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记叙文“校园活动”写作指导课系列活动纪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记叙文“校园活动”写作指导课系列活动纪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 言】哈尔滨市道里区从2008年开始开展“有序作文”系列研讨活动,几年来在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指导方面积累了一系列内容丰富、操作简单、深受师生喜欢的作文指导案例。本次活动中,哈尔滨市第113中学九年级备课组以校园活动为背景,以《这堂课真____》、“校园活动”、《开学一个月》三个文题及内容为依托,采用说课与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对记叙文写作指导的重点、难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希望以此探讨记叙文写前指导的有效思路。

【参与教师】兰淑英 战新梅 李成欣 滕宗娟 李明 孙艳 辛颖 刘振伟 孟莹 潘颖 张也 邢丹丹 张璐

活动一:《这堂课真____》

邢丹丹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搜集、筛选材料,帮助学生搭建作文框架,指导学生运用描写方法把所选材料写精彩。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把课堂写精彩。

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点后,我为此次作文精心设置了题目《这堂课真____》,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课堂学习是学生目前主要的活动,每一节课学生们都会有所收获,因此也就有话可说。

导语:同学们,课堂是我们播撒希望,收获知识的地方,多姿多彩的课堂学习见证了我们每一天的成长……我相信在你们心中一定会有那么一节课是印象深刻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来来描述出你心中的这节课。

题目:《这堂课真____》

提示语:我们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的课堂里度过。课堂上有老师的精彩讲解、默默关注;有同学的默契配合、激烈争论;有师生的灵感碰撞、相互促进。每个45分钟,老师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播种着希望,学生用他们聪明的才智收获着硕果。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见闻,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以《这堂课真 》为题来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1.根据提示语补全题目;2.围绕中心进行选材,注意选材的真实新颖;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把这堂课写精彩;4.字数在600左右。

兰淑英:在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作文中,我们首先将视角放到了课堂。此题目是半命题作文,既有一定的限制,又给学生提供选材空间。如把提示语中“每个45分钟”一句改成“其实生活也是课堂,它会让我们获益匪浅……无论是校园中的课堂,还是生活中的课堂”,就拓宽了学生选材的视野,学生还可以从广阔的生活中选取所需材料,容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经过我们全组研究,最终还是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决定先让学生写好学校45分钟的课堂。

审题及选材

我把本次作文训练的题目有意设计为半命题,是想让学生充分重视题目给出的提示,从题目中的重点词语抓主要信息。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真”字,提示学生所填词语一定要体现这节课带来的最深刻感受。接下来我让学生把自己最真实的课堂感受填在横线上。(预设学生所填词语:难忘、感动、快乐、新奇、有趣、特别、有新意……)

我准备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填的词语,回忆以往课堂上的内容,选择可写的事件。然后组成小组进行交流,思考哪些事件可以写,哪些事件不能作为材料出现在文章中。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在选取材料时相互补充,让那些不善写作的同学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同时我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精彩的课堂内容素材,把学生可能会提到的一些精彩的课堂内容进行整理归类。

例一:《这堂课真感动》

1.课堂上原本不发言的同学在老师或同学的鼓励下发言;

2.班会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真心话;

3.最后一节生物课师生之间真情的告白。

例二:《这堂课真有趣》

1. 实验课上的演示和操作过程带给学生新奇的感受,激发了学习兴趣;

2. 综合实践课做手工、做美食;

3. 语文课上表演课本剧;

4. 体育课上的各类游戏、比赛释放了压力,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例三:《这堂课真特别》

1. 政治课上的辩论比赛;

2. 班主任老师自罚唱歌,看到了老师的另一面;

3. 上课时,某某同学恶作剧或接话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受到老师批评。

这些事件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是所选材料要写进文章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如果学生提到“课堂上原本不发言的同学在老师或同学的鼓励下发言”“课堂上老师关爱的话语、鼓励的眼神带来的自信”等这些体现老师对学生关心帮助的事例,那么文章应该紧扣“难忘”或“感动”。如果学生提到“理化生实验课上的演示和操作”“综合实践课做手工、美食”“语文课上同学们表演的情景剧”等表现课堂多样性的内容,那么就要求紧紧围绕“有趣”或“特别”来写。

选材的训练力求让学生知道作文不仅要有事可写,还要学会根据中心筛选事件,选择最值得写,最能突出文章中心主旨的事件。材料除真实、典型、紧扣主题之外,还应力求新颖,突出自己的体验与发现。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如何选材有更好的认识和把握,并归纳出选材的方法:

1.选择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内容;

2.选择情节有起伏,感情有变化的内容;

3.选择新颖,不落俗套,并有自己独特体验的内容。

搭起写作框架

审题选材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要想写好记叙文,还要求叙事完整具体。接下来就进入本堂课的第二个环节,帮助学生搭起作文的写作框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最后一课》,让他们从中感受这篇作文的基本框架,进而更好地安排写作结构。

1. 《最后一课》一文是如何来安排情节的?

明确:文章先写了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感受,突出表现课前不一样的气氛,然后描写了最后一堂课的情景,重点描写了“我”的心理和其他同学、老师的变化。最后由韩麦尔先生宣布最后一节课结束,再次描写老师的表现和我的心理,从而做到呼应前文。

2.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哪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最后一堂课上的情景;

第三部分:韩麦尔先生宣布最后一节课结束。

明确:学生对于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自然会总结出一堂课要分为上课初、上课中、下课后三部分,这也是描写一课堂的一般写作结构,其中重点是对上课过程中的描写。

兰淑英 : 在作文指导中,将课内所学的篇章当作例文,为作文辅导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服务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该半命题作文补写完题目后,“题眼”就初露了文章主旨,之后就进入选材阶段了。选材要选择典型、恰当、足以表达主题的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邢老师的文前指导无论是预设学生的选材,还是教师启发给学生的选材都突出了选材的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要有引导学生积累资源的意识,及时让学生记录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所以在引导学生积累材料方面也要多下功夫。

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把所选材料写精彩

明确了写作的重点,接下来就进入到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本次训练的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描写把所选材料写精彩。我为学生准备了3个精彩的课堂描写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这3个片段,思考文章是如何把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写得如此精彩的。

片段一:《那堂课真新奇》——“生物课”

王老师是我们班的生物老师。第一节课上,他问我们:“谁知道一种叫做草履虫的动物?”同学们面面相觑(qù),就连生物比赛得过奖的崔庆久也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噢,没有人知道。”王老师神秘地笑了笑,“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张图片,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图片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我们饶有兴趣地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解析:文中开篇设置了悬念,“同学们面面相觑”一句引出这节生物课的上课内容,并在上课初加入了老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噢,没有人知道。’王老师老师神秘地笑了笑”以及“我”的心理描写“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表达了“我”对生物老师的崇拜,从而突出了生物课带给“我”的新奇感受。

片段二:《那堂课真有趣》——“综合实践课”

只见他严肃地将左手抵在火腿块上,紧按住火腿,右手抓住刀柄,找准位置后向下轻轻一压,就这样一片片光滑匀称的火腿片应运而生。如此细致的“刀法”让我们组成员不禁拍手叫好。在我略微闲暇之时,大概向班级望了望:做寿司的、包饺子的、调菜汤的,五花八门,每一组的“作品”都别出心裁,平时静谧的“学习之家”竟在此时变成了香气四溢、热闹非凡的“厨房”。这些食物有的色泽艳丽,有的却“土气十足”,就如我们组做的汉堡:火腿露出一小半,菜叶在外面搭耸着,又如某组的寿司:紫菜叶向上翘着,米粒儿还掉下来不少。同学们看到它们的狼狈样子后都哈哈大笑。

解析:片段二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抵、紧按住、抓住、轻轻一压”这些动词的运用突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文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每一组的‘作品’都别出心裁,平时静谧的‘学习之家’竟在此时变成了香气四溢,热闹非凡的‘厨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的热闹场面,紧扣了“有趣”来描写,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片段三:《那堂课真难忘》——“化学实验课”

“开始试验”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瞬间如涌过的电流一般活动了起来。你倒一杯试剂,我划一根火柴,忙得不亦乐乎。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试剂瓶,仔细端详着里面的蓝色澄清的胆矾溶液,好奇心促使我打开了瓶塞,凑上去闻了闻,虽然什么气味也没有,但我仿佛嗅到了芬芳的花香,心里高兴极了。

按照黑板上老师写的实验要求,我开始向试管中注入溶剂。摆好姿势后,心里如小鹿砰砰乱撞:要是倒洒了可怎么办?试剂沾到手上怎么办?这些恼人的问题使我迟迟不敢动手。渐渐地,我的左手开始发颤,试剂瓶口也很难再对准试管口了。我这才明白,原来学起来十分简单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这时,老师走了过来,看了看我手中空空的试管问:“怎么不做了?”“我……不太敢”我苦着脸说。心想,老师一定会批评我吧,这时,一只手稳住了我发颤的手,慢慢倾斜,一股蓝色的液体缓缓流入试管中,我充满感激地望着老师,只见老师亲切地笑着说:“其实做实验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但只要你熟练掌握了方法并敢于尝试,敢于走出第一步,就不会感觉难了。”听到老师语重心长的话,心里油然升起一股勇气和感动。于是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解析:片段三描写的是第一堂化学实验课的情形,文中突出表现了“我”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第一次进实验室的紧张心理。“这时,一只手稳住了我发颤的手……于是我重重地点了点头。”老师温暖的话语使“我”重新树立起自信,从而紧扣“难忘”这一主题。

通过3个片段,学生能够明确一篇好文章除了选材应该紧紧围绕中心,紧扣全文主旨之外,在叙述过程中不仅要有恰当的修辞方法,还要有合适的环境描写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进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兰淑英:课堂上必定有老师和学生的活动,那就不妨灵活使用人物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使教师和学生的形象活灵活现,使文章生动形象;巧妙使用多种修辞方法,使文章的表达锦上添花。如,学生在《这堂化学实验课真有趣》中这样描述:“终于我们可以和这些瓶瓶罐罐亲密接触了——身材苗条的试管、胖嘟嘟的烧杯、傻乎乎的集气瓶、还有沉着泠静的铁架台、激情四射的酒精灯、人多势众的试液瓶以及斤斤计较的量筒、以身作则的火柴,它们都来了,最重要的是,可亲可敬的化学老师也来了。”除此之外再采用“添加枝叶法”,使干巴的句子表意完整,语言丰富。

活动二:校园活动

张 璐

本次作文延续上一次作文训练《那堂课真____》,在挖掘并写好课堂生活后,把学生的目光转移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上,努力让学生回忆、捡拾、挑选一些更有意义的校园生活画面。

导语: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上次作文《这堂课真____》中,老师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课堂,感受到了你们的喜怒哀乐。今天我们继续围绕着校园生活来上一堂写作指导课。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同学们紧张忙碌学习生活的调剂品:运动会、篮球赛、艺术节、演讲比赛、跳大绳比赛、社会实践、拔河……每个活动都有它的意义,每个活动都有你的收获。请围绕着“校园活动”,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题目自拟;2.立意要积极向上;3.着重突出场面描写;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字数在600左右。

教学目标:1.练习拟题;2.练习场面描写;3.安排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练习场面描写。

李成欣: 提示语的确立意在能够从不同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写作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我们设定的提示语尽量涵盖学生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明确内容后注意到“内涵与意义”“收获与感悟”等关键词语。

一、审题

1. 从这段提示语中,你获取了哪些有效信息?

明确:限定事件发生的地点是校园;校园活动涉及到的人物应该是老师和同学;校园活动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人物描写不能局限于个体,还要关注“我”在其中的体验和感受。

2.留给你印象深刻的活动是哪一次?为什么?

明确:跳大绳需要配合、团结,篮球赛中的坚持、拼搏,演讲比赛中积累知识,获得感悟……

李成欣:与上一篇作文训练审题有相似之处。首先和学生分析提示语,锁定关键词语。然后,通过共同探讨、议论达成共识,着重对地点、人物、内容、情感、场面等几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筛选素材、实践写作时有这几个方面的意识。

二、 拟题

与上次作文相比,本次作文最大的不同是题目自拟。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在课前要先准备一些精彩的题目,并备课上交流。

小组尝试:自拟几个题目,小组间交流,选出特别的,班级交流。

学生拟题:《翻滚吧,篮球》《记忆深处的音符》《飞翔的六月》《会飞的毽子》《运动之花遍地开》《阳光总在风雨后》《青春无敌》《八百米后的彩虹》《火与球的碰撞》《扫过秋意的麻绳》《回想好声音》《乐趣在车轮上滚动》《那些年,我们一起快乐的日子》……

请学生观察这些精彩题目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总结出拟题的方法。

1. 巧用修辞法。拟题时,可采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如,《会飞的毽子》《八百米后的彩虹》《火与球的碰撞》《飞翔的六月》《扫过秋意的麻绳》《乐趣在车轮上滚动》等。

2. 妙用引用法。可引用诗词、歌词、电影名、流行语进行拟题。如,《翻滚吧,篮球》《青春无敌》《回想好声音》《那些年,我们一起快乐的日子》等。

3. 大胆运用增删法。增删法以增为多,即先找出话题中心,将与话题中心有关的信息加注在话题中心前后,与话题中心无关的内容删除,构成一个新题。 如,《精彩的艺术节》《汗水使我们成长》《记忆深处的音符》《疯狂的运动会》等。

成欣: 对学生进行拟题训练前,教师也需要准备几个与校园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且有特点的题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想象,唤起他们对曾经精彩生活的回忆。实践中,在有些学生说出有特点的题目后,的确可以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进行相关的联想、再现。

三、 场面描写

校园集体活动离不开场面,因此我们把教学重点设定为场面描写。在场面描写过程中,既要抓住场面的主要特征及本质,又要根据中心确定好场面该怎么写,还要把握好场面中描写的重点,使整个场面,环环相扣,逐渐展开。

1.通过刚才的拟题训练,你是否已经选好了要写的内容?在下笔之前,我们先来说说这次作文在描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预设:场面描写)你能说说什么是场面描写吗?

场面描写是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它截取的是事件进行中的某个部分。如,一场足球比赛,有足球场、比赛的双方、裁判、观众。写作时就要把比赛双方的表现、观众的反应都写出来。

片段赏析:

《课间十分钟》

随着欢快的下课铃声,两栋教学楼的楼梯顿时涌出了数不清的学生,如爆发的火山。操场上,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欢快的声音,到处都是人影:打球的,踢球的,追赶的……都玩得不亦乐乎。只见操场中央围了一大群人,仔细一看,原来是在看初一的几个女生比赛跳绳。其中一个小个子跳得脸上红扑扑的,她的手不停地摇动跳绳。脚尖在碰地的一瞬间又离开了地面,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蝴蝶。最终她以一分钟150个的成绩取得了胜利,她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跳大绳比赛》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学校举行了一场冬季跳大绳比赛。比赛开始前,操场上热闹非凡,就连别的年级的同学都围过来观“战”了。我们每班派出男、女各10人参赛。我们班有“运动健将”亚男,还有许多“跳绳高手”,当然也包括我了。另外两个摇大绳的同学,她们是邱诗文和翟思佳。她们俩虽是女生,但是动作非常敏捷,摇得又快有稳。只听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摩拳擦掌,第一个出场的就是我。我灵巧地跑到绳前,轻轻一弹跳,便“躲过”了绳子的“袭击”。说实话,当时心里也蛮紧张的。接着是滕小菲,只见她轻快地向绳子前跑去,腾空一跃,像小燕子一样的跳了过去,真是人如其名啊,每个同学都对她赞不绝口。下一个是赵心宇,当她跳完,跑出去时,不小心勾了一下绳子,幸好没有连累亚男,只见她在地面上轻轻一跳,就跳了过去,当时,真为她捏了一把汗……

2. 从以上几段精彩的场面描写中,你总结出场面描写的要点了吗?

场面描写要做到:1.有条不紊,主次分明(由面到点);2.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3.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自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校园活动进行场面描写,注意点面结合,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李成欣: 在上篇作文训练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后,怎样使学生对所记的事实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写得更精彩,是我们本次作文训练想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一次上此课时,我们先出示场面描写,再出示典型场景及画面。后来感觉这样硬塞给学生效果并不好,因此在第二次上此课时便改为根据以上有特点的题目,动笔写一写你想写哪个,为什么?学生陈述理由的过程其实就是再现当时精彩画面的过程。如果精彩就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精彩,引出场面描写;如果不够精彩即可以出示准备好的片段进行引领,探讨、明确场面描写的概念、特点。

四、 写作结构

结构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没有了它,各种材料就犹如一团乱麻,因此,安排好结构对写好一篇文章而言极为关键,本次作文我们着重给学生介绍了两种作文结构。

1. 时序顺进式:即选取生活中的某一片段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如,《难忘的篮球赛》(具体内容略)。

2. 平列展开式: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段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内文多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如,《美丽校园,多样活动》(具体内容略)。

五、教师总结

写作校园生活的作文并不难,只要同学们解放心灵,观察生活,用心体会,你会发现丰富的写作素材就在身边,老师相信你们可以写出精彩的作文,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描绘出心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吧。

李成欣: 整节作文训练课,我们主要想实现“校园活动”这个话题的自主拟题、场面描写、安排好文章结构。在实际操作中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指导似乎有些紧张,想要做得更细致,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实践。如第三个环节,对几篇文章的结构分析同时少不了对内容的细致把握,只有对内容有了认同,才会对文章的结构有更清晰的印象。

活动三:《开学一个月》

张 也

本节课记叙文“校园活动”写作序列中的第三堂作文指导课,在前两节课中我们着重训练了丰富记叙文的选材及如何进行生动的描写。在此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如何确定立意,如何从“小”事件中挖掘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1.学会审题,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适合写作的素材;2.从立意的角度学会对选取的材料进行取舍,并从平凡的小事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导语:之前的作文课我们把目光集中在了课堂之上,我们共同回忆了学校生活中那些让你难忘、或激动、或感动的活动,今天就让我们再来说说初四的新生活吧。

一、 审题

出示题目及提示语,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审题的,学生审题时,引导他们关注题目和提示语:

对每个同学来说,初四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是一种煎熬,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享受。学校的新举措、学习的新环境、老师的新面孔、同学们的新状态……无一不提醒着我们,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让我们用笔记录下“新”的变化。”请以《开学一个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从题目上看,选材范围应选择开学后第一个月的内容。从提示语可以读出,写作时主要是对初四生活的关注。当然,升入初四后第一个月发生的精彩事件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但是还应提示学生把关注的目光投入校园。同时“把初四的生活看作一个新的挑战”一句也在提示学生写作时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初四辛苦繁重的学习生活。

战新梅:审题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环节,但实质上是学生作文能否做到切题、不跑题的关键。第一堂作文课《这堂课真____》写作的指向已经相对明确,第二堂作文课自拟题目,重点关注提示语,而本节课是一节命题作文训练,这一类题目学生往往只关注题目而忽视提示语。这堂课的题目《开学一个月》对作文内容只有一个时间上的限定,更多的指向则是在提示语中引出的,只有关注题目和提示语两部分,才能准确把握题意。教师应引导学生逐层分析提示语,准确把握作文题目的相关信息,即本文内容应尽量关注升入初四后第一个月的新生活、新变化、新感受,避免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二、选材与立意

前两节课我们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有事可写”,“把事写生动”,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精心选材,让学生在有事可写、把事写具体的基础上,写出真情,写出深意。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具体说说学校有哪些新举措?学习环境有哪些新变化?老师的新面孔是什么样子?同学们又有怎样的新状态?还有哪些内容可以写?(备课时,教师要对此问题做充分的预设。)

学校的新举措:每天早上很早就走出家门,晚上又很晚回家,每天学习很辛苦;面对这种状态感觉学习生活忙碌、枯燥。按成绩分班,压力很大。

学习的新环境:第一次到了分校,环境不同,学习的环境更安静;学习氛围变了,嬉笑打闹的少了,处处体现出学习压力增大了,但也更享受这种学习氛围。

…………

通过交流,学生对初四第一个月的生活进行了初步的回顾,但素材是粗线条的、杂乱的,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对素材有所筛选,引导他们关注细节与小事。

2.我们回顾了一个月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但又不能事无大小,事事入文,那么我们要选择哪些事来写呢?请同学们关注生活中的小事件、小镜头。 把给你触动最大的展现给大家。

教师不能把问题仅仅抛给学生,因为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时给学生一个提示,从他们的角度来观察,做出预案,来聚焦他们的目光。如:初四的生活画卷虽然只展开了小小的一页,但其中也有很多精彩的画面。

镜头一:平时总是很严肃的老班,为了振奋我们的精神,在课堂上偶尔给我们唱一首他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让我们暗暗惊讶,原来老班也有“好声音”;

镜头二:以前一下课就飞奔到操场上的大聪也变成了“宅男”,天天腻在教室里,拿着笔记本把物理科代表从教室的这头追到那头,就为了把电路画明白;

镜头三:一向爱哭鼻子的小茹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进优班,掉了好几滴 “金豆子”,可她没用别人安慰就拽了张纸巾在脸上呼噜了一把,咬牙切齿地说:“优班,你跑不掉的”;

镜头四:校长在我们的心中可是神秘的“大人物”,可是上了初四,居然由“大腕”变成了“客串的临时演员”。优班课上他是我们的化学老师,下课时他在收发室负责打铃,晚课前他又和看门师傅一起维持秩序,他还有多少个神奇的身份?

通过这样的筛选,学生就觉得有事可写了,但要把事写得动情,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因为有些学生对作文的选材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不能做深入的思考,所以我想通过以下几个例文使学生体味出小事中的真情真意,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3.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写这件事?是什么触动了你,你从中有了什么发现与收获。

学生所选择的事件一定是他们亲身经历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小”事。经过老师启发,学生会进一步挖掘文章立意,或体会到某种情感或明白一些人生道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材料与立意的关系,我设计了下面的连线题。

选材 立意

班主任课堂上唱歌为学生减压 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同学由贪玩到爱学习 个人的成长

考试失败的经历 校领导对同学的重视

校长身份的多变 老师对同学的关爱

有些学生可能会写初四学习的枯燥和辛苦,那么就要从正面引导,使学生把这种压力化为学习的动力。有些学生会写某次考试失败的经历,那就告诉学生不要一味沉湎于失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取经验。

战新梅:学生只有先将 “意”立起来,才能写出有神采的文章。像莫怀戚的《散步》,记叙的只是一家人一次户外散步的小事,却阐发出“家庭中的生命责任意识”这样的中心。再如冯骥才的《珍珠鸟》,在抒写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中,自然地生发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主题。这些文章都是从平常生活中挖掘出了深刻的内涵,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基于这些认识,这一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共同经历一个由选材到立意的完整思维过程,将学生的思维逐步细化,真正从自己的生活中筛出真情、挖出深意。

在明确了选材与立意之间的关系后,要做的就是把素材和立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真情和深意在文中自然流淌,而不是在文章的结尾处生牵硬套。

三、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三篇范文, 选出你喜欢的一篇,思考下列问题:

1.说出你喜欢这篇文章的理由。

2.本文写了什么事?

3.作者在文中表现了什么主题?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此环节的目的是要给学生一个规范的样本,让那些不会写的学生有一个参照;让那些有一定写作功底的孩子有一个比较,交给他们多种布局谋篇的技巧,并以此为起点,进行有创意的写作。

《开学一个月》

范文一:(具体内容略)文章着重描写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小事——同学小Z在课堂上睡着了,小作者观察入微,没有停留在初四学习压力大、学生困倦这个层面上,而是着重描写了初四老师对学生态度的改变,以小见大,在对比中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观察的视角发生了变化,立意也就深刻了。

范文二:(具体内容略)文章反映了学校实施“优班”措施以来,小作者个人经历及情感的变化。她把没考上优班的失落用放学路上独自一人回家,没有伙伴相伴这件事来表现。她的失落、她的不甘、她的拼搏抒写得异常真切,借助“静穆的夜色”表现她的失落。用“闪亮的车灯”象征她的理想。用车灯离她越来越近含蓄的表现她的奋斗。环境描写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作用。

范文三:(具体内容略)文章通过捕捉初四生活中新老师对作者的关注、同学间热闹的讨论和初进优班的感受这3个看似独立的镜头,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并把这3个材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挖掘出深刻的主题。

战新梅:以上3篇范文都做到了对那些有好立意的材料进行加工创作,选择二三件事时注意到了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细致刻画、环境渲染等多种手法抒写那些发生在身边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文笔生动细腻,感情真挚坦诚。有了这3篇文章的提引,学生在下一环节进行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本次以“校园活动”为题材的记叙文写作指导研讨活动是哈尔滨市道里区开展“有序作文”研讨的一次尝试。“有序作文”训练应该是一个学习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作文教学提出了10点明确的要求,分析10点要求的内在联系,实际上提出了3条序列化作文训练的体系。

(1)审题选材布局谋篇锤炼语言立意创新

(2)写作修改升格

(3)仿写改写创作应用

本次作文指导是在第一条体系的指导下,从学生完成作文的过程和心理的角度设计训练的内容,探索“有步骤、有目的、有坡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形成教师容易把握,学生易于接受的规范的写前作文指导课的模式”是本次研讨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哈尔滨市第113中学备课组按照“三个文题,三个重点,三个步骤”完成写前指导模式的研究。首先选的作文训练题命题形式不同,一个是半命题作文,一个以“校园活动”为话题的作文;一个命题作文,题目的变化让学生有新鲜感,找到写作的新动力。教师指导时可以按照命题的形式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三次作文训练的教学目标一致——写出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但写作要求和训练重点不同,教师在课堂上懂得在哪个方面用力气,取舍材料,突出重点。最后,落实到教学环节上,三次训练都按照“审清题——选好材——搭框架”三个步骤进行指导,在写前指导中完成了“开源与导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引领学生顺利完成构思,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作文。

总之,老师的作文指导不再像以前随意而盲目,上课前有统筹的考虑,指导有目标,教学有方法,步调统一,在循环往复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