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大力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推进速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大力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推进速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地域辽阔,水稻种植分布广,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各不相同,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尽管如此,根据多年的实践和对不同稻区的三年调研及示范,我国水稻主要环节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应明确以下三点:水稻种植以机插为主要发展方向;机收应大力推广半喂合收割机;烘干是发展方向,很快将形成大的市场。其中机械化插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是不言而喻的,许多农民对机械化插秧如何操作及作业质量缺乏信心,购买插秧机时犹豫不决,影响了插秧机的推广进度。

育秧技术是机械化插秧技术的难点。事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把技术学透,按照技术要求去做,育秧也是件轻松的事。

育秧管理方式的选择。可采用商品化育秧或分户育秧,专人指导二种方式。采用商品化育秧,农民可将费用交付农技人员,由技术人员为其全程服务;第二种方式是分户育秧,专人指导,这种方式,农民可自行安排秧田,由技术人员进行育秧指导。

一些农民认为,机械化插秧会破坏已插好的秧苗。就手扶式插秧机来说,人扶着机柄在秧行中行走,确实会影响到两旁秧苗的插放位置,但不会伤到秧根,不影响产量。对于乘坐式插秧机,虽然压力大,但是由于机身与泥面接触面积大,所以压强也就小了,对秧田的影响很小。机械化插秧要求田面平整,整块田高度差不大于3厘米,表土软硬适中,田面无杂草、杂物,这样播出的秧不会东倒西歪,且有利于秧苗生长。

从当前形势分析,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是“抓两头,带全程”。就是狠抓水稻机插与机收,带动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发展,用五年时间实现收获机械化,用十年时间基本实现插秧机械化,进而逐步实现中耕、植保、干燥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引进与开发结合要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适应性、先进性、经济性,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强国际间的农机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大国外新机具、新技术引进开发和试验示范力度,尽快向农民提供高效、优质、廉价的机械。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重点是:插秧机、育秧播种机、中耕机、精密植保机、稻米烘干机及精加工机械。

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 重点要在育秧技术和大田管理等环节上,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要从标准化生产的角度,完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制定操作性强、适应性广的法规、标准,科学地进行指导。但这单靠农机部门是办不到的,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协同配合,特别是需要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

创新机制 以县市农机化推广机构为依托,以种田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实体,实行技术开发、推广、经营、服务一体化,把重点放在乡村级农机服务组织的健全和完善上。在水稻生产制种、育秧、供秧、耕整、栽植、施肥、植保、收获、烘干等主要环节上实现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以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政策引导 国家和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计划、财政、信贷、金融、科技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制定财政、银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把水稻生产机械化真正当作一件大事、要事、实事来抓,并抓出成效。进一步加大购机补贴和更新补贴的力度,调动广大农民投资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财政导向、农民自主投入、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投入机制。

广泛试验示范 水稻主产区农机部门应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积极试验示范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在适宜地区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化基地,以典型示范促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