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谭献交游活动考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谭献交游活动考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谭献是清词坛一位提纲挈领式的核心人物。其人博学多闻,锐意著述,潜心经训古子,在清代同光学界、词坛,交游至广,影响甚巨,“开近三十年之风尚”。交游活动对谭献的生平经历、思想、著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择其重要述其概貌。

关键词:谭献晚清词坛交游活动

谭献(1832―1901),浙江仁和人。初名延献,字仲修,一字涤生,号复堂,又自号半厂。《清史稿》有传。生平喜好读书,锐意著述。工骈体文,词学造诣尤深。曾评点周济《词辨》,又选清人词为《箧中词》6卷,又续3卷。其论词的文字散见于《箧中词》及《复堂日记》中,由他的弟子徐珂辑录成《复堂词话》。他的词学思想与张惠言、周济一脉相承,却又能在他们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自成一家。在词的创作上,他也是当仁不让。自著有《复堂词》3卷,存词146首。其词题材广泛,举凡咏物、题画、闺情、送别、节序,皆有涉及。同时,又能融入家国身世之悲,写出了末世文人无奈的感伤,风格深婉柔厚,清隽雅致,为“常州词派的殿军”。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称复堂词“意内言外,有要眇之致”,吴梅先生称赏其词“取径甚高,源委深达。窥其胸中眼中,非独不屑为陈朱,抑且上溯唐五代,此浙词之变也”,对复堂词可谓推崇备至。

谭献虽然一生屡遭坎坷,但他心性随和,待人诚恳,故在清代同治、光绪间学界、词坛,交游甚广,与不少官员士绅和文坛名流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互相钦佩,惺惺相惜,唱酬、聚会见之于记载的非常之多。交游活动对谭献的生平经历、思想、著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要研究谭献的词作,就有必要对谭献的交游活动作一简要的梳理,本文择其重要述其概貌:

一、同乡

这一类是谭献家乡浙江仁和附近的故交旧好,有着相类似的文学见解、政治取向以及兴趣爱好,加之浙江一域乃人文荟萃之地,本来就容易使文人对其乡里产生荣誉感。而这种浓厚的地域观念的感情纽带,也无疑之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1.朱孝起,字廉卿,浙江钱塘人。诸生。据《复堂日记补录》记载可知:“朱廉卿亦总角交”。曾于“秋叶木落,同献步丛冢间,抗声诵所作诗文,俄而大哭。”卒年五十余。工词,有《韵兰词》。谭献与他的唱和词有《长亭怨慢•霜风渐尽书和廉卿》,《鹊桥仙•新月和廉卿》,《双双燕•绿阴词同廉卿作用梅溪韵》。另有一词《八声甘州》,小序曰:“南屏山看红叶有感”。《箧中词》今集卷五收入,且加按语曰:“此篇余有《长亭怨》和作,廉卿又和一阙。”也可视为谭献的唱和词。

2.许增(1824―1903)字益斋,号迈孙,浙江仁和人。官道员,著有《煮梦庵词》,汇刻前贤词为《榆园丛刻》。谭献与其常有诗词唱和,如:《齐天乐•秋夜用榆园韵》、《百字令•秋感和榆园》,而且在词学方面,两人常有切磋,“榆园札来,有刻诸家词话之意,因检《听秋声馆》、《芬陀利室》、《白雨轩》及《词辨》四种,将借之审定”两人还经常一起赏花,《复堂日记》卷八记载:“许迈孙觞同人榆园。盆菊百余种,四壁掩映。迈孙云‘园中花事,春兰秋菊,岁岁敷荣,而砌下牡丹数十本,往往不花,遂拔去之。身与富贵终不为缘!老去骚心,坐中秋士,委怀适志。’如是云云,中酒。予先行,回视废圃矮墙、杂色菊数十本在娟娟霜月中,亦未使元亮笑人俗也。”

3.张景祁(1827―?),字孝威、韵梅,号繁甫,别号新蘅主人。浙江钱塘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官福建连江县知县。岁渡台湾,宦游淡水、基隆等地。存有《新蘅词》。张景祁、谭献、张鸣珂,在同治、光绪年间有“浙西三词家”之称。《复堂日记》记载:“马中丞、吴学使奏开浙江书局,薛慰农、孙琴西两先生主之,高伯平丈、李莼客、张韵梅与予为总校。”可知,同治五年,谭献,张景祁同为浙江书局的总校,两人合作共事,常有诗词唱和,“姚季眉大令集江浙文士为湖舫文会,以慰农薛师为主。盟会者溧阳史鼎眉生……张鸣珂玉珊、钱塘锺受恬子珊、王麟书松溪、张预子虞、仁和董慎言仁甫、谭廷献仲修、陆召南子鸿、秀水沈景修蒙叔、仁和陈豪蓝洲十五人。”同治七年,谭献与张景祁同赴京试。谭献《箧中词》卷二评其词:“韵梅早饮香名,填词刻意姜、张,研声刊律,吾党六七人奉为导师。故山兵劫,同好晨星。乱定重见,君已摧锋落机,谢去斧藻。中年哀乐,登科已迟。又复屈承明之著作,走海国之隔板,不无黄瓦缶之伤。倚声日富,规制益高,乎北宋之坛宇。江东独秀,其在斯人乎?外集集古,多长篇其制,如洞仙歌、解连环之组石帚,真无缝铢衣也”,并在《复堂日记》中记载:“审定张韵梅《续词》二卷。不免老手颓唐之叹。”

4.陶方(1845―1884),谱名孝邈,字子珍,亦作子缜,号兰当,浙江会稽人。同治六年与仲修同科中举。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工诗词,有《湘麋阁遗诗》四卷,附有《兰当词》二卷。“云门庚午以后,严与浙中同人切磨,故陶子珍辈沆瀣无间。” 两人常有诗词唱和,谭献《复堂词》中有《临江仙•和子珍》,《长亭怨•燕台愁雨和子珍》,考陶方《兰当词》,《长亭怨慢•宣南坐雨独理愁绪邀越缦堂复堂和》为后者的和词。《复堂日记》记载了两人在京城的交往:“秋试,裙屐集于都会。朱镇夫、陶子珍两同年以送考来,晨夕过从,谈艺深至。镇夫劬学嗜书,子珍文希古,吾党之俊人矣。”陶方卒于光绪十年,次年谭献闻讯,对其早逝深表痛惜,“著书、仕宦皆废中道,二千里外屋梁颜色犹在梦中。弟畜灌夫,长此终古,哀哉!” 陶方去世后,谭献“删定陶子珍《庐诗存》二百篇”, 并对陶方的词进行了评点:“子珍词稿删存百余章。初学姚大海,伤于碎涩。庚午以来,予力进以姜、张,词格一变。通籍后,一意清绮,日趋平正,有陈西麓、方千里笔意,似又一变也。”

5.刘履芬(1827―1879),字彦清,祖籍浙江江山,随父客居江苏苏州。幼承家教,又从名儒王韫斋学文,酷爱诗词,通晓音律。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入国子监为太学生,后荫至户部主事,以佐幕劳补用知府,殁于嘉定知县任。有《鸥梦词》一卷。同治七年,谭献结交刘履芬,据《复堂日记》卷五记载:“盖予与彦清定交于京邸,在丁巳、戊午间。”又刘履芬《古红梅阁遗集》卷八《旅窗怀旧诗》之五十注:“仁和谭仲修廷献明经,戊午客都门,往来最稔。”咸丰九年,谭献作《摸鱼子》“再休提琼枝璧月”,寄刘履芬(刘履芬《旅窗怀旧诗》第五十注,是词《复堂词》及《复堂词续》均失收。)此后,两人“乱离奔走,南北分张”, 但“书问频繁,赏析如一室”,谭献对刘履芬的《古红梅阁遗集》评价很高:“亡友刘履芬彦清《古红梅阁遗集》,骈俪源于洪北江,而植体清素,不为恢张,有幽咽潜转之妙;虽骨干差柔,音辞未亮,要自检点,情文不匮。诗参北宋坛宇。填词名隽,不肯为姜、张所囿,足与骈俪文并传。”

二、同僚

这一类大部分是谭献为官或会试期间结识的。他们在当时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誉,甚至引导文坛的走向,有些文学声望甚至盖过了仕途成就。与他们的交游,不仅促进了谭献的诗词创作,而且提高了谭献在词坛上的声誉。

1.徐树铭(?―1900),《清史稿》卷四四二本传记载:“字寿蘅,湖南长沙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典四川乡试。咸丰二年,迁中允,简山东学政。累迁内阁学士,授兵部右侍郎。督学福建,按试兴、泉……同治五年,起署礼部左侍郎。明年督学浙江……十年,晋太常寺卿……十二年,补左副都御史……十五年,授工部右侍郎……二十五年,拜工部尚书。旋病卒。”早在咸丰七年,谭献进京参加考试期间,就与徐树铭相识,按《谕子书一》云:“长沙徐寿衡侍郎顾祠相见,立谈倾倒。”咸丰九年,应徐树铭侍郎招,谭献“入闽至学使幕。” 对于徐树铭的过世,谭献甚为悲痛:“蓝洲札告徐伯总宪卒于位。贵寿考终,盖臣正多遗憾。四十余年故人,后死无相见期,怵恸如何!”

2.李慈铭(1830―1931),字爱伯,号莼客,别署霞川花隐生,号越缦老人,“会稽人。诸生,入赀为户部郎中。至都即以诗文鸣于时。大学士周祖培,尚书潘祖阴引为上客。光绪六年,成进士,归本班,改御史。时朝政日非,慈铭遇事建言,请归雍,请整顿朝纲。大臣则纠孙旒汶,孙楫,疆臣则纠德馨,沈秉成,裕富,数上疏,均不报。慈铭郁郁而终,年六十六。”平生精思波澜,最致力于史,于词虽属余力,但比起同时代王运等词人高妙得多。谭献“与慈铭友善,相唱和”,作《一萼红•爱伯〈桃花圣解庵填词图〉》、《绮罗香•题李爱伯户部〈沅江秋思图〉用梅溪韵》。

3.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号桑根老农。安徽全椒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长期在浙江为官,罢官后历主杭州崇文、江宁尊经、惜阴三书院。能诗擅词,著《藤香馆集》,附词二种曰:《西湖鲈唱》、《江舟乃》。《复堂文》卷四《薛先生六十寿言》:“廷献于全椒薛夫子修相见礼在咸丰协恰之年。”协恰指岁在末,即本年。又,其《谕子书》称与薛时雨相识乃“公宰嘉善时”,考薛时雨任嘉善县令仅一年,即:咸丰九年。同治四年(1865),谭献正式执弟子礼,拜薛时雨为师。时薛时雨为杭州知府,这在《复堂文》卷四《薛先生六十寿言》中也有记载:“廷献于全椒薛夫子……著弟子籍实同治旃蒙之岁。”在这时期,两人经常诗歌唱和,按《复堂日记》九月望日记载:“酒酣,薛师题壁,首倡一诗,予和之曰:‘一倚危栏夕照秋,拂衣长啸此登楼。季鹰莫漫思归去,无浪无风且系舟。’于是,各一绝句。师又成一诗,予又和之。” 光绪十一年二月初二日,当金陵书信传来“薛先生正月二十二日归道山矣”,谭献浩叹“山颓木坏,永无见期,如何可言!”声称两人的关系是“廿年师事,襟抱交推,谊同休戚。”

三、神交

谭献一生并未与叶衍兰谋面,两人只是“神交”,但两者之间通过书信往来交流词学,提高词艺。就这点而言,实在不能忽略叶衍兰的特殊作用。

叶衍兰(1823―1897),字兰台,一字南雪,广东番禹人。“少颖异,弱冠为县先生……尤喜填词,体格绵丽……中咸丰二年举人,六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馆授主事,签分户部,考取军机章京,直枢垣二十余年,洁己奉职……以杵某邸归里……主讲越华书院,年已古稀……有《秋梦庵词》二卷、续一卷。仁和谭献以所作词,合之沈世良、汪,汇刻为《岭南三家词钞》,年七十五卒。”《复堂日记》记载谭献收到叶氏所寄文集情形,可见两人虽相隔千里,但始终交往不断:

“(光绪十八年闰六月二十二日)得叶兰台广州书,寄《兰甫遗书》、《快雪堂法帖》、小端砚一方。盖署‘复堂先生修书研’”

“(光绪十九年八月初十日)叶衍兰属选《岭兰三家词》,为沈伯眉、汪玉泉及兰翁,今日始就。审定圈识,写目录寄去。沈为《楞华馆词》,汪为《随山馆词》,叶为《秋梦庵词》。”

谭献为其编选词集,前后历时两年,并称赞叶衍兰为“七十老翁,旖旎风华,不露颓脱。此翁自少壮以来殆专以倚声为寄者也。” 光绪二十三年叶衍兰去世,谭献悼叹洒涕,同时将此事记入《复堂日记》“阅《申报》,知叶南雪翁已归道山。此十年未识面之老友,固逆知彼此暮年,相距迢遥,无相见期也。”

参考文献:

[1]黄拔荆:《中国词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2]吴梅:《词学通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3]谭献:《亡友传》,《复堂文续》卷四,光绪二十七年刻本

[4]谭献:《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王玉兰:暨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