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91-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孩子"这一特殊群体。如何走进留守学生的心灵,有效的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呢?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工作,写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

1."留守学生"调查与分析

1.1 "留守学生"调查。

1.1.1 "留守学生"中的55.5%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8.5%由亲戚代管,26%由其它人监护,可见隔代监护成了留守学生主要的监护方式。

1.1.2 40.5%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顾"留守学生",49.3%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25.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非常吃力"。

1.1.3 81.6%的亲戚表示"不乐意帮管孩子但没办法"。

1.1.4 55.1%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从不与孩子谈心"。只有22.3%的"留守学生"表示"有烦恼的时候能和照顾我的人说"。这些数据表明:"留守学生"们普遍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隔代亲人还是亲戚,对他们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在监护内容及责任上存在着很大的盲区,难以尽到对他们的教育责任。

1.2 情况分析。

(1)情感冷淡,缺乏爱心;(2)生活铺张,不懂节俭;

(3)我行我素,不受管束;(4)性格偏激,容易激动;

(5)有挫折感,自信心弱;(6)行为乖僻,不计后果。

2.对策

2.1 用师爱去感化、搭建温暖的港湾。斯霞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长期和父母分离的留守学生,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性格孤僻、自卑,有的高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他们在班上小错不断,常做出一些违反班纪班规的举动,以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实际上他们内心极度脆弱,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心灵。

2.2 家庭配合学校教育。家长应该改变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配合,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2.3 用理解代替惩罚,以赞赏取代指责。理解,不是赞同,而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将心比心,是一种满怀宽容的尊重。哪怕在学习上只有一点点的进步和变化,都不要轻易放过表扬的机会,最好能及时把你对他的肯定以最优美和最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让他切实地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和欣赏。是否具有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如果一个老师能始终以欣赏的姿态来面对学生,其效果也许远比斥责要好得多。那些因长年无法与父母交流沟通的留守学生,更应该成为老师特别关心和帮助的对象。

2.4 关注心理健康,强化法律意识。针对留守学生暴力倾向和犯罪几率的扩大,班主任还要着重关注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首先,要随时跟踪调查了解情况,把相关信息及时整理成档案,以备查阅;其次,还要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密切联系配合,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再则,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校或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培训,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甚至还也可以聘请心理学教师从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绪调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心理指导。同时,还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力争为留守学生创建一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和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5 努力培养"留守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留守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学校、老师可以通过心理辅导、集体活动等多种形式,首先,对"留守学生"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学生"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其次,提高"留守学生"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其三,培养"留守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孩子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孩子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6 加快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是因父母外出务工、异地分居而孕生的名词,根源在于地方经济不发达,就业难。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关注留守学生的有效途径,要抓住国家促进中西部崛起、发展农村经济等契机,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工农业。同时以优惠政策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通过他们创造更多的岗位来增加就业,从而减少跨地域劳务输出,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