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看西部幼儿园环境创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看西部幼儿园环境创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身心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西部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条件简陋,缺乏户外活动场所和器械;流于形式,与幼儿身心发展脱节;照抄照搬,脱离本园实际等问题。幼儿园应以幼儿为本,在环境创设上坚持童真童趣,注重安全性;整体出发,兼顾层次性;动态环境,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 身心发展 西部幼儿园 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说明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个体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条中明确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无独有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由上可见,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探讨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园环境,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 西部幼儿园环境创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部分。①什么是幼儿园物质环境呢?幼儿园物质环境涵盖幼儿园所有室内外的活动设施设备。包括房舍、庭院、运动游戏场、绿地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幼儿园走廊、门厅、活动室、午睡室、多功能室、科学发现室等的墙面、窗户的装饰和布置;活动区域的设置。因此,物质环境通常也称显性环境。②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做一探讨。如非特别指明,后面提到的环境创设均限指物质环境方面。笔者是西部高校教师,因工作关系与所在地的幼儿园多有接触,因而得以发现它们在环境创设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条件简陋,缺乏户外活动场所和器械。在西部地区,公立幼儿园较少,绝大多数是私立幼儿园。这些私立幼儿园不仅基础设施薄弱,而且办园条件也很简陋。由于受经费、场地等诸多问题的限制,很多都是在居民楼里租一两层,甚至是租几间房子就办起了幼儿园,基本没有户外活动场所。公立幼儿园虽然经济条件好点,但由于在园的幼儿数高,且同样受到场地的限制,所以户外活动的场所和器械也不敷所用,不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2)流于形式,与幼儿身心发展脱节。幼儿园环境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为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而精心创设的“适宜”的教育条件。环境创设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幼儿园要么没有认识到,要么观念上虽然认识到了,但因为受制于经费、场地、师资等主客观因素,环境创设最终流于形式,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工作量,环境创设一学期、一学年,甚至几年不变。这种固化的环境与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实际脱节,满足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3)照抄照搬,脱离本园实际。很多幼儿园虽然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内涵、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有所认识,但由于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和创设原则缺乏深刻的领悟,再加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具体技术和方法掌握并不牢固,所以在创设环境时难以做到结合所在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来灵活加以运用。表现为讲起来头头是道,一到实际操作就普遍感到茫然;纵然勉力为之,但创设出的环境也缺乏创意,质量低劣。于是乎,在看到别的幼儿园搞得好就生搬硬套、照抄照搬,根本没有考虑自身幼儿园的条件、所处的地理环境、在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环境创设显得盲从、跟风,缺乏自身特色。

2 以幼儿为本,创设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良好环境

从根本上来说,幼儿需要的是对其身心发展有益的环境。幼儿园中的孩子年龄大都在3~6岁之间,从神经系统的发育来看,幼儿需要不断接受新鲜刺激以保持大脑的兴奋,又需要得到适当的抑制以学会自我控制。从幼儿心理发展而言,该阶段是幼儿认知、情绪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需要接受丰富的环境、生活刺激,同时也需要适时地宣泄内心的情绪情感。③因此,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益的环境应该是既丰富多彩,能给予幼儿必要的、安全的和舒适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又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给予幼儿平和、私密的空间、充分的自我宣泄和自我表达的空间。

2.1 童真童趣,注重安全性

幼儿是具有独特生命特征的个体,他在身体、心理、认知、审美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而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力求符合童真童趣,抓好以下几点:

因地制宜,创设个性化童趣环境。幼儿园环境创设在体现本园的办园理念和园本文化的同时应突出个性化,各个幼儿园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幼儿园环境进行个性化创设。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得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条件较差的幼儿园应尽量选择一些廉价的、替代性强的材料和废旧材料来进行环境创设,譬如农村幼儿园就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创设。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巧用色彩,营造清新自然的童趣环境。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提高、改善和调节环境的舒适度、安全感,它引发的心理效应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色彩在环境中的运用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在国外,专家们曾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对儿童的智商进行测验,发现幼儿在黄、黄绿、淡蓝、橙的室内时测试分相对较高。在国内,曾有人对3~6岁的幼儿做过颜色偏好的实验,发现幼儿对颜色的偏好并无年龄段、性别的差异且具有一贯性的特点,且幼儿对颜色的偏好有其与成人不同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就在于他们最喜欢红色和红色系列的颜色,其次喜欢明度强的黄色、浅绿色、粉红色、橙色等。然而另有实验表明,红色刺激会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血液循环,过多接触红色易使幼儿产生焦虑情绪,身心受到压抑,感到疲劳。黄色能产生活力、诱发食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绿色使人感到舒适,促进身体平衡,并能起到镇静作用;自然的绿色对疲劳与消极情绪均有抑制作用,对脾气急躁、感情易冲动的人有抑制作用。④综合以上因素,笔者建议以黄色、绿色或粉色系作为幼儿园的主色调。

注重安全,创建温馨舒适的童趣环境。安全必须顾及到身心两方面:一是心理安全,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努力为幼儿营造温馨、舒适、清新、自然、和谐的环境氛围,这样的环境能够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得到放松。所以,幼儿园环境装饰与布置应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刺激性和诡异性色彩,如黑色、红色,条纹图案等;装饰材料也应尽量避免太过生冷坚硬,加大柔性材料的投放,如透明的薄纱、各种靠垫、柔软的布玩具、墙体的彩色软包、海绵地垫、弹性的塑胶地板等;形象塑造也应避免阴森恐怖的表情;二是身体的安全,在装饰布置时除必须考虑室内的采光、温度、通风、湿度、有无化学污染等因素外,特别要注意到某些潜在的危险,如装饰物安装是否稳固,有无尖锐利角,地面保护措施是否完善,装修材料是否环保、绿色等。总之,要确保环境布置中的所有材料都是安全的,整个操作过程也是安全的。

2.2 整体出发,兼顾层次性

儿童身心发展既有共同规律也有个体差异。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既要反映儿童在整体上的心理和行为的一般发展状况、趋势与规律性。同时也要考虑儿童发展在功能性和操作行为上的个体多样性。⑤

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这种差异,大部分幼儿就很难从环境中获得发展需要的有利条件。环境创设的内容和材料要体现出层次性、递进性,其难度在小、中、大各年龄班的分布应呈螺旋形连续上升状态。各年龄班之间应有承上启下的过渡联系,才能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需要。如小班环境布置要结构简单、色彩鲜艳、生动直观、富有感观刺激;中班环境在小班的基础上要突出操作性;大班环境则要突出探索性和可操作材料的丰富性。

尊重同年龄幼儿的个性与差异。《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因此,教师应通过正确的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和游戏环境,满足每个幼儿发展的需要。

满足幼儿自由表达的愿望。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更多的人,他们会有追求独立的愿望,特别是中班幼儿,他们正是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但又容易在思维与行动之间出现矛盾的阶段。⑥心理学家弗里特纳和瓦尔丁的实验认为,5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了完全属于他个人的秘密,但他们的秘密具有群体性,他们开始有许多“善意的秘密”,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世界,有时他们会不想让成人知道。⑦请看几个现象:现象一,几个幼儿偷偷地躲在厕所里或角落里,很长时间不愿意出来,如果老师进去,幼儿们就会做鬼脸冲你笑笑,溜出来,不让老师听到他们的谈话,显得很神秘。现象二,亚亚是一个性格内向、害羞,平时不愿意在大众面前表现,集体活动中总是少言寡语、经常会被老师忽略的小女孩。一天,她躲在一个角落里,抱着娃娃,对着娃娃说:“ 你知道吗?我可能干了,会唱很多好听的歌,你想听吗?”上述种种情景我们可以经常在幼儿园里看到。说明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内心有对“个人空间”、“私密空间”的需求,如何尊重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意愿呢?幼儿园应根据现有的角落空间创设诸如“悄悄话屋”或“情感小屋”之类的相对独立的空间,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场所和机会。

2.3 动态环境,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身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因此,幼儿园环境假设也应该注意体现出动态性,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特点相适应,这样才能很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从观察环境到生成环境。观察是环境生成的前提,而环境应当是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产生的,而非由教师强加给幼儿,或者是无缘由地凭空而来。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并对幼儿平时的活动情况做好详细(下转第256页)(上接第238页)的观察记录,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从中选择或确定环境创设的主题和内容。

从死的环境到活的环境。在幼儿园环境的装饰布置中,很多都是单纯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设计完成的。忽略幼儿需要,排除幼儿参与创设的环境是死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因幼儿是环境中的活动主体,教师应向其提供物质和机会使其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的主动对话。物质环境这个“物质”,表面上看是死的,但应通过死的物质传达出活的信息。能够启发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促进多种能力发展的环境便是活的环境。

从固定的环境到流动的环境。由于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得到发展的,所以,幼儿园环境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活动主题的变化而改变;它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会随着幼儿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改变;它会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而改变。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在自己创作的墙饰面前讨论不休,在已经完成的墙饰上面修修补补、增增减减,这其实是一种激励性反思的过程,也是幼儿认知和情感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幼儿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逐渐提高,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从小的环境到大的环境。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就是各种动植物的现象。社会环境就是个人、家庭、集体、社会等类的交往。”他说:“小孩生来是无知无识,没有什么能力的,他与环境和社会间接触的时间越多,他的知识愈多,他的能力愈充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应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小环境,教师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融入社会、融入自然,使幼儿在这一充满生机的大环境成长发展。

注释

①②汝茵佳.幼儿园环境与创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③④⑥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筑起孩子需要的环境建设[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⑤ 秦金亮,黎安林,李齐杨等.儿童发展通论[M].新时代出版社,2008.

⑦ [加]马克思·范梅南,[荷]巴斯·莱韦林.儿童的秘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