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典”后遗症

“雨过天晴了,你却留在乌云里。”

灾难过后,人们都习惯性地选择遗忘。

就像生活中常见的“选择性耳聋”一样,面对十年前那场弥漫身心的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阴影,人们并非真的健忘,而是近乎本能地自我保护,不想让梦魇再度缠身。

2003年,SARS从南方首发,迅速蔓延全国。在这种未知病毒的侵袭下,高死亡率和高传染率一时给全社会带来了巨大恐慌。

草木皆兵的气氛里,出门打车,咳嗽一声,就有可能被轰下来。即便当年蝗虫一般的“摩的”司机,也不顾谋生艰辛,对咳嗽者果断拒载。在处于疫情风暴眼的广州,哪怕轻声咳一下,都有可能被视为令人惊悚的SARS病毒感染症状。

从疫区离开的人,都要到指定的地方“自觉接受隔离”,满大街流动着各式各样的口罩,露出来只是狐疑和警惕的眼神。火车上的旅客,打盹之间,耳朵眼里即入一支冰凉的电子温度计,“嘟”的一响,即知有无发烧。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还是敦煌漠河腾冲,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抗击SARS的标语和检查站。

在SARS侵袭下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然而不为人知的是,SARS的阴影至今仍困扰着很多人的生活,挥之不去。

摄影师张立洁长期关注残障人士,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随残奥冠军平亚丽等残疾人模范典型到北京小汤山疗养院慰问,见到了在此进行康复治疗的“非典后遗症患者――曾经的白衣战士们。

由于特殊时期人们对未知病毒的极度恐惧,再加之“非典”爆发初期疫情信息不透明产生的影响,“非典”病毒在北京肆虐……为最大限度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各种可能起作用的药物被应用于“非典”治疗,其中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甲强龙等,被超常规地使用。这些感染病毒的医护人员,留下了股骨头坏死和肺功能受损等后遗症。

在医务人员之外,某些普通社会感染人群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必要的医疗和物质帮助,似乎都遥遥无期。在不为人知的尴尬处境之中,他们不停地为争取权益而努力。

十年过去了,SARS已然淡出公众视线,但那场病痛却在某些人身上留下种种伤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在歧视和困顿中,他们无力地挣扎着。而大多数早已走出SARS阴影的人们,则再一次变得健忘。

摄影师在拍摄手记中写道:“仿佛一切已经过去,但是谁也无法保证‘非典’还会不会再来,正如2009年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的大流行。重大公共事件背后的政治叙事对人们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这种可能性还在继续。”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是冷酷的。

当年用7天时间建起来的小汤山“非典”医院,也早已成了废墟。在SARS阴影里,躲着一群被遗忘的后遗症患者。

2003年,SARS乌云笼罩全国;2009年春天,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大流行;近日,H7N9禽流感又一次侵扰人们的生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年,我们靠全社会上下同心协力,最终战胜了SARS凶魔,然而在与H7N9禽流感的作战中,反思过去,的确不该忽略那些历史欠账。正如佛经所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为了不再留下遗憾与阴影,无论是回望十年前的SARS,还是面对当下的H7N9,都应不落因果,不埋隐患。

SARS十年,莫教乌云遮望眼,风雨过后,当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