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融租赁开启重庆融资新时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租赁开启重庆融资新时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用一元钱办成十元钱的事,这是所有企业都梦寐以求的事情。随着昆仑金融租赁公司花落重庆,这一梦想正成为现实。

金融输血困局

2008年9月1日,重庆市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组在这里作报道。

跃进科技公司的厂房刚建了一半就已停工,钢筋也在潮湿的空气中慢慢生锈,整个工地空无一人――在“经济半小时”的镜头里,园区半数企业陷入停工窘境。

“跃进公司因2000万元资金无法到位而停工。”时任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李光明一脸的惋惜,“这个公司的拳头产品很有竞争力,可以只用一根光纤实现电视、电话、宽带上网三网合一,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只要有一家银行伸出援手,跃进公司的命运或许就会被改写。”李光明痛惜不已。

对此,栏目主编周人杰拟了这样一个标题:《重庆十余万家企业融资困难,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形同虚设?》

金融输血不及时,其实矛头不能只对准银行。

“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3-5年,由于淘汰率高,风险也大,所以很难得到银行的眷顾。”重庆银行行长甘为民直言。

甘为民没有详说的一个细节是,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几乎都需要资产抵押,而这往往也把没有太多资产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事实上,融资并不是中小企业才普遍存在的难题。如果贷款额度大,对大企业来说也并非易事。

眼巴巴望着银行贷款,独木桥并不好过。有没有更为灵活的融资方式?

神奇的杠杆

2010年4月,重钢集团与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的手握在了一起。

重钢指定供应商和设备,由总部在天津的民生金融租赁公司购买后出租给重钢使用。租赁期间,重钢支付租金,合约期满,设备归属重钢。为此,重钢交纳660万元保证金,而它从民生处获得的融资是4.4亿元。

“金融租赁好比是一根神奇的杠杆,企业可以用一元钱办成十元钱的事。”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蒲成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其实,对于这根杠杆的魔力,重庆企业早有“领教”。

2002年7月,上海金海岸公司购买价值一亿元的20艘船舶租赁给重庆长运公司,租赁期五年。而长运公司只需要支出3000万元的“首付”,其余的按季度逐期偿付。期满后,长运公司只需支付金海岸1000元转移手续费,船舶的所有权归属长运公司。

“这好比‘分期付款’消费,极大地降低企业经营门槛。”重庆机电集团董事长谢华骏对此很有感触,有了这样的金融租赁公司,可帮助企业减少在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上的投入,让企业手中有更多的流动资金。

寻求金融租赁,这是众多重庆企业的渴望。

问题是,这根神奇的杠杆只有外地才有,远水始终难解近渴,重庆何时才能拥有自己的金融租赁公司?

曲折申请路

培植本土金融租赁公司并非易事。

重庆也曾自组金融租赁公司,但最终草草收场。

1992年,重庆银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但八年后,被迫退出――金融租赁公司的审批权全部交回央行,原由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批准成立的银海租赁成了“越权审批”的“黑户”。

重庆的金融租赁业顿成一片空白。

另一方面,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即将竣工的轻轨项目所需车辆、急需改造的污水处理系统所需设备、黔江机场和万州机场所需飞机等,都对金融租赁有大量的需求,总盘子近千亿元。

但在茫茫的金融大海中,日渐式微的金融租赁公司“重庆造”难见翻腾。

重庆并未放弃。

在重庆市金融办主任罗广记忆中,为了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早在2004年,市金融办就确定把金融租赁公司作为除银行、保险外的第三大金融产业。

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以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黄奇帆多次前往北京,和相关部委负责人沟通。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8年2月,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与黄奇帆会面,确定要在重庆设立一家金融租赁公司。

在这一背景下,中石油集团开始到重庆寻梦。

“昆仑效应”初现

2010年7月28日,昆仑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花落重庆。

在这家新组建的公司中,中石油投资54亿元,占股90%,重庆机电集团投资六亿元,占股10%。

重庆机电集团六亿元投资,半小时拍板。直到今天,掌门人谢华骏仍觉兴奋:“单笔上亿元的投资,大型国有企业需商讨15天至30天。”

昆仑租赁开业首日,便敲定两笔大单:昆仑租赁公司分别与重钢集团、中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签署租赁合作协议。

重钢搬迁需要240多亿元资金,设备租赁是其重要的融资渠道。根据协议,重钢将把长寿新厂的部分设备卖给昆仑租赁公司,再从昆仑公司租回这批设备进行使用,涉及金额达18亿元。

“按月支付租金,改变以往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购买设备的方式,从而达到滚动融资的效果。”重钢集团总会计师袁进夫说。

昆仑租赁的注册资本金为60亿元,规模在中国各类金融租赁公司中居第二位、中西部第一位。

“按游戏规则,它的融资能力可按1∶10的比例放大,达到600亿元。”市长黄奇帆说。

久旱遇甘霖。来自市金融办的消息称,不久的将来,重庆还将冒出更多的金融租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