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是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针对当前辅导员专业素养不足,职业意识淡泊,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有必要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举措。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管理机制、培养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以及学生层次愈加复杂;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方式等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任务愈发艰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校“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的目标,必须建设一支懂得专业、素质较高、职业思想稳定的辅导员队伍。然而,长期存在的“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的现象,今天已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瓶颈,深深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意义

1.辅导员职业化是时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办学层次以及办学形式显著变化,大学的专业、课程以及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生产体系的衔接,显示了高等教育在其大众化时代嬗变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如何引导学生的思想与社会发展的脉搏共振,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迈向职业化,需要他们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教育改革的倡导者。

2.辅导员职业化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走向,一是发展定位个性化;二是发展方向多样化;三是价值取向多元化;四是家庭背景差异化;此外,目前高校心理障碍学生有逐渐增多趋势。因此,能够指导其制定个性化的人生规划,能够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比较专业的指导技能、心理咨询技能、与学生相处和交流等技能。

二、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总体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下述方面:

1.选拔制度忽视“专业”特点,辅导员队伍建设有“非专业化”倾向

“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应具备完成其工作职责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掌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是掌握学生所在院系的有关专业知识。可是,高校在辅导员的选拔问题上存在着“非专业化”误区。目前辅导员队伍存在两种“非专业化”倾向:一种是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却对所在院系学科知识不甚了解;另一种则是熟悉所在院系学科知识,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把握不够。

2.辅导员职业意识薄弱,职业心态消极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经常强调,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教学和科研为主旋律的大学校园里,无论是人们的心理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总是被视为副业、跳板、一种过渡性的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所具有的隐性特点决定的――因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成果很难量化出来;另一方面是由于各高校强调以科研教学为中心,尤重科研、抓重大课题和重大成果,忽视教育质量,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专业教师,没有形成合理的晋升机制,辅导员难以得到提拔,导致辅导员缺乏长期献身于辅导工作的决心。

3.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学生管理乏力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以及“非专业化”造成的专职思想的欠缺,很少有辅导员能将辅导工作视为一种稳定的职业,并从思想上立志长期从事这个职业。现在高校辅导员普遍是研究生学历,具有高学历的辅导员更不安于长期投身于辅导员工作,他们要么继续深造,要么往党政机关跳。

4.辅导员职业化的工作模板尚未形成

在高校,以辅导员职业化为目标的工作模板手册(辅导员在工作中摸索积累,系统总结出的,并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还没有形成。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经历的各个时期的心态、心理特征、学习状况、专业能力、就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因素往往处于不稳定阶段。尽管一些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但由于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短暂性,没有把这些经验通过一种机制来系统地总结和提高,使之成为成熟、完善的工作条例,以指导以后的学生工作。

5.辅导员业务钻研不深入,职业发展空间小

在辅导员使用与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培训工作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和专业目标,并且重学历教育轻专业技能培训。辅导员队伍在学术上存在很大的薄弱性。除个别相关专业毕业的之外,大多数辅导员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工作中更多的还是依靠“经验主义”。

6.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辅导员任用方式上,各高校缺乏一整套选拔评价标准与机制。高校往往只制定了针对专任教师的考核、评优办法,将其放在行政人员或教辅人员中进行考核时忽略了辅导员的特殊性。这样,辅导员的晋升则十分困难,不但要与行政系列的有关同志竞争,还要与担任马列基础课部的专业老师竞争,造成辅导员参评专业技术职务的难度很大。而在行政职务的评定中,目前各院系行政人员以初、中级职员居多,高级职员较少。这种考核激励机制抹杀了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建设”。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基本环节

1.高校领导重视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前提

由非职业化过渡到职业化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美国著名管理学者W・G・莫纳汉说:“面对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可以通过管理职能的某种方式求得解决”。高校党委要充分重视与支持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这种重视和支持主要表现在舆论支持、资源支持和个工作支持三个方面。舆论支持主要是在高校营造一个实施辅导员职业化的良好氛围,要调动一切舆论宣传工具向全体师生宣传实施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资源支持表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需要学校给予相应的投入,比如进行相关的咨询和考察、组织有关的调研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工作支持表现在直接分管的领导要关注职业化建设工作,经常听取有关辅导员的工作汇报,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关怀、支持和指导等。

2.合理的组织制度是辅导员职业化的保证

组织制度主要表现辅导员队伍的编制问题上。由于编制紧张,目前辅导员队伍兼职人员较多,甚至出现由在校研究生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成为管理学生的主力军的情况。因此,辅导员应由目前兼职为主(或过多)过渡到专职占绝对多数、兼职为辅的模式。也可实行导师制,由教师或者干部担任本科生导师,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中,从而缓解由于辅导员不足而疏于管理学生的现状。这既有利于解决队伍建设中的非职业化问题,又能缓解学校辅导员编制编紧的现状,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

3.构建合理的机制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关键

(1)建立严格的辅导员职业选入机制

职业化必须以专业化为基础,要像选拔和培养专业课教师那样,选拔和培养辅导员。在选拔辅导员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现辅导员队伍知识化、专业化。要结合实际,设置辅导员的从业标准,从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建设方面全面考核他们的任用资格,尽可能在思政、管理、教育、社工、心理学、法学等专业领域内挑选,其目的在于以严格的选任程序提高任职资格的门槛,取得资格者必须是优秀的人才。

(2)完善辅导员的职业培训机制

在实际培训中,要注意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在高校要按照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辅导员工作手册开展工作。辅导员工作手册详尽规定了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内容方法,它既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管理工作的依据。二是高校要根据本校的规模、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现状,组建起学历层次合理、职称结构均衡的职业建设队伍。并注重对辅导员进行有计划的长期的培训,促使其不断学习和提高,更新思想和观念。三是从辅导员个人的层面来讲,辅导员在自己日常工作中,要运用职业化标准来开展工作。形成“以培训促提高,以培训促发展”的共识,致力于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此外,也应鼓励辅导员要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以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实现实践型和科研型的结合,使辅导员工作走上学科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

(3)建立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辅导员职业评价机制

一个职业的发展离不开这项职业的成就和自身在工作中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则来源于外界对这一职业的评价。考核是科学管理和评价辅导员的重要环节,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重点考察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完成目标情况、工作业绩、业务学习、科研能力等。辅导员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虑辅导员的工作结果,又要考虑辅导员的工作过程。在具体的评价标准上,做到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同事考核和学生考核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4)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健全辅导员职称职务评定体系

辅导员工作面广,弹性大,见效周期长,恰当的激励机制能使辅导员满足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并引导这种追求产生有益于工作和学校发展的效果,以吸引具有良好潜质的辅导员长期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同时,高校可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在具体操作上,专职辅导员可按教师系列和行政系列评定职称。辅导员既可以参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专业技术职务,也可参评初级职员、中级职员、高级职员等行政职务。高校应当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给予相应的利益倾斜政策,以鼓励辅导员认真工作,积极进取。

(5)创新队伍管理模式,拓宽辅导员发展空间

高校要统筹规划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一是要鼓励和支持一批热心的、有志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型方向发展;二是要将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资源,优先推荐辅导员竞聘校内教育和行政领导岗位;三是根据工作需要,鼓励和支持一部分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优秀辅导员报考厅、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对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学校要设立非领导岗位,解决好他们的待遇和出路问题,努力建设多层次多类型的辅导员分流渠道,促使其“工作安心,学习用心,生活开心,发展顺心”,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行列,服务奉献于学生成才的第一线。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