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上好《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初步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二上半学期,在结束了必修五的学习后,语文教学进入了全面的选修课程的学习阶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着明确要求: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探究与提高。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我校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第一个选修的课程系列便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这个系列的课程要求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应如何安排好选修课的教学,我开始了新的摸索。
我想,课堂上老师在精心准备之后把对诗词散文的解读和鉴赏完美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就可以了吗?他们会接受我们提供的既定答案,也会从我们的讲解中获得美的感受,但有什么是属于他们的呢?他们能就此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兴趣吗?怎么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有机会自己解读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呢?幸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如何上好这本书进行了指导:“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课程的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我认为学生在经过了前五本必修课程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在之后的选修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他们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于是,我决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读那一首首优美的诗词,让他们在讲台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让他们在搜集整合资料的过程中感受老师的不易,让他们在面对台下的同学时找到自信和荣誉。
怎样具体操作是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认真翻阅了课本和配套的《读本》后我发现,《读本》中所选内容是针对课本不同模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设计的,既有与课本各单元相配合的内容,也有延伸扩展性的作品与知识;既有值得欣赏的文学名作,又有可供领悟的与语文实际运用紧密相关的文章与文学评论。因此,我应该利用好这本书!教师从教科书上精选一些诗文,充分运用好多媒体,进行讲解。学生在听课以后,结合教师的讲解自己再次思考,充分利用《读本》上的诗歌,进行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我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从读本中选择了相应数目的诗词,在开学初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利用信息课及周末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集信息,对他们要讲解的诗词和作者甚至是作者生活的年代做全面的了解,然后把找到的信息整合起来,再进行解读和思辨,最后可以以讲稿的形式或是幻灯片的形式将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呈现出来,利用语文课的时间走上讲台,向自己的同学和老师讲解。我没有要求学生的解读必须围绕那些角度,因为我不愿用固有的思维方式限制他们,但是我要求,除去一些必要的文史知识,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必须是他们自己的思考所得。当然,将诗词具体分配给学生时是教师的主观意愿,如果学生对《读本》中其他诗词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进行调换。
完成第一步的任务分配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具体的实施了。我们的教室里都安装有多媒体教具,我允许并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在幻灯片上配上音频、图片和文字,可以更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示出他们对诗词的解读。当然,我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多要使用多媒体,有条件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我决定用每一节语文课前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上台讲解。使用多媒体的同学要提前一天把他们所制作的课件给我看,而我也只是看一下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如字体大小、内容是否过繁需要删繁就简等,至于具体的解读内容我不会去改动。在实践过程中,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多少自己的感悟,仅是把查找所得的资料整合了一下,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感悟,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他们认真的翻译着诗词大义,然后再结合课本上的相关作品知识,比较阅读,有自己的深刻理解,更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请老师和同学帮忙解疑。很多时候,都会在班里掀起一阵阵讨论的高潮。其他同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往往还会引出很多另一些诗人词人的作品,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对语文的热爱,对诗词的热爱在悄然增长。
经过近半学期的实践,我认为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最突出的表现在
更多的学生可以从容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部分性格内向,声音较小的女学生会不断加强练习,希望能得到同学赞许的眼光,一些普通话不甚标准的男孩子也会在早读及课余时间放声诵读诗词,希望得到同学鼓励的掌声,至于那些在语言表达上本就有优势的学生则更加努力,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带领大家进入诗词中的美妙意境,带领大家在诵读中感悟经典,在诵读中陶冶性情。从此,语文课上一片书声琅琅!
更多的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诗词鉴赏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也由此对诗词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他们会紧扣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再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然后再通过对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把握来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品味诗词特有的意境美,置身于诗境得到审美享受。
更多的学生在自主鉴赏自主表达中找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我会提前告诉他们我上课的进度,上课时会讲解的诗词篇目,然后调整学生自主鉴赏的顺序,把读本和课本的内容有机结合,是学生在读本中的鉴赏对象与我的课程内容相呼应,这对于知识面的扩展相当有效,而且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拓展开来的知识。)
比如有的学生在讲解诗经中的《汉广》《木瓜》时会联系起必修二中我们曾学过的《氓》和《采薇》,温故而知新;在欣赏《子衿》时会联系到《短歌行》;他们会在我即将讲解姜夔的《扬州慢》之前,带领大家感悟《黍离》,是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加轻松,也使得教学效果更完美。同样,他们会把必修上的陆游的《书愤》和读本中的《临安春雨初霁》结合起来,会把课本上高适的《燕歌行》与读本上曹丕的《燕歌行》相比较,会在李煜《虞美人》的课程之前谈论李的《浣溪沙》,会在课堂上李白《将进酒》的不平之气抒发之前先去读本中感受《登金陵凤凰台》工整对仗中流露出的深切的忧国情怀。
再比如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夏雨佳同学,她把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更多的展示出了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她以“大丈夫落泪更令人动容”导入,详细介绍了她所感受到的诗词美妙,并将苏轼和张质夫和作的《水龙吟》进行了比较阅读,以轻松浅近的语言“PK”了两首词中每一句话的优劣。而且她还自己动手做了精美的幻灯片,几乎那一节课的时间都被她用去了,但是这一节课的时间没有白费,自此以后,后面的每一个学生都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所要鉴赏的诗词,他们努力着希望能够让自己也成为同学赞许的对象。
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备课的辛苦不易,上课时更加认真投入。
在每一个学生讲解完自己对诗词的领悟后,我也给每一个人进行了评价,评价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重点,如能否展开想象和联想,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能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对于学生的成果展示,既要看他们的参与态度,也要评价其成果的水平!总体上是以肯定和赞扬为主,个别的地方提出意见和看法,只要他们准备了、尝试了,我就不会去批评和指责,只在必要时,课后和少数态度不是很积极认真的学生单独聊一聊,提出批评。另外,在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分属于不同层级的教学班,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我对能力层级相对较低的班级的的指导工作没有做得很到位,因此效果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预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力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想,将课本与读本有效结合,把讲台让给学生,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