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装饰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装饰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克里姆特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中分离派艺术的代表之一,总体上表现为平面性装饰审美趣味,为后来装饰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纯艺术性的元素,从而也进一步发展了纯艺术并创造新艺术语言和建构了新艺术体系。

【关键词】克里姆特;绘画;装饰性;构成

居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活跃在奥地利的画家,是西方现代艺术中分离派艺术的代表之一。克里姆特一生身兼多职,无论在油画、壁画、还是设计等艺术领域他都曾经涉足。克里姆特早期作品风格虽然仍具有自然主义风格,但是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其作品风格大变,他的作品跨越了传统与现代、绘画与装饰间的界限,打破了传统的绘画形式,以金属般绚丽辉煌的色彩和平面效果,运用富有装饰性的形式语言,表现出强烈的华丽风格与工艺化的精美,呈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装饰语言对其艺术创作的启示和影响。

一般来说,绘画装饰性主要以视觉平面性加以运用装饰艺术一般原理对画面进行理性分析并使画面各种元素之间达到对比、谐调且具有节奏感,并程式化地形成某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语言加以绘画性表现。而这种表现主要集中于主次、虚实、疏密、空间、对比、呼应、调和和衬托等关系。我们知道,绘画中的“点、线、面”这些视觉元素在作品中以大小、粗细、方圆、构图上的上下左右位置以及虚实、黑白、穿插、聚散等多种变化来优化物质化为艺术形象。在绘画表现中,点主要是增加画面的层次感,肌理效果,以加强艺术张力。线主要增加画面的秩序感,体现韵律感。面主要是除表现审美对象的深度空间之外,还可以正负形等造型原则来表现视觉的理性的视觉特点,并体现审美性和艺术性。在绘画表现中,点、线、面等绘画视觉元素既通过相互对比和呼应保持了其个性特点,又充分协调了彼此之间的共性。并使对象形式化,艺术化。而且克里姆特部分绘画中也体现出了中国艺术元素,这与他的私人藏品有关。如果仔细观察,克里姆特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像中国画印章一样的签名,它们也如中国画中印章一样,为了均衡构图,通过仔细推敲选定在作品中的某个角落。

1、克里姆特绘画装饰性中的平面化

克里姆特充分运用图式解构原理,将审美对象独立于画面形成整体的团块式色彩表现,形成构成感及稳定感,画面中人物比例协调、背景色彩处理得当,并以其独特构图形式赋予画面个性化的特征。克里姆特借助符号化构图方式发掘审美客体之外的涵义,用空间形式平展性和构图抽象性营造画面视觉的愉悦,使平面抽象图式呈现出直接而丰富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克里姆特在构成上采取色彩平面化分割处理,注重画面空间比例分割和形式主义设计风格,着力于对画面主体形象进行精细且富有表现力的处理。比如油画作品《弗里查・里德勒》和《玛格丽特・斯通伯格》等。他通过简单抽象图形甚至大面积平涂色彩突出主体形象,使画面具有了强烈的平面感,还运用了平面分割的方法使画面装饰性增强。其次,这种平面化分割处理构成主要表现在其早期创作的风景画中,无论是花坛、森林或草原,自上而下一览无余,并以装饰的手法,将真实世界艺术化于一般视觉,产生审美愉悦。克里姆特运用设计,肌理,图式与色彩建构了一个艺术世界乐园。其风景作品在一般视觉看来更像是一幅平面设计。再次,在其作品《农舍与白桦树》中,画面中的地平线很高,它将画面上下两部分一分为二,由一大片草原占满了大部分的画面,草原上立着四株纤细无枝叶的树苗,而其中之一将右边的画面分割开来,这种垂直而雅致的曲线条造型给人以美的感受。以绿色为主色调的草地,充满了长短不一的笔触以及一些蓝、红、黄色的野花,而左边则是一片笔触较长的紫色草地,整个草原呈现拓展性空间,最后构成了似地毡般的平面构图。克里姆特还将装饰纹样以及一些正方形、圆形、半圆形、漩涡形、三角形等各种几何图形直接解构重构于画面以增强平面装饰效果并达到唯美性表现特征。在《阿黛尔・布洛赫―鲍尔(Adele Bloch-bauer)》中,布洛赫―鲍尔夫人直接表现为拜占庭艺术样式。画面背景是富有金色质感的平面,左边的两块银色正方形增强了画面的平面性。并将人物那清癯的脸庞与灵动的手及其裹在华贵衣衫下的脆弱灵魂表现得淋漓尽致。

2、克里姆特绘画中点、线、面形式化

在克里姆特的绘画中,“点”充分体现为形式语言结构的存在价值和审美意义;“线”充分体现为鞭索式曲线和螺旋形线,表现出艺术情感性和艺术生命力。线条的轻重刚柔、抑扬顿挫、长短粗细、浓淡干湿、转折变化、虚实收放的合乎美的目的和美的规律构成了线条的装饰美,产生富有韵律的节奏感;“面”主要作为绘画中重构元素,主要体现为深度感、厚重感,达到空间和质量统一与协调。这主要在作品《吻》得以体现和反映。《吻》的色彩以金黄色为主,克里姆特用大面积平涂的块面色彩,将油画颜科与金粉的混合使用,造成了金碧辉煌的华丽的装饰效果。克里姆特这一时期的色彩明显受到日本浮世绘和东方工艺美术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平面装饰色彩。画面中男人的衣饰是由黑、白、银三色大小不同的方块构成,似乎象征了男人的菱角分明和坚硬。女人的裙子颜色也以黄色为底色,上有如调色板一样五颜六色的明亮圆形图案,体现女人的温柔、圆润和可塑性。女人用膝盖承载着身体,也供奉着爱情,膝盖上一块图案是鲜血一样的红色。画家在作品中自始至终寻求色彩的协调关系,画面中点状的背景以及开满鲜花的草地把一对在金黄色环绕下的情侣衬托得唯美而轻柔,让人不管怎样看都能得到一种新鲜而典雅的艺术享受。作品《贝多芬》――《诗歌》中集中体现了点、线、面的个性特征。克里姆特将人物平面化并带有一定装饰性的手法处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形象化可视的二维世界。这种艺术表现还集中在作品《水蛇Ⅱ》中。

3、克里姆特绘画中的团块式表现

在克里姆特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运用团块式的构图表现主题。在画面中他使人物独立于画面形成整体的团块,人物、背景的比例与色彩搭配饱满而没有丝毫的拥挤与不安,营造出了和谐幽雅的画面气氛,使视觉达到平衡与协调,以独特的构图赋予画面个性化的特征。在《吻》、《年轻姑娘》、《死亡与生命》等作品中都体现了平面装饰效果。

4、克里姆特绘画中的中国元素

克里姆特主要在后期的绘画中明显表现出对中国民间色彩的借鉴。他善于运用大面积的纯块填充造型和局部画面,这种大胆和高超的用色技艺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效果。克里姆特绘画中所用的色彩和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用色相似,这些色彩是一种主观化表现的色彩,而非客观描述的色彩。克里姆特后期改变了中期作品追求色彩和谐所导致的画面柔和、缺乏力度的特点,运用色彩的对比关系、互补关系和纯化的色彩作画,一方面使画面产生了色彩明亮、丰富的感觉,另一方面,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张力。尽管克里姆特中期绘画声誉最高,但后期绘画中,克利姆特将油画造型、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意韵与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对绘画新方向的有益探索。他这种将中国艺术元素融于西方传统绘画的实践和探索,对欧洲现代绘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作品《女朋友》与《珍娜・希达帝肖像》。

总之,克里姆特绘画体系充分吸收了装饰绘画中的构成元素和变形原理、夸张原理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进一步发展了装饰艺术样式,同时他在此基础上给绘画艺术,尤其是纯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形成完整的克里姆特绘画体系并影响着我们以及未来的人们。

【参考文献】

[1]陈晓林.装饰绘画[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2]简・罗戈夫斯卡,帕特里克・拜德.克里姆特[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