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十年铸建防疫大堤 专访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年铸建防疫大堤 专访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其说2003年侵袭全球的“非典”是一场不堪回首的人类浩劫,倒不如说它是一块万能的试金石。卫生系统的诸多缺陷与不足,通过“非典”暴露无遗,而这也成为加速卫生系统查缺补漏的推动力。

“非典”后十年广东省卫生系统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科学管理等,构筑起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防疫大堤。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讲述了广东省医疗卫生体系十年磨剑的点滴。

《中国医院院长》:广东省卫生系统用十年时间铸建起防疫大堤。面对新疫情,此防疫大堤如何发挥拦截作用?

姚志彬:“非典”十年来,广东省卫生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广东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卫生应急机制体制建设全面加强,医疗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推进,粤港澳以及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

可以说,过去十年是广东省卫生事业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群众受益最广的十年。

就传染病疫情控制而言,传染病防控非卫生部门一家之力,需要政府多部门协调,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现在,政府多部门的合作机制已经建立,社会参与的自觉性提高。其次,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渐完善,对疫情早发现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再有,随着卫生应急机制体制的建设健全,发现疫情后的反应速度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防疫大堤在一次次实战中不断加固。2006年,广东省成功处置了4起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在流行病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应急处理以及医疗救治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2008年手足口病肆虐期间,将防控重点聚焦于死亡、重症、聚集性病例等一系列的控制策略,有效遏制了疫情进一步扩散。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广东省全国最早提出在全省实施对病例治疗、学校停课、检测权限等进行地区分类管理的策略,果断试行“轻症病例社区隔离”、“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的措施,并全力推进疫苗接种。2010年,东莞市发生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广东省及时发现疫情、准确诊断,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为应对新发传染病提供了成功经验。

《中国医院院长》:“非典”后政府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投入,疾控体系筑起了疫情早发现的哨所。广东省疾控体系的建设完善有哪些具体体现?

姚志彬:2003年以来,广东全省各级疾控中心新改扩建项目109个,包括省疾控中心、21个市级和87个县级疾控中心,新改扩建面积达74.81万平方米,总投资30.9亿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办公楼的落成,标志着2003年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后,历经近十年,广东省覆盖省、市、县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建成。

我们做了相关统计,2012年全省疾控中心办公和实验场所占地面积合计22.5万平方米,办公和实验场所工作用房面积70.0万平方米,分别比“非典”前的2002年增长了85%和105.8%。

同时,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省疾控中心和湛江、韶关、潮州、佛山等市疾控中心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大部分市、县级疾控中心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21个地级以上市的疾控中心都已实现财政全额拨款,疾控机构的公益性得到体现。

而且,疾控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近十年来,全省各级疾控中心人员数量总体上升,硕士研究生以上及大学学历等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大幅增加。

此外,广东省还投入大量资金更新疾控机构的实验室设施,购置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建成了广东省传染病应急和监测实验室网络,2010年又将网络扩大到泛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验室网络的建设,还增强了广东省疾控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农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疾控中心、荷兰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国际组织和国外权威传染病防控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医院院长》:十年间,广东省应急体系如何逐步健全完善?

姚志彬:首先是卫生应急机制不断完善,省疾控中心、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职业病防治院应急办先后成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省级应急医院,应急大楼已于去年启用。截至2012年11月,全省共有16个市卫生局设置了卫生应急机构,有14个市疾控中心设置了卫生应急机构。

第二是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健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制定卫生应急预案900多部,包括《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等总体预案,以及《广东省流感大流行卫生应急预案》等单项预案。“横到边纵到底”的预案体系已经建立,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第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更加完善。逐年加强诊断试剂、血清、特效解毒剂、药品、防护装备等物资储备,现库存储备药械近4000万元,并建立了应急物资配送的绿色通道。在特大洪灾和低温灾害救灾防病中,全部救灾防病物资能在24小时内安全运达灾区。在印度洋海啸救援和汶川地震救援中,我省大胆采用包机、专列等方式,第一时间将救灾物品发送到灾区。

在卫生应急人才队伍方面,广东省有60名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员和40名突发急性传染病类卫生应急队员,随时承担国内外卫生应急任务。同时还有318名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卫生应急专家库,成立了覆盖传染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抗洪救灾等专业的省级专家队伍12支。暨南大学和广东药学院分别开设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应急管理专业,提供可持续发展人才。

此外,广东省的卫生应急预警和决策机制逐步建立,规范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信息报告。每年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督导检查,提高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全省21个市均建立完善了流感监测哨点医院,100%的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每年分季节进行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分析评估预测,组织专人跟踪国内外新发传染病的发展态势,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并组织专家分析研究。

《中国医院院长》:就医疗急救能力而言,广东省取得了哪些进步?

姚志彬:自2003年以来,全省各地急救机构得到较大改善。急救车辆、抢救设备和仪器更新换代,急救装备逐步完善。2012年,全省有33个县级急救机构纳入中央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9991万元。全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乡镇卫生院纳入省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300万元,装备救护车16台。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已建立120急救(指挥)中心,各县建立急救中心(站)共48个,共约3186辆救护车。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建立EICU,实行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监护的一体化医疗急救模式,使急诊抢救水平较快提升,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