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没错 你有亲密焦虑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没错 你有亲密焦虑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际交往中,正因为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最多,就更容易引发主动和被动的各种行为。

彻底解决亲密焦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自我认知、客观思维的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秩序沟通等。只有有效沟通和相互理解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多数时候,我们总是沮丧又自责,为什么对最亲密的家人反而不够宽容?相比对待陌生人却十分注重自己得体言行的表现,在家人面前,我们更容易激动、生气、苛责和不耐烦,轻易就让事情演变到好语变恶言的地步。此刻,一种明知不对却总不受控而为的焦虑就油然而生。

越亲密越焦虑

也许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更看重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当然也意味着对家庭亲密关系功能的要求更高。我们惯于在家庭中汲取温暖、获得力量、最真实地表达自我,似乎在家人的无条件包容和倾力支持下,我们的行为也越发毫无顾忌。

31岁的徐明怡就坦言,目前最大的情绪冲突来自母亲。“昨天,我又当着全家人的面大声批评了母亲,起因是孩子奶瓶的清洁方法。其实除了带孩子,还有在其他家务的处理上,我以前就告诉过母亲,她的很多老方法不科学,应该如何改进等,不过总没什么效果。然而批评完母亲,我又会想起她替我们操劳的种种,接着替她感到委屈,并后悔自己不该这样……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当时都无法自控。”

徐明怡和老公工作很忙,儿子从出生开始,家里的大小事务几乎都交由母亲在操持。很明显,徐明怡的问题在于两代人的持家观念各异,而且都难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就是成年后,会更热衷在家庭成员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渴望得到他们的赞同和支持,从而树立在家庭内部的价值感和权威感。同时在相互依赖、体谅的家庭关系中,形成“他们会理解我”、“他们该包容我”的概念随心所欲地表达自我,而忽略婉转的方式才更能让人愉悦的事实。伤害家人的言行出现后,又同样会因为个人行为导致亲密关系受伤而悔不当初,双方都因此而产生“亲密焦虑”。

徐明怡说,每次苛责母亲后,看见母亲更加小心谨慎的样子,自己也会难受。一方面苛责母亲并非是为人子女应有的态度,另一方面观念相左又无法向母亲认错否则就是鼓励其行为。虽然已经明确感觉到自己的方式方法不对,却只能每次通过事后给母亲买些小礼物来修补。然而困扰她的焦虑,却始终无法消除。

令人不自控的种种

从代表智慧和情商的第二生命形态而言,这种由家庭内部产生的焦虑,都源于主动目的和被动目的过高的关系。人际交往中,正因为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最多,就更容易引发主动和被动的各种行为。当我们寄望于家人、对家人有所要求,就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我们被家人寄望和要求,就是一个被动过程。

在此过程中,一旦有人感觉到失望、与期待不符,经过日积月累,任何看上去极小的事都可能成为导火索,而我们那些急躁和失控的行为,就是瞬间过度现象。

相比徐明怡那种主动目的过高的焦虑,北京的耿俊彦就提到妻子对自己要求太多所产生的被动焦虑。“她每天都会详细询问我的工作情况,并指出我哪些地方该怎么做,也习惯性强迫我充电考试,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理由嘛,当然是为我好、为这个家好。而我却认为,人生并不是为了挑战一个又一个的高峰,而是怎样让生活怡然自得。所以某一天,我终于和她因为在一件小事上的分歧,进行了一场激烈争吵。”

除此之外,还有担心自己在家人面前表现得不够好的焦虑。为了取悦家人而建立一个相对自我的自我,但往往因为要求过高无法达成目标,这也会导致焦虑而失措。深圳的张静远就说道:“我最紧张的是我爸对我的态度,从小他就说我笨、将来长大了没出息,而我不论怎么努力,自己也看到了努力的成果,但我爸似乎都不屑一顾。”

这些主动目的或被动目的过高的案例,除了说明自我产生的焦虑外,同时也折射出儿时父母的言传身教及生长环境带来的影响。

因而我们总会遇到按个人标准要求家人的反伤,以及被家人要求理所当然地迎合和配合等令人不快的焦虑。事实上,所有要求严苛者,内心还部分停留在儿童式的自我中心形态,然而他们却并不愿意承认。他们对自己对他人的各种要求进行合理化的解释,即不是因为这是我的方式,而是因为这是“正确”的方式。而家人,正好被视为他们自己自我的一部分。

你也可以找到出口

试想一下,各种出现在家庭内部的伤人行为,对象如果换做关系一般的同事或因各种事务相交的陌生人,我们会怎样?

没错,克制。

我们会先一步权衡一切利弊,其中包括为了协作上更长远的利益、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给别人留下美好印象等。一旦有了各种权衡,就会立刻找到换位思考的理由,态度也自然委婉得多。

42岁的简梦莹就深有体会。在家里,她讲话非常直接,并坚持直接是自己的优点。直到后来她参加了一些心理学的培训,才逐渐发现事实上并非别人做事不靠谱,而是自己对他人有太多苛责。

说到改进,她觉得首先应该打消“严以律人”的控制欲。沟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每次她的家庭成员发表相反意见时,她会先克制住自己耐心倾听,避免不理前因只管后果的省略式沟通。

为了控制自己武断的行为,简梦莹还特地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对家人发脾气的次数,并每次总结为什么生气、对家人都提出了哪些要求……事后她冷静下来再看这些笔记,会发现自己的确有许多不合理之处,这些都提醒了她该如何更好地与家人相处。此后,丈夫和女儿对自己的意见也越来越少。

没有对错,只有沟通

面对亲密焦虑,的确不那么愉快,也的确没有“药到病除”的速效解决方案。只有明白家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对错的道理,并且有效进行沟通才能逐渐改善,将自己及家庭变得更好。亲密焦虑的产生往往涉及三个步骤,其中任何一个处理欠妥,都可能产生焦虑。

第一步,感受家人的期望。这是一个觉察的过程,我们感受到的是否是家人心中的真正期望,期望的根本在什么地方?希望以怎样的方式达成期望?没人喜欢流于表面的尊老爱幼,所有人都希望被真正了解。有效的沟通有时并非单一地聊天,在没有既定目的的前提下和家人进行些户外活动也很不错,比如晚饭后的散步,周末时的郊外踏青等。

第二步,将期望内化为理想自我。这是个理想自我的建立过程,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客观情况,并在单级思维的控制下对家人设计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家人需要的是我们的认同和赞赏,即便说一些无关紧要但只要是让对方产生满足感和价值感的事,这种“垃圾交流法”也能和谐家庭氛围。

第三步,认识和承认现实自我。现实自我总不那么完美,所以目标实现亦非常困难。与其给自己痛苦的低评价、让自己陷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中无法自拔,不如利用“适时放纵法”,和家人一起无拘束地游戏或玩笑,越放松越好,重点是放下架子和矜持。

彻底解决亲密焦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自我认知、客观思维的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秩序沟通等。只有有效沟通和相互理解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让我们在沟通中更加深刻而清晰地认识自己与家人,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测试:你是主动还是被动

当你感到来自家庭的焦虑,不妨做做以下测试。选“是”计5分,选“否”不计分。0~15分为主动型,35~50分为被动型,而如果恰好在20~30分之间,恭喜你,尚在平衡之内,无需焦虑。

1.面对陌生人,我希望别人主动和我打招呼。 是 否

2.我总觉得自己做的家人没看见。 是 否

3.我总觉得家人没有主动关心我。 是 否

4.我总是羞于向家人表达我的需求。 是 否

5.遇到事情我总希望家人能来帮我解决。 是 否

6..我总希望即便不说家人也能替我实现愿望。 是 否

7.我总喜欢旁敲侧击,不直接说出意图。 是 否

8.我希望什么东西别人都给我准备好,享用即可。 是 否

9.我经常因为家人的意见和建议改变原有想法。 是 否

10.我能很敏锐地觉察家人的心情状态。 是 否

结果分析

如果你的主动目的高

1.对别人严苛,首先是不能接受自己做得不够好。这或者来自童年不被重要的人欣赏、接纳的经历,或者必须通过严格的努力来挣得肯定的经验。但人无完人,严苛并非生命中唯一的定理,允许自己不完美,才能学会对他人更宽容。

2.可以把重点放在你和家人交往中融洽美好的地方,不必刻意和自己的问题较劲,带一点幽默感,你一样能拥有美好的亲密关系。

3.在生活中,需要经常反省自己是否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太多的压力,而且自己给出的建议和意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和需要。

如果你的被动目的高

1.有偏执倾向的人往往最难自我察觉,对方既然是亲密家人,先了解他们,别把他们的挑剔放在心上。明确这是对方的问题,而非自己的,把这当成提高自己与人相处水平的机会。

2.不要试图和他们争论对错。理性层面的说理、争论在家人面前毫无意义,但并不代表放弃原则一味顺从,越让步就越会让对方认为自己正确。分清事情的归属和责任大小,耐心地和对方在各种事情上达成妥协,也让对方学会需要有所让步才能共同生活。

3.给对方一些童年得不到的欣赏。让他们获得内心的安全感,感觉被爱、被需要,才能真正仁者无敌。

4.总是因为周围人的影响而做出选择,则容易迷失本心。需要静下心来仔细体察自己,用更多勇气表达出自己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