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十三年坚守山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村里的小学早放学,夕阳还没有落下时,谢林帮和往日一样,留下来跟一群尚未回家的孩子们在简陋、破旧的操场上打乒乓球、玩耍,其乐融融。
上世纪70年代末,还不到16岁的谢林帮就到茂名市茂港区沙院镇沙村小学当起了小学老师,一教就是15年。
1994年,评为高级教师后,谢林帮还是选择继续留在山村里教书,去了条件同样艰苦的茂港区沙院镇木苏小学任教。
6年后,谢林帮主动要求去校舍更简陋、留守儿童更多的茂港区沙院镇元山小学任教。
从山村还是到山村,33年的灌溉,33年的坚守,甘做山村育苗人,谢林帮老师向我们诠释了最美的原始定义,诠释了扎根山区、甘守清贫的质朴内涵。
甘受清贫守住根
1986年,他被选为人民代表,有镇领导想推荐他做沙村村委会书记,他婉言拒绝了。“看到农村的孩子们很苦,希望可以教他们读多点书,希望孩子们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落后的面貌。”谢林帮对记者说道,“听到孩子们嘹亮的读书声,我心里才踏实。”他选择了继续站在简陋的讲台上。
十年后,也就是被评为高级教师后的第三年,县教育局想调他去学校规模宏大、环境优美的电海中学,每月工资加上各种补助最少能多五六百块。但是孩子们、家长们、村里的领导干部都极力挽留,在矛盾的挣扎中,最终他选择了留下。“我舍不得这里的孩子。”谢林帮说。他不走,孩子们笑了。
又一个十年后,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教育局又想调他去茂名市茂港区第一中学。那时他产生了想去的念头,后来还是留了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想对不起乡亲们,因为乡亲们信任我,他们觉得我在这里教书,他们的孩子才有希望,我也舍不得山里这些淳朴的孩子。”谢林帮说。
这些机会打动过他的家人,尤其是开始那几年,一个月几十块钱收入,家里还有多个兄弟姐妹需要帮扶,父母、亲戚、朋友都鼓动他去城里发展。
可他顶住家里的压力,说服自己没走。每次在课堂上跟孩子们开玩笑说要走,孩子们就哭。村里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这里需要你。家长也万般托付,送鸡蛋送水果。
“怎么走?走不了。”谢林帮说,他性子软,除了想给家里好点的条件,想要的也不多。后来,“说不走了,孩子们就笑了,乡亲们也安心了。”
正是他的不出走,茂名市茂港区沙溪镇元山村的乡亲们都觉得这里的孩子有了希望。“他在这里教书,群众就觉得孩子有希望。”连校门口的杂货店老板也跟记者说道。
潜心教研传薪火
记者随手翻开谢林帮身边的一本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作文书,里面有他学生的作品——《茶》。“这个孩子写得多好啊,你是怎么指导学生作文的呢?”
“作文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他一脸自豪地说,“先从整体观察,到个体观察,再到横向、纵向观察,还可以分层观察,最后加入自己个人的思考,个性的解读。”随后谢林帮就跟记者谈起了他摸索出的一套开放性快速作文真法。
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脸蛋,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谢林帮深深意识到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山村孩子们最宝贵的时间,是传授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他自己订下教学目标,探索课堂教学艺术,向40分钟要质量。由于是山村,家里、办公室也没有电脑,学校基本上也没有经费安排他外出学习交流先进的教学理念或培训,他就自己掏钱到县里听课或者通过与在城里做教师同学交流来扩大自己的教育教学视野。
由于对课堂教学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的教学成绩斐然。他带的毕业班语文科连续6年在镇期末水平测试中荣获第一名,合格率100%,优秀率达70%以上,每年毕业班水平测试成绩都名列前茅。
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坚守着,谢林帮感觉幸福、快乐,最重要的缘由可能就是他把乡村的教育事业当做生命的真谛、生活的图腾,物质虽匮乏,但看到乡里的孩子们成长,精神上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