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孩子得到真实的信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哀伤的日子里,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我们都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尽早从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然而,研究和经验表明,亲人亡故对孩子的影响取决于父母或与其亲近的成人是如何应对哀伤的。如果爸爸妈妈自己从那段哀伤的日子中走出来,并能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那么,孩子就能驾驭并承担自己的生活。因此,帮助经历哀伤的孩子最重要的前提是,帮助你自己。
如果你感觉自己无法耐心地陪伴哀伤中的孩子,那不是你不好,而是你沉浸在哀伤之中太深了。你需要做的是,不要责备自己,向一位你信任的、善于倾听的亲友说说自己的困扰―任何烦恼都可以。你可能需要很多次这样的倾诉机会。当有人耐心地倾听你时,你可能失去了往日的“坚强”,哭得很厉害,这是非常好的。你会发现,经过几次这样的“不坚强”,你在现实中会变得更有力量,更有耐心帮助孩子健康地度过哀伤。
当噩耗传来的那一刻,绝大多数成年人所作出的第一反应就是震惊。紧接着我们开始意识到,那个朝夕相处的亲人永远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我们会怀念与故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我们也会担忧那莫测的未来。我们甚至有天塌地陷之感。许多父母不愿意让幼小的孩子过早地遭受痛苦的煎熬,于是,他们尽自己所能不让孩子知道亲人的死讯,以为否认痛苦就会驱走灾难。
但是,否认坏消息对孩子并没有好处,相反,还会引起各种问题。无论你怎样隐瞒,孩子总会从自己身边成年人行为态度微妙变化的蛛丝马迹中知道死讯。那时,他会感到被自己信赖的人所欺骗;在失去亲人的同时,也失去了对活着的亲人的信任。
丧亲的经历触及了我们心灵深处的恐惧,我们会不会从此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我们会不会也将不久于世?与成人相比,孩子是脆弱的。丧亲的孩子这种内心的安全需要更加强烈,因此,他们更需要知情
减轻失去亲人的孩子的痛苦,要以真实为基础。为了让孩子免受哀伤而否认死讯,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真实的事件是不好的,真实的情绪也是不好的,因此,孩子没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应对哀痛。在这种压力下,他们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反应,这将延迟或阻碍孩子及早走出哀伤的阴影。
的确,在听到坏消息的那一刻,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震惊、痛苦、伤害、难以置信以及精神崩溃。为了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你可以安详地带着同情的态度向孩子表示,你能够接受孩子所有的感受,无论这些情绪是什么。孩子常常对于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感到焦虑、感到拘束,可能在无意中只表达那些可能“被允许”表达的情绪。
但是,坏消息并不会真的把孩子压垮。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需要知道自己能够驾驭的消息。通常,他们不会主动要求获知那些自己受不了的信息。当然,如果他们感到自己能够面对所透露的信息,就会问一些细节。当孩子能够公开地和别人谈论自己丧亲的感受时,就能更好地应对丧亲的哀痛。
那么,怎么告诉孩子呢?
首先,告诉孩子死讯的那个人应该是孩子平时最亲近的人。在这样的时刻,以前孩子与这个人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和信任会增加孩子对坏消息的承受能力。
如果父母双双在车祸中丧生,那么,就应该让孩子认识并信任的成年人陪伴孩子。这个成年人一定要富有慈爱之心,他也许是家人,也许是父母的朋友。最好由这位陪伴者告知不幸的消息。如果孩子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不妨再告诉他一遍。孩子第一次听到父母双亡的消息时常常非常震惊,根本不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因此,有必要核实孩子是否理解这个消息的含义。一旦孩子接受了亲人亡故的现实,他就开始度过哀痛。
当你告诉孩子亲人亡故的消息时,你要让孩子知道,你确实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让他感受到你在说,“我在你身
旁,你并不孤单。”经历哀痛的孩子常常会感到孤单,他们会担心自己被遗弃,担心自己从此一直孤零零的。因此,如果此时有人在身边关切地陪伴他,他会得到很大的心理安慰。让孩子坐在你的膝上,也可以与他并肩而坐,轻轻地搂着他,轻柔地抚摩他的头、脸或肩,他会感到有人保护自己。但是要特别尊重孩子的习惯和性别边界,否则适得其反。
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告诉孩子死讯呢?这要看孩子的年龄、成熟程度,及其与死者的关系。一般来说,把死讯与最近发生的事联系起来做个铺垫,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死亡是自然发生的。比如,“你知道,奶奶一直住在医院,她不得不做手术。由于她的年龄很大,身体太虚弱,她没有醒过来。今天早上,她死了。”然后,就此打住。
孩子听了这些话,可能会哭,可能会问一些问题,可能会说出自己的感觉,也可能完全无动于衷。但是,你不能将此解释为漠不关心,这是孩子的自我保护。他们很难拒绝接受真实信息,很难否认这些真实信息对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影响。
要给孩子的反应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逼迫他。这样,你就能确定自己下一步做什么才是对孩子最有帮助的。一定要鼓励孩子说话。如果孩子说他已经知道某人死了,就要证实他所说的真实的部分,同时还要澄清他的误解。让孩子有机会证实和相信自己对生活的判断力。
将死讯与孩子的心理感觉或身体感觉联系起来,是告诉小小孩坏消息的好办法。
因为幼儿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理智来理解生活的。你可以说,“当你妈妈到幼儿园接你回家的时候,你可能感到妈妈哭过……”“当医院来电话的时候,我猜你就感到奶奶的情况不妙。”“有时,当人不安的时候,会感到心里七上八下的,好像有很多疙瘩解不开,可能就像你现在的感觉。你现在的感觉是这样吗?”
不仅如此,在告知孩子死讯的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这个消息将使他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让孩子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将减轻紧张。
为了帮助孩子从丧亲的心理创伤中康复,你需要在孩子知道死讯之后,以关爱和理解的态度,用足够的时间仔细倾听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在安全的气氛中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
让孩子知道,由于疾病和事故是无法预料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死亡也是
不可避免的,是普遍存在的。这样的认识有时可以缓解孩子的内心紧张,减轻孩子对亲人亡故的内疚感和责任感。其实,孩子在自己幼小的生命中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离别,比如断奶、生病、父母出差、离开父母住在亲戚家、第一次上幼儿园、转学、因搬家失去朋友……让处于哀伤中的孩子回忆起这些离别的经历和感受,有助于使他相信,死亡是一种终极别离,他必然要再次经历痛苦的心灵历程,并学习与这种终极别离握手言和。尽管这很难,但他会挺过来,会度过这段艰难岁月。这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艰难的成长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