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叠音词加强抒情效果的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叠音词加强抒情效果的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而构造的词,是一种应用极广的词类,它既有口语的朴实,又有音乐的旋律;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还能表达丰富的情感。那么叠音词的这些作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以为它的描写作用、音乐作用都是加强抒情效果方式。因为前者属形式,后者属内容,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就强调指出,叠音词的使用是形象描写客体,反映主观情感的需要。我国从古到今众多的文学作品都十分擅长运用叠音词,而且运用的频率很高,它们不仅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借此表达深切的情意。因此,了解叠音词加强抒情效果的方式,对于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散文是很重要的。

(一)叠音词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使用叠音词,增强了诗的音乐美,从而使诗中主体情感得到最为生动的表现

1.《诗经》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的一个特质:借助叠音词产生的音乐美来增强诗歌的情感魅力。叠音词的大量运用,使《诗经》从词汇方面增强了诗的音乐美。这些叠音词或在句首,如“关关雎鸠”、“采采卷耳”、“赳赳武夫”;或在句尾,如“夏屋渠渠”、“筑之登登”、“鸣惆嚖嚖”、“在公明明”;或者全句连用两个叠音词如“委委蛇蛇”、“皋皋疵疵”、“矜矜兢兢”、“兢兢业业”;或者整节、整首诗中连用叠音词,如《卫风·硕人》和《周南·孟斯》。读这样的诗句,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富有极强的音乐性,使我们在完美的音乐般的诗句节奏中体会到诗中主体情感之丰富和深厚。

再看《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全诗3节12句,竟用了6个“采采”,把劳动妇女们集体采摘车前子的劳动场面十分生动形象地摹写出来了。读其诗,不只享受到它的音节的和谐优美,而且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给人带来的欢乐,可以假设,如果没有句首“采采”的连续叠用,这首诗的表现力将是很难达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的。

2.叠音词朗读起来节奏鲜明舒缓,能造成一种特定的语气,因此使用大量的叠音词写景,很容易唤起读者对景物的情感,例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读者读之,自会心中涌起一股对草原之辽阔的赞叹之情,而且很自然地引发读者对草原之景的想象,想象草原的苍茫无际、辽阔无边。

(二)叠音词能够更生动地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达到表现内在情感世界的目的。尤其是对抽象的心理活动,要用一个恰当的词把它显示出来是十分困难的,若用一个特定的叠音词,就毫不费力气地使其穷形尽相地落到实处。这种描绘,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受到,意会得来,效果十分精当

1.《孔雀东南飞》中描写焦仲卿同刘兰芝痛别时的情态,“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这里既有神情动作,又有心理活动,那种怅然失望之状,不忍割舍之情,使人感受得很真切。如果不用“劳劳”、“依依”而换成“告别”,“留恋不舍”之类的词语,就寡然无味了。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叠音词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故事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再看《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爱情画面,一个饱含离愁的形象若现于纸上。

3.词人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开头三句连用七个叠音词:“寻寻觅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以如此多的叠音词描写离愁别恨辛酸境遇,这是对叠音词的创造性的使用,是音韵美的“绝唱”。其“绝”乃在于“非描塑可拟”。确实,这七个叠音词并不在描塑具体形象,而在于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寻寻”这里是指词人若有所失,便四处寻找,可毫无着落,于是又进一步“觅觅”——苦苦搜索,“寻觅”没有结果,于是便感到“冷冷清清”。一个闺阁寡妇,在国破家亡之后,又处于“冷冷清清”的环境中,更觉孤寂空虚,凄凉、悲惨、忧伤之情便一齐涌上心头,于是便情不自禁地悲叹身世“凄凄惨惨戚戚”。七个叠音词,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出来,感人至深。从语音的节奏、声调来看,这些叠音词编缀成句,不仅分别从动作、感觉、心境三个方面突出地表现了女词人晚年凄凉悲惨的生活,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词人血与泪的泣诉,向苍天的悲愤呼告,使人如见其状、如临其境,而且这些叠音词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正好从语音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中传达出了特定环境下的情感活动。

(三)主体情感的产生,往往是主体内心意识和主体以外的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而主体情感的表现,则往往要借助于对客体物象的描写,运用叠音词来描写客体物象,可以使文学作品的主体的情感得到鲜明形象的表现,从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叠音词不仅构造了和谐的韵律,还经常通过以景物起兴,营造特定意境,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一点在《诗经》中比较常见。例如《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画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一致的。《兼葭》的意境也很美。作者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情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的结合,作者的急切追求与可望不可及的结合,作者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与萧瑟秋景的结合,伊人高洁、富有魅力与兼葭露白、秋水澄明的结合都可谓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回味无穷。又如《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的心情。

2.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表情达意出发,恰当地运用叠音词,生动地描绘了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再现出新鲜的意象,把人引入到画境中去。文中描绘物象的光、影、色、香的叠音词都呈现出一种“淡”的韵味:“淡淡”“静静”的月光,“轻轻”的泻下;“淡淡”的云,“薄薄”的青雾,“隐隐约约”的远山,散发着“缕缕”清香、似“一粒粒”明珠、“星星”的荷花。这些叠音词构成了画面“淡”的主色调。这种主色调非常准确地表现了主题。一方面,是描绘月色轻笼下的境界,另一方面,融进了作者个人特定的情绪。“淡泊”的审美要求,植根于一种恬淡的把自己对于世情的关心隐藏起来的心理。欧阳修在《鉴画》中所说:“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旨得之,览者未必识之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这种淡泊的审美爱好,也反映了作者不满黑暗统治,追求清夜无尘的宁静,以从自然中寻求解脱的心境。这种情境的交融,产生了荷塘月色这幅淡墨水彩画淡远、幽幻、清美的意境。作者十分欣赏这种环境。

文中叠音词描绘的树木在整个画面中是唯一黑的部分,而且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菇翁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的树将荷塘“重重”围住。这里作者不用“蓊郁”而用“蓊蓊郁郁”,不用“远近”“高低”“阴”,而用叠音,加强了夜的寂静、塘的幽僻,与作者不宁静的心情交融,表现出了在黑暗中作者仿徨徘徊的“有我之境”。

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起来构成的叠音词,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最适应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因此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不可忽视叠音词的作用,不可一味强调叠音词调节音韵、增强语言音乐性的功能。应该纠正过去对叠音词在认识上的偏颇和不足,重视叠音词在描写、抒情和唤醒读者情感与想象上的功能。在创作中恰当使用叠音词会使描写锦上添花,加强语言的美感;在阅读分析中,抓住叠音词进行深入分析品味,会使我们对原作的描写和情感有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