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避免中国经济再次探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避免中国经济再次探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才能避免中国经济不出现新的探底问题呢?笔者认为,必须在政策上作出积极调整,在手段上作出积极应对,在措施上作出新的尝试。

首先,必须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第二,财政政策不能只说不动。第三,要把握好基础设施投资的节奏。第四,有效激活民间资本。

一如此前所预料的那样,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并没有能够走出下行通道,7.4%的增长速度,也跌破了7.5%的目标水平。虽然环比仍增长7.7%,但是,能否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还要看第四季度经济的运行情况。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判断中国经济是否止跌企稳,可用三种方式来形容和表示。一是“U”型;二是“V”型;三是“W”型。

首先是“U”型。这是一个周期相对较长、也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也就是说,经济一旦处于这样的状态,不仅下滑的速度会比较缓慢,下滑的时间也会拉得较长,而且恢复的速度也会比较缓慢,上行的时间拉得很长。同时,筑底的过程也会拉得很长很长。而一旦筑底完成,经济增长的基础将十分牢固,上升的节奏也会十分有序、十分自然,不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美国经济应当属于这样的结构和状态,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美国经济基本都处在筑底状态,虽然去年的一段时间,曾经出现过复苏的迹象,但很快还是进入筑底的过程。随着QE3的全面实施,美国经济应当快要完成筑底过程,并进入“U”型的右端部位,呈现缓慢复苏的状态了。

对我国经济来说,应当不属于这种结构,一方面,经济是从去年下半年才开始步入下行通道的,且下行的速度并不缓慢,经济增长率也从去年9月份的9.3%下滑到今年9月份的7.4%,下滑了近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按照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应当不会出现美国那样经济连续多年进行筑底的现象。因为,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56933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比1-8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9月份的投资已出现升温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升温,预示着经济也将很快告别下行通道,出现复苏。一旦经济复苏,也就不存在着筑底的问题。

很显然,中国经济更应该属于“V”型结构,亦即快速下行,然后是快速上行,几乎没有底部。如果中国经济也像美国一样,筑底的时间很长,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就业大国、发展中大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中国经济只能是“V”型状态。而按照中国经济30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也确实没有出现过“U”型结构,也没有出现过长期低迷的现象。即便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没有出现底部徘徊的现象,而是充分利用出口和投资拉动手段,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

眼下,虽然出口严重受阻,消费也没有完全恢复,但是,投资拉动正在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完全有理由相信,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将会回升到“8”时代。

倒是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W”型结构,是需要认真面对和研究的问题。因为,从目前各地所采取的措施来看,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是投资拉动,而投资拉动的着力点则主要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就是常说的非生产性投资。相反,生产性投资则仍然比较低迷。主要依靠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到底能维持多长,能否因此而带动生产性投资的复苏,民间投资者能否提振投资信心,大胆地进行生产性投资。不然,谁也无法保证,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反复,重新步入下行通道,并再次进行探底。这显然是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也是不应当出现的结果。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中国经济出现“W”形态呢?如何才能避免中国经济不出现新的探底问题呢?笔者认为,必须在政策上作出积极调整,在手段上作出积极应对,在措施上作出新的尝试。

首先,必须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目前的货币政策,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过度稳健、过度谨慎和小心,而灵活性严重不足。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的频繁逆回购,完全脱离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虽然从表面看没有直接补充市场流动性,流动性过于充足的矛盾不会出现。但是,M2的过度增加以及逆回购的大量到期,也使通胀的压力加大了,调控的难度增强了。所以,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更加灵活地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是管理层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财政政策不能只说不动。在货币政策遭遇瓶颈的情况下,有效利用财政政策工具,是解决货币政策功能作用不强的主要手段。但是,从管理层的做法来看,似乎不大愿意动用财政政策手段,减税政策迟迟没有出台,或者力度不大。这也是实体经济难以复苏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想帮助实体经济尽快走出困难、走出低迷,就必须加大减税力度,增加财政补贴、财政扶持等手段,在未来几个月内,让财政政策手段充当主力。尤其需要防止的是,在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能为了政绩的需要,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而要放水养鱼,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放水养鱼不仅要包括税收,也包括非税收入,特别是收费。

第三,要把握好基础设施投资的节奏。在经济运行困难、消费和出口不畅的情况下,动用投资拉动手段,是必然的选择。前提是,必须把握好投资的节奏和方向,不要过度使用投资拉动手段,特别不能完全依靠非生产性投资拉动。而要通过非生产性投资拉动,带动生产性投资的复活。只有生产性投资激活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才能健康、有序,具有可持续性,经济的发展才能不大起大落。

第四,有效激活民间资本。民间资本不活,实体经济难醒。中国的经济,必须由政府主导、国有主导转向企业主导、民企主导。只有企业成为经济的主角,民企成为经济的主角,经济的活力才能真正增强。关键是,对民间资本的支持和鼓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体现在文件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其中,垄断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是激活民间资本最关键的手段,最有效的办法。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必须也应当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纲领之一,落实到各级政府、各个行业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民间投资者才会放心大胆地进行投资,生产性投资才能活跃,经济复苏的基础才会牢固。

当然,鼓励出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但是出口对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短期内难以会有明显效果。

总之,7.4%是一个有点让人沮丧的数据,但是,必须看到,经济状况并未恶化。因此,信心不能丧失,动力不能丧失,决心不能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