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邓州市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邓州市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绿盲蝽的危害特点及历史发生状况,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邓州市防治棉田绿盲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田;绿盲蝽;发生;防治;河南邓州

中图分类号 S435.62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65-01

绿盲蝽(Lygus lucorum)俗称小臭虫,属半翅目盲蝽科,以成虫、若虫为害棉株顶芽、旁心和嫩叶,造成叶片破烂,幼蕾受害后变黑脱落。据文献记载,绿盲蝽的寄主植物有100多种,主要为害果树、棉花、牧草、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20世纪80—90年代为邓州市棉田次要害虫,1997年Bt抗虫棉和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缓解了棉铃虫的防治压力,但引起棉盲蝽蟓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危害加重,逐渐成为抗虫棉田常发性最主要害虫,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很大影响,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甚至减产50%以上。

1 绿盲蝽的危害特点及历史发生状况

1.1 绿盲蝽的危害特点

一是危害期长;二是能为害多种植物;三是行动敏捷,能迅速在棉田、其他作物和杂草之间转移;四是至今无高效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方法;五是耐药性较强。

1.2 历史发生状况[1-2]

根据1987—2010年测报资料,1987—1996年仅有1990、1994、1995、1996年绿盲蝽发生稍重,被害株率6%~8%,平均百株有虫4~6头,其他6年被害株率2%~4%,平均百株有虫1~3头;1997—2003年因为大面积种植抗虫棉和杂交棉而忽视了对盲蝽象的防治,使绿盲蝽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4年6月30日第1个发生高峰,破叶株率为8.8%,百株有虫6头,8月16日第2个发生高峰平均被害株率为10%,百株平均有虫8头,幼蕾被害率为1.2%[2];2005年7月21日,第1个发生高峰平均百株有虫8头,8月17日第2个发生高峰幼蕾被害率为2.3%,被害株率为14%,百株有虫10头;2006年7月10日前后第1个发生高峰百株平均有虫10头,8月15日前后第2个发生高峰被害株率为18%,平均百株有虫12头,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平均虫量分别是1987—2002年发生最重年份的2.00~2.25倍和2.00倍。2004年以来绿盲蝽已成为邓州市棉田的主要害虫[1-2]。

2 严重发生的原因

2.1 推广种植抗虫棉和杂交棉后,对绿盲蝽发生较有利

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种植虽然减轻了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程度,但利于刺吸式害虫的发生且对其没有抗性。杂交棉前期植株发棵早,营养生长势强,易诱集棉盲蝽提前迁入棉田;中后期植株高大,若此时管理不到位,易导致棉花无效花蕾多,长势过旺,害虫隐蔽性强,防治困难。另外,由于杂交抗虫棉需肥量偏高,其植株含氮量比常规棉高,非常有利于棉盲蝽的繁殖;一般后期抗虫棉田在9月中旬结束防治,施药结束期较常规棉田早,而棉盲蝽在棉田内发生可持续到9月底至10月上旬,造成后期残虫量高,加大了翌年的虫口基数[4]。据调查,近5年来每10~15 d防治1次,整个生育期棉田仅使用杀虫剂7次左右,防治次数少,治虫期间间隔期长,使盲蝽象得不到及时防治,因而发生程度逐年加重,成为棉田主要害虫[3-4]。

2.2 气象条件适于绿盲蝽发生

绿盲蝽象喜欢暖和潮润的气候,当空气温度在25~30 ℃,相对湿润程度为80%时发生较重。过冬卵在空气相对湿润程度60%以上时多孵育,如3—4月干旱,会制约过冬卵的乳化。如6—8月下雨较多,空气相对湿润程度80%左右,且空气温度较低时,危害加重。2003—2007年邓州市连续5年6—8月降雨量大且次数多,导致绿盲蝽大发生。

2.3 绿盲蝽寄主众多,虫源充足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近几年蔬菜、苜蓿、瓜类、豆类、果树等绿盲蝽喜食的作物逐渐增多,不仅增加了盲蝽象躲藏的空间,而且为绿盲蝽的大发生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拉长了绿盲蝽向棉田迁入的时间。早春棉田周围寄主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对盲蝽种群数量的增长有很大影响[3-4]。

2.4 农药使用不当和施药技术较差

主要表现:一是棉花进入吐絮期,虽然田间虫量很高,但很少用药治虫,致使翌年虫口基数偏高。二是目前农资市场上零售农药门市太多,销售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加上棉农对防治技术的掌握不到位,防治药剂不对路,既提高了成本,又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效;三是在推广抗虫棉后,针对防治棉铃虫的用药减少,或是所用药剂对防治棉铃虫有效,但对盲蝽象防治效果不佳,因而造成盲蝽象大量积累,为翌年发生提供虫源[3];四是部分农户防治不到位,药液浓度偏低或剂量过小,起不到应有的防效。此外,棉田实行少免耕,杂交棉植株高大、果枝多而散,不利于施药等因素也加重了其发生。加之盲蝽象体型小,活动隐蔽,该虫多产卵于嫩叶、叶芽和幼蕾等幼嫩组织中,下端嵌入幼嫩组织,只留卵柄在外面,十分隐蔽。棉农不易发现,因而逐年加重发生。

3 防治对策

3.1 农业防治

(1)3月以前除去田埂、路边和坟地的杂草,消灭越冬卵,减少早春虫口基数,消灭虫源,减少向棉田转移的虫量。

(2)科学合理施肥,切忌氮肥施用过量,以防棉株徒长。

(3)按照科学方法种植棉花,合理安排植株密度,降低绿盲蝽的发生几率。调查发现,棉株密度过大的田块,田间荫蔽、潮湿,盲蝽象发生程度大。因此,应适当稀植,降低绿盲蝽的发生程度。

3.2 生物防治

为了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没有达到防治指标时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绿盲蝽的天敌主要有寄生螨、蜘蛛、草蛉以及卵寄生蜂等,以点脉缨小蜂、盲蝽黑卵蜂、柄缨小蜂3种寄生蜂的寄生作用最大,自然寄生率达20%~30%。

3.3 化学防治

绿盲蝽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期都有发生,但从宏观上看,其发生与棉花的生育期有密切关系。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棉花受绿盲蝽危害严重的时期主要是苗期、蕾期和花铃期。这一生态规律是比较恒定的。根据以上规律,应加大6月初成虫向棉田迁徙期间的防治力度,所谓“压前控后”。苗期百株绿盲蝽4~7头,蕾期8~11头,铃期百株虫量25头,可选用80%敌敌畏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或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湿性液剂5 000倍液于傍晚时均匀喷雾。

3.4 做好预防测报工作

植保部门应加强对盲蝽象发生规律、测报方法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统一指导盲蝽象的防治方法、防治时间、用药种类。近年来,农药经营市场混乱,所供药剂质量参差不齐,加上有部分经营户故意误导农民,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造成棉花被害严重。选择对路药剂,还要注意施药方法。棉盲椿象畏强光,应注意选早晚施药。水量要足,一般机动弥雾用水量450 kg/hm2,手动喷雾用水量750 kg/hm2。雾滴要细,喷头朝上,重点对叶背喷药。盲椿象成虫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喷药时容易逃逸,生产上对成片棉田应统一用药,先从田块打药,再向田间施药。

4 参考文献

[1] 房培渊,李新成,张浩,等.邓州市棉田绿盲蝽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C]//吕国强,陈战锋.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上).郑州:[出版者不详],2007.

[2] 张光先.邓州市棉田绿盲蝽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种业导刊,2008(5):36.

[3] 陆进泉.棉盲蝽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167-168.

[4] 陈进和,王永山,陈华.江苏沿海转BT基因抗虫棉棉盲蝽重发原因及可持续控制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