最为本真和创新的东西。文本的阅读,就是要驱遣学生的生命原动力去发现,去填补这些“空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不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走进社会,成为“书袋子”“书呆子”,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剧。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赋予它鲜明的人文性、创新性,使之向文化发展,向文学发展,向生活发展,向人的需要发展。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它不仅需要我们在观念上的脱胎换骨,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上改弦更张。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