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马”的城市笔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马”的城市笔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马”,全称广州马拉松赛,它的首演,可谓是“压力山大”——无论是赛前关于“广马”跟风的争论,抑或是赛后两位年轻选手不幸辞世所引发的批评浪潮,都让尚在襁褓中的“广马”日子不好过。

尽管如此,“广马”却是解读广州城市文化的—条蹊径。换而言之,广州,这座千年名城的城市文化,在“广马”中,均能找到点点印记,“广马”在某种意义上将有可能成为广州书写城市笔记的一次现代尝试。

赛道:城市的“穿越剧”

《新周刊》曾以“最说不清的城市”评价广州,初想有点令人摸不着头脑,细想一番才会觉悟到,这种“无法明说”正是广州的城市魅力所在。它不及上海洋气,也不敌北京大气,亦不堪比深圳新锐,我们无法枚举出一个形容词来评价广州这座城,正如我们极难以一个广受认可的“广州精神”来概括广州人—样。

似乎,这也隐约展现于“广马”的赛道设计之上。

西安以古城墙为载体办起了马拉松,厦门则使马拉松活在了海景之中,而杭州自然让马拉松和西湖来了一次浪漫邂逅。回到广州,恐怕您会傻眼了,因为从城市文化的视野,您说不清哪里最适合成为“广马”赛道:在“西关小姐、东山少爷”的地盘?还是在珠江新城的高楼之下?或者,来一场白云山上环山赛?……

终而在折中之后,便是今年的“广马”版42公里:起于花城广场,穿过珠江新城,经过纪念堂,跑进二沙岛,途径“小蛮腰”,沿着珠江水,奔跑到琶洲,再跨猎德桥,终点海心沙。仿如一场穿越剧,飕飕穿行于古今与中外,大有眼花缭乱之感。曾有一位关注广州本土文化的人士炮轰这条赛道“忘本”,因为它没有去看看骑楼街,走走荔枝湾,更没有爬爬白云山。但在马拉松严格的赛事规制之下,恐怕这种曼妙愿景,显得多少有些遥不可及。

姑且不论断赛道设计的成败如何,但“广马”却带给众人一次难得机遇,让我们得以直观地察觉到广州的“多中心”文化生态。有人希翼“广马”能聚焦过去的广州,有人渴望“广马”呈现当今的广州,辩论争议之间,核心的问题大可归结为,哪里是广州城的中心?哪里可以代表广州?

亚运年,广州曾在人民公园前设下“城市原点”,但随着时光推移,还有多少人记得它的存在呢?换句话说,恐怕广州城永远都无法确认自己的中心何在,而不像天安门之于北京,浦东之于上海,又或是香榭丽榭大街之于巴黎,大笨钟之于伦敦,等等。但无妨,这就是广州,作为一个都市,可以具有的个性,且这种个性应该被更多地尊重和提起,甚至大可作为广州城对外宣传的文化符号而存世。而对本地市民,这场“穿越剧”最大的价值将是多元的生活形态,可以在上下九来一碗牛杂,再到花城广场看场歌剧……

明年,“广马”的赛道一定还会优化,而围绕赛道的争论也注定难以休止。但这座城,怕的不是争论与变化,而是被活生生地钉在—个中心之上。

选手:包容的狂欢巡游

赛道让“广马”变得不再枯燥,而选手则使“广马”变得欢乐与鲜活。这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地方,各路英雄好汉、奇人异士穿梭其间,或是装扮齐整的蝙蝠侠,或是长相奇葩的奥特曼,或是“广版赤脚大仙”,或是十足逼真的古代乞丐……广州人,着实把“广马”演绎成了一场娱乐气息十足的狂欢大巡游。其实,在马拉松跑遍全球的时候,娱乐精神从来就不曾或缺,这绝非是广州人的原创。但这却赋予了我们宏大的思考空间,伫足于此,去窥探广州城市文化背后的人。

了解一座城的文化,城市建筑终归是固化的意象,唯独人,是活泼的,而“广马”却巧妙地将人和城予以勾连。以上种种“恶搞”,不敢说与体育精神关系几何,但“广马”这场本身孤独的赛事,却因此而变得丰满,或者说被赋予了更多的蕴涵。例如,一位“蒙面蝙蝠侠”选手在胸前大字书写“保护环境,关注空气”,希望以奇怪装束借着“广马”的舞台,为广州环境大力呼吁一番。类似的个案,林林总总,归结起来可以用“多元”这个关键词加以概括。

多中心的城,个性洋溢的人,这就是广州。马拉松本身的精神与主旨,在此反而退居次位,成为了多元思想的陪伴。“广马”更像是—个多元思想汇合、碰撞、交融与发散的都市狂欢节,它可以尽情娱乐,可以张扬思想,可以显示个性,当然,也还可以像专业选手一样,认认真真地跑一趟。只要不过火,不偏题,相信“多元”终有一日将成为“广马”的一大亮点,因为马拉松的严肃,广州人更愿意以多元的方式进行解读。

换个视阙看多元,或许就是包容,但这种包容力却与众不同,绝非是“无下限”的包容,因为广州人的包容总有一个前提,这是广州。兴许,这也是关于广州人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他们多元、包容,但又能巧妙地将本土与外来进行关系处理。

广州人可以融洽各种语言文化,让其在广州得到生存空间,但他们也会在微博上猛烈炮轰广州地铁、悄悄删去粤语播音;他们可以让寰宇美食在这里开业发财,但更多的广州人,恐怕最爱的还是粤菜。就像“广马”的选手一样,大家个性张扬,包容万千,但其间却始终离不开一段之于广州的情致。

广州人,恐怕是这座城最难以说清的元素。我们无法准确预想,明年的“广马”,又将产生哪些人,哪些事,但可以确认的是,他们可以欢欣鼓舞地接纳一切,只要不伤及“广州”——这个关键词。

未来:老广的生活格调

当下的都市文化,到底属于谁的呢?这个问题同样可以设问于“广马”身上,这场赛事属于谁?毫无疑问,巅峰必定是专业者的地盘,那里会有媒体的聚焦,诱人的奖金和来自世界的喝彩。但余下99%的空间,又将是谁的呢?这才是“广马”最应该关注的焦点领域。

今天,太多的城市文化,是以观光客、商人或政客的心态得以建构,那里满目穹顶高楼,四处均是行迹匆匆的路人,当春节来临,却又变得如同空城一般安静。而赞誉之声多是从他者的语境流出,而来自我者——城市土著的声音,更多地却是责备和不满的井喷,因为这座城,不再如往昔属于他们,而沦为了一处为他人意象提供构筑空间的悲壮之城,而这些做法往往又会被贴上国际化、未来都市等美好标签。

不可否认,今天的广州也隐约有了这些城市的斑驳印记。因此,如果未来的“广马”,可以成为本土生活化的赛事,将是一场美妙的享受。当然,这其间必须和国际赛事的影响力之间取得平衡,否则马拉松将难符其名。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欣慰于广州的“人情味”,简单地说,这里的生活气息浓厚。都市化进程的宏大叙事虽已令它略显疲惫,但这里始终能够是一座生活化的城市。笔者一位朋友曾说,她向往老广们可以踢踏着人字拖,下楼便能吃到猪肠粉的生活,她喜欢跨步走过小巷,便能与邻里聊上一阵子的日子……这是典型的昔日光景,更多源自于文人的笔墨,在都市丛林蔓延的今日能否重现,我们不得而知。但这背后生活化的深层结构却是令人暖心和宽慰的。

如果“广马”可以在体育精神之外,再开辟出一番关于城市意象的文化空间,无疑,它将是成功的——都市广州将添增一个属于自我的文化圈层。例如,音乐嘉年华和博览会的巧妙介入,业已为此次“广马”增色不少。

未来,赛道与人,将成为这场“广马”的两个基点,而核心则可以概括为一种城市文化的信念:让“土著”们在这个舶来品当中,享受到更多的生活格调,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节日,每年此刻,都将如传统春俗一样,节前细心准备一番,再轰轰烈烈地来过节,这场节日,可以是对于体育精神的角逐,也可以是“纯”狂欢的宣泄。

也许“广马”难以寻觅到一条完美的,足以彰显广州文化的赛道,但“广马”依然可以大有作为,但它大可不必将国际化立为自己的唯一目标甚至终极目标。不妨换个心态,使之首先成为一次城市文化的年度邀约,让广州人享受,再用这番都市温情去打动更多人。

马拉松是实实在在的舶来品,这一点不假。但广州的城市文化总能携着老广们一起,将舶来品细致打磨一番,让其变得本土气息十足。就像曾经的广钟一样,洋面孔下的广味,不也让人惊喜不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