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协整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协整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对于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人均角度来探索我国人均能源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对能源消费的现状及调整能源结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人均能源消费 生产总值 分析 经济发展

我国能源消费的现状分析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一个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煤的探明储量达6000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三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和天然气的理论储量也很丰富。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每年的能源消费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量持续扩大,使得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众多的能源问题:

1. 能源瓶颈日益突出

我国自1992年以来能源消费总量超过能源生产总量,至今能源供应低于能源消费的趋势仍在延续。由于能源投资的不足,我国能源生产增长低于能源消费增长。例如,20世纪90年代至今,能源生产总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39%,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17%,后者比前者高0.78个百分点。在2007年7月2日举行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7》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联合会上获悉: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速超过8%,中国能源消费已占全球能源消费的16%。我国能源生产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能源供应的不足的部分不得不依靠进口来平衡;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家及民生关注的焦点,日益成为我国战略安全的隐患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 能源消费结构单一化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是由于能源资源条件决定的,根据煤多汽油少的能源资源特点,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能源供给的主要品种,2006年煤炭继续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碳氢燃料。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煤炭消费增长4.5%,低于2005年5.7%的增长速度。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虽然由76.2%下降到69.4%,但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分别由6.2亿吨和5.6亿吨增加到23.8亿吨和23.9亿吨,分别增长了3.84倍和4.27倍。煤炭工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目前,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洁净能源所占比重过低,可再生资源的商品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核能比例较低,小型水电站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23%,风电资源的利用率仅万分之五。已经涌现的一些新的能源开发利用成果在我国已暂露头角,但其开发利用的比例仍很低,距世界水平具有很大差距。

3. 能源消费的生态成本过高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费生物质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环保措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世界银行认为我国空气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我国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我国环境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其中80%是原煤直接燃烧,而中国现在的煤炭生产和消费的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难以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洁净煤技术开发与应用落后。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需求量激增,导致了煤炭的过量开采,这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剧了当前已经非常严重的采空塌陷问题。

4. 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现状

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两倍。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2001年占4%),经济发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较低,人均能源消费量还处于较低水平。

人均能耗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随着能源消费量的增长,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提高。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1953年只有93.07千克标准煤,1970年为3579千克标准煤,1993年为943千克标准煤。2000年增加到1011.2千克标准煤,但只相当于50年代初的世界人均能耗水平。2003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1302千克标准煤,是1952年(86千克标准煤)的15倍,我国居民生活用能源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呈下降的态势:1980年居民生活用能源量为11015万吨标准煤,占总量的比例为18.3%;2003年居民生活用能源量为17619万吨标准煤,占总量的比例为10.5%;2005年居民生活用能源量为23393.43万吨标准煤,占总量的比例为9.98%。由此可看出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加大了能源资源消耗。2001年至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28.6%,家用电脑数量增长了3.3倍,家用汽车增长了5.7倍。农民家庭的彩电数量增长了72%,电冰箱增长了63%,洗衣机增长了40%。2003年至2005年,生活能源消费量较上年的增长幅度依次为13.1%、7.3%和9.9%;生活污水排放量较上年的增长幅度依次为6.5%、5.7%和7.7%;生活类化学需氧量较上年的增长幅度依次为4.9%、1%和4.8%。

通过以上数据显示,能源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比关系,持久的经济增长需要持久的能源消费增长。

5. 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费有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1)直接影响,一方面,随着电力、热力、天然气的份额在不断上升,说明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的能源结构正向优质清洁能源转变。另一方面,居民家用电器数量、种类也在逐渐增加,居民家用电器已不仅仅限于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常用电器,空调、电脑、等新型家用电器逐渐增多,意味着我国居民对电力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将加剧我国日益严峻的电力供应不足。

(2)间接影响,我国居民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居住行为上,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也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盲目的刺激消费,可能会加大我国居民对能源的需求。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而在目前我国能源供给不足的条件下,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量进口能源,从而使我国经济对世界市场依赖度过高,如果长此以往,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必须采取新的能源发展战略,具体来看,关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从全国战略角度来看要确保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虽然大体协调,能源供给略有不足,但还是出现了阶段性、地区性、结构性的能源供给“短缺”,从而限制了能源消费。出现这种情况对经济发展的预测不准、能源管理体制不顺、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大力改造传统能源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各种新能源,提高能源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处理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坚决制止各种短期行为。

(2)调整产业结构是根本出路,实行多样化能源消费结构战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适当进口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核能,使中国在中长期内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清洁的能源结构,走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战略。

(3)大力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必然的。我国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领域浪费能源的现象相当严重,生活用能源浪费也占据了一部分,这是造成能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政府应该制定我国室内外温差标准,即冬季室内温度控制在17~19.2摄氏度,夏季室内控制在25~28摄氏度,进而杜绝在办公室冬季穿衬衣、夏季穿西服的奢侈行为,减少能源消费。

第二、建设节约型社区,避免盲目刺激住房、汽车等能源密集和煤炭密集型的消费行为,制定人均住房面积标准化,减少对取暖、采冷、照明等热能和电能的人均生活用能源需求。

第三、改造农村基本生活难以利用设施,普及节能煤炉和液化气的利用,提高农村居民的家用煤炉的热效率。在农村人口密集地区普及液化气的利用,替代炊事等对煤炭的直接燃烧。

树立能源集约型使用这个目标,建立起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合理利用能源, 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满足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坚持“能源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使能源产业发展符合能源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钟晓青、吴浩梅、纪秀江、朱海燕、易霞俊,广州市能源消费与GDP及能源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 (1):135~138.

[2] 邓菲、卢文忠,湖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6(2):101~104.

[3]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06年.

[4] 林伯强,中国能源需求的计量经济分析[J],统计研究,2001(10):34~39.

[5] 黄玲,福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6):148~150.

[6] 张丽峰,工业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4):83~83.

(作者单位:东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