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构建高校学科竞赛体系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构建高校学科竞赛体系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及高校学风建设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作者在对高校学科竞赛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对于构建高校学科竞赛体系几点思考

关键词: 高校 学科竞赛体系 学科竞争活动

近几年,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倡导的学科竞赛,正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如何开展系列化的学科竞赛活动并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化的竞赛及管理机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是值得高校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此得到了锻炼和体现。以竞赛作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使众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学习意识、科学精神、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有利于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开展,引导和推动了各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如不少地方高校在教学中弹性引入了教学实验内容等。很多高校不仅根据竞赛的需要实施相应的教学改革,而且针对竞赛中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改善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不断优化教学、完善教学。

3.有利于形成优良学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竞赛,参赛学生逐步凝聚成了一支学习能力强、潜力大、效果明显,代表优良学风的学生骨干队伍。这支队伍在竞赛过程中、在获奖表彰中获得了全校乃至各种社会媒体的关注,产生了强烈的示范和影响力。这实际上就是优良学风的标准和要求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具体落实,也就是抓示范形象的塑造、积极氛围的营造和优良风气的形成。从近年来高校发展趋势来看,学科竞赛所倡导的竞赛文化,赋予了校园文化新内涵,既推广了竞技性学习这一获取知识的新思路,又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风建设有了一个长效有力的推进器。

二、高校学科竞赛的现状和问题

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第一课堂教育体系发展日趋完善。相比较而言,第二课堂教育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学科竞赛所具备的功能与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学校和院系对其建设愈来愈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考察近年来学科竞赛的发展概况,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制保障度不够全。

要组织好学科竞赛,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必须首先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因为学科竞赛不属于正常教学,不是各院系固定的工作任务,没有一套长效的机制进行保障,学科竞赛工作就无法有序开展。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机制保障不足主要体现为:学科竞赛培训没有常态化、参与竞赛的激励机制不够明晰化等。

2.组织保障度不够强。

要组织好学科竞赛,除了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制度外,还要有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来协调相关关系。一些学校由于没有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各部门职责不明确,从而无法保证学科竞赛工作各个因素、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最终无法保障竞赛高效运行。

3.物质保障度不够高。

学科竞赛的物质基础包括竞赛场所、竞赛经费、竞赛设施和环境等。随着学科竞赛的发展完善,学校和院系逐步加大对其资金的扶持力度,但物质条件的“供”与“求”之间仍然存在矛盾。通过对部分参与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的访谈得知:缺乏足够的科研硬件条件,如实验经费、实践场所等是竞赛活动高效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另外,对获奖人员的奖励力度不够。

三、构建完善学科竞赛体系的几点思考

1.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新教育机制。

由于学科竞赛的种类越来越多,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广,高校不能被动地应对不断出现的学科竞赛,而应该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大系统,明确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衔接方式,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机制,在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确保其能成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部分,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2.构建管理者、执行者、参与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创新组织管理机制。

学科竞赛活动的质量高低与学校对其组织管理好坏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对这一活动实行二级管理,并将其纳入到教学管理范畴,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相关政策规定,组织学生的项目开展,教务部门应把各类赛事作为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发展的基本评价指标之一,各分院的教学管理部门也把参与这些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分院的管理部门组织教师指导,根据每年的赛题成立学生兴趣攻关小组,通过不断积累使每年的赛事成绩都能取得进步。

3.构建大学生培训、选拔等培养管理机制。

高校应建立“四年不断线”培养方案的平台去操作学科竞赛,从而发挥其对大学生的培养作用。从大一开始就要选拔苗子进入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宜做实做好,要真正有老师负责管理,有实验室可以让学生进入。培养出高年级学生高手之后,可由高年级学生高手培养低年级学生,形成良性循环,减轻指导教师负担。

学生的选拔可从大一开始,让其进行创意竞赛和创新成果展示等活动,大二进行实验设计竞赛、自选实验、兴趣实验趣味设计等活动,大三开始校内竞赛和设计方案演讲等,大四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赛事(见图1)。

图1 学生选拔培养机制图

4.构建完善学科竞赛的经费保障机制。

科学、系统的学科竞赛体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增加对各类学科竞赛所需的科研硬件投入。各级管理部门应划拨一定的经费,为竞赛活动提供相应实验室、实习基地、学习研讨场所等物质条件与环境。另一方面,给予参与人员一定的补贴和奖励。设立专门的学科竞赛基金,用于支持和奖励参加竞赛活动的教师和学生。另外,在资金筹措方面,一些学科竞赛可以寻求企业和社会的赞助,实行产、科、研相结合的一体化机制。

5.构建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能为竞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和二级单位参加、组织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承办单位的肯定和奖励,可在教学管理评估中给予一定指标和权重,也可将竞赛承办情况作为该二级学院申报各类教学评奖和相关项目的重要参考,对于组织得力的给予优先考虑;二是给予指导教师奖励,教师在赛前的指导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精力,在考虑物质奖励的同时,更应考虑给予其在职称评聘、职位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充分肯定;对于学生的奖励更多的可考虑给予获奖学生相应的创新实践学分,而且可以代替选修课的学分等。

参考文献:

[1]韦玮.试析学科竞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2]孙景芳.依托学科竞赛,拓展第二课堂,促进学风建设.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9,第23卷,(3).

[3]周治瑜,王瑞斌,胡丽华,张涛.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科学,2008,(5).

[4]辛岚.抓好学科竞赛,推进学风建设.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9,第23卷,(3).

本文是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改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