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雪原上的石油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雪原上的石油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红色经典歌曲,把石油工人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表达得淋漓尽致。

头顶鹅毛雪,面对大风沙,同样也是华北石油驻二连油田工人的真实写照。二连油田位于锡林郭勒草原深处,地处祖国北部边陲,是华北油田最边远的一个油田。这里气候寒冷、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每年只有5个月的无霜期。但战斗生活在这里的华北石油工人,用铮铮铁骨抗拒着严寒冰雪,用无私奉献书写着 “只有边远的草原,没有荒凉的人生”的神圣誓言。

2012年春节期间,我们冒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走进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走进火热而又温暖的二连油田。

标准温馨蒙一站

1月14日 晴 气温零下15℃ 天气晴朗

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蒙古林作业区蒙一联合站始建于1989年,是华北油田基层队站标准化示范站。 “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四个一样”(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在石油大会战时期,由老一辈石油工人培育并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又被注入了新内容,从书记、党员、队长到每一名岗位员工,人人都有各自的职责,人人都有各自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

蒙一联合站还是党员创先争优岗和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经验先进站。不论寒冬酷暑,不管是脏活儿、累活儿,第一个冲上去的总是党员。党员们“让组织放心、让领导放心、让员工放心、让亲人放心”的工作标准就像是冬天里的阳光,温暖、影响着站上的工友们。

茫茫草原中蒙一联合站整洁,规范,身着红色工装忙碌着的党员、年轻员工乐观、自信的笑脸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边陲小站守井人

1月15日 气温零下25℃ 天气晴朗

1月15日下午,阿尔油田寒风刺骨,成群的百灵鸟从眼前闪电般掠过。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雪原和天际边连绵起伏的群山,这就是在阿尔52单井所能用感官感受到的一切。

“在这里呆了两个月,都快忘记自己叫什么了。只有每次看到自己衣服上的工作牌,才想到我原来叫武浩然。”油井员工武浩然一边擦拭采油树,一边认真地说。阿尔52井是中蒙边陲一口孤零零的油井,自从去年底投产以来,只有武浩然一名员工在这里驻守。

很难想象,这位看起来还有些稚气的90后,是如何度过连打电话都找不到信号的日子。“自己逗自己开心呗。”这是武浩然自己对自己说的。二连人乐观开朗的性格也体现在了他的身上,他的师傅贾爱军这样夸他:“这小子特幽默、特快乐、特勤快,草原歌曲唱得也特别棒。”

武浩然对我们说:“一个人守井,感到寂寞的时候,就放开嗓子唱给自己听。看见牧民家里养着狗,只要路过,总会把自己吃的馒头省下来,给它吃、逗它玩。”当然,对于去年4月才从部队复原到这里的武浩然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利用业余时间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搞清楚了原先一些井上弄不明白的地方。

“每当闲下来的时候,我就翻起床头上的书看一看,光是《采油工读本》就有3个版本。当时作业区只发了一本,我觉得挺有用的,就自己去书店又买了两本。”武浩然到边采作业区守井之前,曾当过特种兵。军人出身让他对这口最边远的井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与边陲的油井相伴,就是一名守护油井的哨兵,尽管脱下了绿色军装,穿起了红色工装,但始终感到自己还是一个兵。

洗井三人组

1月14日 气温零下26℃ 天气晴朗

下午两点,寒风依然凛冽,一位身着糊满油污的工装、拎着盒饭的小伙子,急匆匆从职工食堂走出来。

“给谁送饭去?”我们好奇地问。

“井上有一拨人还在洗井哪!我把饭给送过去。”小伙子一边回答,一边发动皮卡车,他叫古荣模,是作业大队的员工。上午,他和班长吴建,工友张涛、吴有国已完成了阿南作业区11口抽油机井的井口预热施工,准备赶在天黑前再干3口井。

皮卡车迎着寒风行驶在积雪遍野的草原上,狂风中星罗棋布的抽油机井隐约可见,远处三个红色身影在采油树旁忙碌着,洗井升起的蒸汽,随风飞舞,忽而裹住采油树、忽而锁住抽油机,宛若盘旋翻滚的银龙。

“你们经常这么晚在井场上吃饭吗?”

“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吧。要是遇上要紧的活儿,一天也就吃早晚两顿饭。”

“你们真是不容易呀。”

“没啥!习惯了!”古荣模笑着说。

皮卡车停靠在井场上,正在忙着预热井口的吴建、张涛、吴有国看到送来了饭,围拢上来,脱下邦邦硬的手套,拎起快餐盒登上了洗井车驾驶室,午饭就在驾驶室解决。

不一会儿,古荣模和吴建、张涛、吴有国,又顶着凛冽的寒风向下一个井场奔去。

瞧这一家子

1月13日 任丘 气温零下12℃ 天气晴朗

如果在内地,一家子过年团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对于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班的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的员工来说,一家子想过一个团圆年,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了。

清晨5点,天色灰蒙蒙的,在河北任丘发往锡林浩特的班车上,一个小女孩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车上的人大都睡眼惺忪,可她显得特别活跃,脸上洋溢着甜甜的笑靥。

小姑娘叫李岳桐,在河北任丘的华北油田矿区上二年级。爸爸李东良是二连油田阿南作业区的员工,妈妈胡亚梅在内地幼儿园当老师,娘儿俩与李东良天各一方,聚少离多。这次,是小岳桐跟随妈妈,第一次到爸爸工作的地方过年。小岳桐7岁了,娘儿俩商量好了,要陪爸爸在草原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怕冷,我要和爸爸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听着孩子的豪言壮语,桐桐的妈妈告诉记者,这次去二连油田,是小岳桐自己主动要求的。

“桐桐,你平时想爸爸的时候怎么办?”我们问。

“我会给爸爸没完没了地打电话,用电脑打字,给他剥瓜子。”

“剥瓜子?”

“嗯!我爸爸可喜欢吃瓜子了,他没在家的时候我就剥好瓜子给他留着,这次我就给爸爸剥了一大包瓜子仁呢!”

假期里,桐桐的作文写的是《我的爸爸》。作文里说,爸爸上班的地方,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天空上飘着白云,草原上有很多牛羊。爸爸无论下多大雪,下多大雨都要去巡井……

李岳桐觉得爸爸好厉害。在她心里,爸爸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野营房采油部落

1月16日 气温零下27℃ 天气晴朗

董泽忠,边采作业区太27采油站副站长,四十来岁的样子,和那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相比,算是老油田了。他所在的油站是由几间火车上使用的列车房组成,值班室、操作间、宿舍都是列车房,远远看去,油站还有点当年油田大会战的影子。屋里倒是有暖气,但晚上下铺放盆水结了冰,上铺热得连被子都盖不住,一间屋子冰火两重天,和其他油站比,条件是简陋多了。

1月16日,董泽忠早早开完班前会,就和站上的员工贝立祥、李军开着皮卡去巡井,“太27采油区面积太大,每次巡井得从东西两条线进行,一圈儿下来,就像赶了一趟远集!”在巡井车里,董泽忠边开车边介绍说,他们把整天跑的尘土飞扬、坑洼不平的草原巡井路称为“搓板路”。“由于井与井之间距离太远,巡一趟需要200多公里。先别说上井干活了,光坐车也会把人颠散架的!”“请系好安全带!”皮卡车在一段搓板路上下颠簸起来,董泽忠提醒着。

一到太27―37井场,董泽忠就和贝立祥、李军忙开了,紧固盘根、调整方卡、测量电流,董泽忠在一旁一边扶着出口阀门,一边仔细观察着,还把鼻子凑到井口仔细嗅着,神情专注而认真。

不知不觉中,天空又飘下来雪花。

寒夜巡井

1月14日 气温零下30℃ 天气晴朗

14日晚22时,深夜的草原,显得空寂、寒冷、萧瑟,偶尔会看到在一些井口有手电筒光柱在井身上移动,此刻,阿南作业区梁学柱和李发玉两位冬夜巡井人在工作,凛冽的西北风贴着地皮“嗖嗖”嘶叫,吹在脸上如同刀子划过。

“每天晚上,都要对作业区21个计配站内的油井进行两次巡查,这是必做的。”在夜巡的皮卡车上,值班干部梁学柱对我们说。车上LED屏上显示车外气温为零下36摄氏度。空旷的雪野,夜空中没有了月亮,白雪覆盖的茫茫草原上,只有点点寒星洒落天宇。

“这么多站,一次巡查要多长时间?”我们问,“冬天巡井,可就没准了。遇到雪夜,皮卡车经常被积雪陷住,这时候,必须齐心协力,尽快把车弄出来,不然的话,车冻了人也有被冻僵的危险。”

在阿15计量站,皮卡车停下来,梁学柱迎着寒风用钥匙打开大门,站内没有开灯。

“计量站里怎么不开灯?”我们不解地问。

“夜间这里无人值守,开灯也是浪费,能节约一度是一度呀。”梁学柱认真地说。

灯一开照亮了计量间,白色的地面,蓝绿的管线、红色的阀门,纤尘不染。梁学柱和李发玉一个查看油井掺水计量表,一个在记录本上仔细地记着。仪表上的一张小卡片记录着每口油井的掺水量、瞬时流量、压力等数据,精细管理理念在二连油田早已深深扎下了根。

时针已指向12时,夜风又起,吼叫声令人心悸,梁学柱他们又驱车向下一个计配站驶去……

此时此刻,奔忙在茫茫冬夜的二连油田巡井人又岂止他们两位?!

奋战在雪原深处的二连石油人,用铮铮铁骨抗拒着严寒,用坚强意志搏击着冰雪,用无私奉献书写着人生,他们与油共舞、与雪共舞,用青春、智慧、汗水和激情诠释着“只有边远的草原,没有荒凉的人生”的神圣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